然而,现实的冷水却来得猝不及防。仅仅三个多月后的 8 月 27 日晚间,迈瑞医疗发布的 2025 年半年报,让这份雄心遭遇了上市以来最沉重的一击。数据显示,2025 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67.43 亿元,同比大幅减少 18.4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为 50.69 亿元,同比下滑幅度更是达到 32.96%。这是迈瑞医疗自上市以来,首次在中期业绩报告中出现营收与净利润双降的局面,成为其发展历程中一个极具标志性的转折节点。

迈瑞医疗股价表现(自上市至今)
从 “医械茅” 到业绩失速:迈瑞医疗的辉煌与落差
回溯迈瑞医疗的发展历程,其成长轨迹曾充满荣光,多次精准踩中中国医疗器械行业的发展风口。时间拨回 1991 年,李西廷与徐航、成明和组成 “创业三剑客”,共同创立了迈瑞医疗。彼时,中国医疗器械市场供需缺口巨大,迈瑞医疗抓住机遇,通过代理通用、西门子等国际知名品牌的呼吸机产品,成功赚取了公司发展的第一桶金,为后续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积累了一定的资金和市场经验后,迈瑞医疗并未满足于单纯的代理业务,而是果断开启自主研发之路。凭借着对市场需求的敏锐洞察和高性价比的产品策略,迈瑞医疗在当时外资产品垄断的中国医疗器械市场中成功突围,逐步扩大市场份额。1999 年,迈瑞医疗自主研发的产品年销售额突破 1 亿元,这一里程碑式的成绩,标志着公司成功实现了从代理商到生产商的身份转变,开启了自主发展的全新篇章。
此后,迈瑞医疗通过一系列外延式并购,不断拓展业务版图,扩大企业规模。2017 年,公司营收正式突破百亿元大关;2020 年,受益于疫情期间医疗器械需求的激增,营收成功跨越 200 亿元台阶;到 2022 年,营收更是突破 300 亿元,持续保持着强劲的增长势头。在此过程中,以生命信息与支持、体外诊断和医学影像为核心的三大业务板块逐渐成形,成为支撑公司发展的 “三驾马车”。
在资本市场的布局上,李西廷展现出了卓越的战略眼光和果断的决策能力。2006 年 9 月,他带领迈瑞医疗成功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成为中国首家在美国上市的医疗设备企业,为公司融入全球资本市场打开了通道。然而,在美国资本市场深耕十年后,2016 年李西廷做出了一个震惊业界的决定 —— 以 33 亿美元的估值,推动迈瑞医疗从纽交所私有化退市。当时,这种果断决绝的退市操作并不常见,却为迈瑞医疗后续的发展战略调整埋下了伏笔。值得注意的是,在筹划美股退市阶段,李西廷加入了新加坡国籍。有业内观点认为,这一身份转变或许是为了绕开中国对外资并购的复杂审批流程,从而更便捷地开展全球资本运作。
2018 年,迈瑞医疗高调回归 A 股市场,上市首日市值便突破 800 亿元,相较于美股退市时的估值,增幅接近 4 倍。仅仅 4 个交易日后,公司市值便突破千亿元,开启了在 A 股市场的辉煌征程。
尤其是 2020 年疫情爆发以来,全球对医疗器械的需求呈爆发式增长,迈瑞医疗的市值也随之水涨船高。2021 年,迈瑞医疗的股价一度攀升至 460 元以上,市值突破 6000 亿元,成为市场寄予厚望的 “万亿市值潜力股”,被投资者亲切地称为 “医械茅”。与此同时,李西廷的个人财富也大幅增长,2021 年以 230 亿美元的财富总额登顶新加坡首富,并在此后连续四年蝉联这一宝座。


客观来看,迈瑞医疗当前面临的核心问题是成长性的逐步消失,而非公司基本面出现了严重危机。与其说 2900 亿元的市值过低,不如说此前 6000 亿元的市值在一定程度上透支了公司的未来成长预期,存在估值过高的情况。
内外困局交织:迈瑞医疗的发展难题
迈瑞医疗当前的困境,是外部政策环境、市场竞争压力与内部发展顽疾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内部因素占据主导地位。回顾迈瑞医疗过去的高速成长历程,其核心驱动力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 “模仿 + 改进” 的跟随式创新模式,而非真正意义上的原始创新。通常情况下,迈瑞医疗会以国际医疗器械巨头的产品功能和性能为标杆,通过逆向研发的方式进行技术拆解,并在局部进行优化改进,进而快速推出性价比更高的国产替代产品。这种模式在市场竞争初期,能够帮助企业以较低的研发成本和较短的周期快速切入市场,抢占市场份额。
但长期依赖这种模式,弊端也日益凸显。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入局医疗器械行业,市场竞争不断加剧,迈瑞医疗的 “跟随式创新” 逐渐遭遇瓶颈。技术同质化现象愈发严重,产品的可替代性不断增强,公司在市场中的竞争优势逐渐减弱。
专利问题更是成为迈瑞医疗发展道路上的一大阻碍。2024 年,国家知识产权局裁定迈瑞医疗一款用于呼吸机、麻醉机的 “流量传感器及流量传感器安装组件” 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ZL200720170903.X)因不具备创造性,被宣告专利权全部无效。这一裁决的背后,是迈瑞医疗与科曼医疗之间长达 10 年的专利纠纷。此外,企查查数据显示,在迈瑞医疗有具体事由的法律诉讼案件中,“侵害发明专利纠纷” 数量位居首位,同时还涉及 “侵害实用新型专利权纠纷”“专利行政管理”“专利权权属纠纷” 等多个类型。据统计,迈瑞医疗涉及专利类的案件总数达到 91 件,占其 TOP10 案件总数的 44.83%,专利纠纷已成为困扰公司发展的重要问题。


