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天破 2000 亿!南京这家企业凭什么 “光速崛起”?

收录于 金融 持续更新中
9 月 16 日,港股市场上演了一场惊心动魄的资本大戏。南京江北新区生物医药谷企业药捷安康 - B 的股价在盘中一度飙升至 679.5 港元,市值接近 2700 亿港元,相当于老牌创新药龙头
9 月 16 日,港股市场上演了一场惊心动魄的资本大戏。南京江北新区生物医药谷企业药捷安康 - B 的股价在盘中一度飙升至 679.5 港元,市值接近 2700 亿港元,相当于老牌创新药龙头康方生物的两倍多,直逼百济神州 3000 亿港元的市值规模。然而,这家成立以来零营收、核心产品最快 2026 年才提交上市申请的公司,在当日下午遭遇 "膝盖斩",股价从高位暴跌 75%,最终以 192 港元收盘,市值缩水至 762 亿港元。这场资本市场的极端波动,不仅让人们聚焦于药捷安康本身,更引发了对南京创新药产业崛起的深度思考。



流动性与基本面共振:股价癫狂的直接推手

药捷安康股价的极端表现,是流动性溢价与基本面预期共振的典型案例。8 月 25 日被纳入恒生指数、9 月 8 日入选港股通标的,这两项关键事件为其股价注入了第一重动力。根据港交所规则,进入港股通意味着南向资金可以直接投资,而指数纳入则触发 ETF 等被动资金的配置需求。这种 "指数纳入 - 资金流入 - 市值增长 - 再次纳入更多指数" 的正向循环,形成了资本市场特有的 "左脚踩右脚" 效应,推动股价脱离基本面快速上涨。
9 月 10 日,公司发布的核心产品替恩戈替尼获得 Ⅱ 期临床试验许可的公告,则为这场资本狂欢提供了基本面支撑。这款多靶点激酶抑制剂针对的 HR+/HER2 - 乳腺癌,占所有乳腺癌亚型的 60%-70%,其中 30%-50% 的患者会在 5 年内出现耐药,存在巨大的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替恩戈替尼独特的三通路抑制机制恰好瞄准耐药性产生的关键靶点,此前在胆管癌、前列腺癌临床试验中已显示出对耐药患者超过 40% 的客观缓解率,这种跨癌种的积极数据让市场对其充满想象。
创新药行业特有的 "管线贴现" 估值逻辑在此刻发挥得淋漓尽致。尽管从 Ⅱ 期临床到最终上市的成功率不足 30%,且替恩戈替尼最快的胆管癌适应症也要等到 2026 年才能提交上市申请,但资本市场总是愿意为潜在的 "重磅炸弹" 提前买单。药捷安康恰好踩中了 2025 年以来创新药板块的估值修复风口,在大额 BD 交易频现和国内政策支持的背景下,公司股价成为板块情绪的极端表现。
值得注意的是,这家公司 2025 年上半年净亏损 1.23 亿元,同比扩大 18%;研发开支达 9843 万元,同比增长 25%,主要投入在替恩戈替尼等 3 款核心药物的临床试验上。截至 6 月末,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 4.49 亿元,按照当前研发速度仅能支撑约 2 年。但股价暴涨后,公司通过增发配股、股权质押等方式融资的空间被彻底打开,原本紧迫的资金链压力暂时得到缓解。


机构资本图谱:本土资本的早期押注与回报

药捷安康的资本故事,离不开南京本土投资机构的持续加持。招股书显示,公司自成立以来到 IPO 共经历 9 轮融资,累计融资金额超过 17 亿元。其中,南京紫金投资、江北基金、江北资产管理等南京本地机构多次参与投资,构成了公司早期发展的重要资金来源。这些机构不仅提供了资金支持,更凭借其对本地产业环境的深刻理解,为公司对接了产业链资源。
与药捷安康渊源深厚的药石科技,是这场资本盛宴的另一大赢家。药捷安康成立于 2014 年,由药石科技创始人杨民民、时任董事吴希罕共同出资设立,最初定位为药石科技的技术转化试验平台,利用其分子砌块技术开发创新药。尽管 2016 年后吴永谦主导的药捷安康走向独立发展,但两家公司仍保持着密切的业务联系。药石科技作为国内领先的药物分子砌块供应商,为药捷安康等创新药企提供从分子设计到临床试验的化学合成服务,这种产业协同关系在药捷安康股价飙升过程中也得到了资本市场的积极反馈。
南京江北高新基金等机构投资的另一家南京企业维立志博,于 2025 年 7 月成功登陆港股,加上药捷安康、药石科技等,形成了南京创新药企的上市梯队。这些案例证明,南京本土资本通过耐心培育和持续投入,在创新药这个高风险、长周期的行业中获得了丰厚回报,也形成了支持本土创新的良性循环。


南京模式:政策、资本与产业的三重共振

药捷安康和药石科技的崛起并非偶然,而是南京多年来布局生物医药产业的必然结果。这座城市在创新药领域的成功,源于其构建了政策、资本与产业三者协同的生态系统。
在政策层面,南京江北新区生物医药谷作为国家级生物医药产业基地,推出了一系列针对性的制度创新。江苏自贸区南京片区实施的生物医药研发用物品进口 "白名单" 制度,让纳入名单的企业无需提交《进口药品通关单》即可办理通关手续,将原本需要 8-10 个工作日的流程大幅简化。进境动物源性生物材料检疫监管模式改革,将 SPF 级实验鼠审批由 20 天缩短至 7 天,隔离期由 30 天缩短至 14 天;生物医药专利预审 "绿色通道" 更是将发明专利授权周期从 3 年缩短至最快 44 天。这些政策精准解决了创新药研发中的痛点堵点,为企业节省了宝贵时间。
资本支持方面,南京构建了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融资体系。从药捷安康 9 轮融资中的本土机构身影,到维立志博上市前 8 轮融资中的江北高新基金等投资方,显示出本地资本对创新药企业的持续支持。2024 年,南京市生物医药产业企业营收超 2100 亿元,增幅 5%,产业规模与质量同步提升,为资本退出提供了良好通道。
来源:药捷安康招股书
产业集群方面,南京生物医药谷已集聚生命健康领域企业 1300 余家,自主培育上市企业 5 家,国家级及省级专精特新企业 49 家,形成了从药物研发、临床前研究、临床试验到生产制造的完整产业链。这种集群效应让药捷安康这样的企业能够快速获取技术、人才和服务支持,降低创新成本。
南京丰富的科教资源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撑。南京大学、东南大学等高校不仅培养了药捷安康创始人吴永谦这样的领军人才,更通过共建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等方式,加速科研成果本地转化。吴永谦作为南大化学系毕业生,师从有机化学家胡宏纹院士,后在惠氏、雅培等跨国药企积累经验,这种 "本土培养 + 国际历练 + 回归创业" 的模式,成为南京创新药人才的典型成长路径。


未来挑战:从资本狂欢到价值创造

尽管南京创新药产业取得了显著成就,但药捷安康股价的剧烈波动也提醒我们,这个行业仍面临巨大不确定性。创新药从 Ⅱ 期临床到上市的低成功率,以及商业化后的市场竞争,都是药捷安康需要跨越的关卡。南京生物医药产业要实现从资本驱动到价值创造的转变,还需在几个方面持续发力:
首先,需要在保持创新活力的同时,提高研发效率和成功率。南京虽然已经形成了产业集群,但在全球创新链条中仍需提升原创能力,减少同质化竞争。其次,要完善从研发到商业化的全链条支持,南京医保局推出的创新产品市场孵化项目清单,累计让 83 个产品进入医疗机构采购使用,这种加速临床应用的做法值得推广。最后,需要培育更多具有国际化能力的企业,像南微医学产品进入 90 多个国家和地区,驯鹿生物探索 "南京生产、海外供应" 模式那样,从 "借船出海" 走向 "造船出海"。
药捷安康的股价癫狂终将落幕,但它所折射出的南京创新药产业崛起趋势已然明确。这座城市通过政策创新降低制度成本,通过资本耐心培育创新种子,通过产业集群提升协同效应,走出了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创新之路。随着更多像替恩戈替尼这样的候选药物走向临床、走向市场,南京有望在全球生物医药版图中占据更重要的位置,而资本市场的理性回归,也将让真正有价值的创新得到应有的回报。

推荐金融

最新 金融 更多
  • 21:41:59 华为全联接大会引爆算力行情 烽火通信携昇腾生态涨停领涨
  • 21:37:49 医药电商板块午后强势拉升 中国医药放量涨停领涨行业
  • 21:37:00 国标落地预期引燃市场 味知香领衔预制菜概念股逆势涨停
  • 21:36:08 政策红利叠加黄金周预期 旅游股尾盘强势拉升 曲江文旅放量涨停
  • 21:35:17 海程邦达控股股东唐海质押 835.2 万股,用途为债权投资
  • 21:33:47 量子计算热潮延续:IONQ 盘前领涨 7% 美股概念股集体走强
  • 21:33:05 蚌埠市政府向中粮科技支付 3000 万元征收补偿
  • 21:32:13 南向资金单日净买入 63 亿港元 美团连续三日获加仓居首
  • 21:31:12 长盈精密官方回应:与宇树科技不存在股权关系
  • 21:30:05 韵达股份 8 月快递收入 41.19 亿元,同比增 5.16%
  • 21:12:18 申通快递 8 月营收同比增 14.47% 单票收入逆势上涨 3% 跑赢行业
  • 21:09:36 永辉超市聘任王守诚为新任 CEO,90 后高管掌舵改革深化
  • 22:12:21 比特币突破 11.4 万美元关键阻力位
  • 22:11:45 高盛展望美联储 9 月利率声明:料提及就业疲软,暂不明确 10 月降息承诺
  • 22:10:48 央行数据:7 月末汽车金融公司融资双轨并行 金融债与 ABS 合计发行 699 亿元
苏公网安备 11011xxxxx号 苏ICP备202519261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