随着国家对医疗行业监管力度的不断加强,尤其是在医疗反腐政策的持续推进下,带金销售的生存空间被大幅压缩。与此同时,医疗器械行业也像医药行业一样,在集中采购等政策的推动下,进入了 “低价竞争” 的时代,不断刷新着 “低价神话”。迈瑞医疗在这一趋势中也未能置身事外。
2025 年 5 月,中国政府采购网发布的第二批和第三批新疆县域医共体设备更新项目中标(成交)结果公告显示,迈瑞医疗在这两批项目中中标的超声产品,节费率分别达到 73% 和 44.7%,价格降幅之大令人咋舌。更引人关注的是,2025 年 7 月初,在仙游县总医院的公开招投标中,迈瑞医疗以 0.01 元 / 套的价格中标相关血液检测设备。要知道,该类设备在 2022 年的一次公立医院采购中,中标价还高达 59.8 万元。这种极端的低价竞争策略,虽然在短期内有助于公司获取订单,但长期来看,不仅会严重挤压公司的利润空间,还可能对产品质量和后续服务保障产生不利影响。
多线布局寻求突破:迈瑞医疗的自救之路
面对业绩下滑和市场竞争的双重压力,迈瑞医疗并未坐以待毙,而是积极展开自救行动,试图通过多领域布局寻找新的增长突破口。在 2024 年 5 月的迈瑞医疗股东大会上,有投资者关切地询问李西廷的退休计划,现年 74 岁的他并未给出正面答复。显然,作为公司的掌舵人,李西廷仍不甘心迈瑞医疗就此走向衰落,希望能够带领公司重现往日的辉煌。
对于迈瑞医疗这样一家千亿级规模的企业而言,想要实现业绩的逆转,可采取的举措并不少。目前,公司已将目光投向了 AI 医疗、微创外科、动物医疗、心血管等新兴领域,并加大了海外市场的开拓力度,试图通过多元化的业务布局和市场拓展,为公司注入新的增长动力。
在 AI 医疗领域,根据公开资料显示,迈瑞医疗主要以 “瑞智、瑞检、瑞影” 专科信息系统为核心载体,结合持续进化的启元 AI 垂域大模型,致力于实现精准诊疗的个体化,助力高水平医疗服务的均质化,同时为医院管理的精益化提供支持。不过,从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AI 医疗业务仍处于技术研发和市场推广的早期阶段,尚未形成规模化的收入贡献。
相较于 AI 医疗业务,迈瑞医疗在微创外科领域的布局已取得了更为清晰的进展。2024 年,尽管迈瑞医疗的生命信息与支持业务实现营业收入 135.57 亿元,同比减少 11.11%,但其中的微创外科业务却实现了同比超过 30% 的高速增长,成为该业务板块中的一大亮点。迈瑞医疗在 2025 年半年报中明确表示,2025 年将成为微创外科核心业务(如超声刀、腔镜吻合器等高值耗材)在国内市场放量的元年,预计这些产品的放量将为国内生命信息与支持业务未来的长期增长提供强劲动力。
动物医疗是迈瑞医疗重点布局的另一个新兴领域。早在 2020 年,公司就专门成立了动物医疗子公司,正式开启了在该领域的探索。2024 年 10 月,迈瑞动物医疗全球总部基地在深圳龙华正式开工建设。该项目计划总投资 17.74 亿元,建成后将涵盖动物专用生命信息与支持、医学影像及体外诊断等全线设备的生产,有望成为迈瑞医疗在动物医疗领域的重要产业支撑。根据公司 2024 年对投资者提问的回复,2024 年前三季度,迈瑞医疗的国际动物医疗业务增速超过 30%,展现出了良好的发展势头。
在心血管领域,迈瑞医疗也通过资本运作实现了快速切入。2024 年 1 月 29 日,公司发布公告称,将通过 “协议转让 + 表决权” 的方式,使用自有资金收购科创板上市公司惠泰医疗的控制权。通过此次收购,迈瑞医疗成功进入心血管领域相关赛道,进一步丰富了公司的业务布局,为未来的发展开辟了新的空间。
从整体来看,迈瑞医疗在新业务领域的布局范围相当广泛,但这些业务普遍仍处于发展的早期阶段,尚未形成规模效应,以至于在公司的财报中,几乎没有提及这些业务板块的具体业务体量。未来,迈瑞医疗在这些新兴领域是否具备真正的原始创新能力,能否培育出新的核心竞争力,仍需要公司释放更多的业务进展信息,才能让资本市场进一步确认其发展潜力。
除了布局新业务,拓展海外市场也是迈瑞医疗寻求增长的重要方向。近年来,迈瑞医疗的海外业务收入占比始终保持在 40% 左右,是公司重要的收入来源之一。2025 年上半年,公司国际业务收入达到 83.32 亿元,占总营收的比重首次突破 50%,达到 50% 的临界点。不过,深入分析可以发现,海外业务收入占比的提升,并非主要得益于海外营收的大幅增长(2025 年上半年海外营收同比仅增长 5.39%),更多是由于国内营收的大幅萎缩,使得海外业务收入的占比被动提升。


此外,迈瑞医疗若想通过发展创新业务重新恢复增长活力,还需要向资本市场传递出更多积极、可靠的业务进展信息。只有让投资者清晰地看到公司在创新业务领域的技术突破、市场拓展和盈利前景,才能重新赢得资本市场的信任和认可,推动公司估值和股价的回升。更重要的是,迈瑞医疗需要用实际行动证明,无论公司董事长李西廷持有哪国国籍,都能够带领公司持续投入研发创新,为国家的医疗器械产业发展和科技进步作出积极贡献,这也是公司在未来发展过程中需要向市场和社会传递的重要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