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太二闭店潮蔓延:半年少 76 家店,多地核心商圈门店 “消失”
作为九毛九旗下的 “顶梁柱” 品牌,太二酸菜鱼的闭店情况堪称触目惊心。从核心城市门店数据来看,这场闭店潮已在全国范围内蔓延:
- 杭州:原本布局的 23 家门店中,大悦城店、万象城店处于暂停营业状态,亚奥天地店尚未开业,另有 6 家门店彻底歇业关闭,近半门店陷入停滞或退场状态;
- 济南:高新万达广场门店近期正式闭店,虽其余 4 家门店仍在运营,但核心商圈门店的流失已显露出品牌吸引力的下滑;
- 上海:作为一线城市中的重要市场,上海 50 多家太二门店里,7 家暂停营业、4 家歇业关闭,闭店比例接近两成。
九毛九业绩 “全面失守”:三品牌营收下滑,多品牌战略遇挫
太二的颓势并非个例,而是九毛九整体业绩承压的缩影。2025 年上半年财报显示,九毛九集团实现营收 27.53 亿元,同比下降 10.14%;归母净利润 0.61 亿元,同比下降 16.05%,营收与利润双降的背后,是三大核心品牌的 “集体失能”。
三大主力品牌营收、同店销售双下滑
作为集团收入基本盘的太二酸菜鱼、怂火锅、九毛九三大品牌,上半年无一例外陷入收入下滑泥潭,且同店销售数据(衡量成熟门店运营能力的核心指标)同样惨淡,具体表现如下:品牌 | 上半年营收 | 同比变化 | 同店销售同比变化 | 营收贡献度变化 |
---|---|---|---|---|
太二酸菜鱼 | 19.46 亿元 | 下降 13.25% | 下降 19% | 从 73.23% 降至 70.69% |
怂火锅 | 4.16 亿元 | 下降 3.38% | 下降 20.1% | - |
九毛九 | 2.26 亿元 | 下降 22.39% | 下降 19.8% | - |
从数据可见,作为 “绝对主力” 的太二酸菜鱼不仅营收跌幅超过集团整体水平,其对集团营收的贡献度也出现下滑;九毛九品牌则成为 “最差选手”,营收跌幅超两成;即便是被寄予厚望的第二增长曲线 —— 怂火锅,也未能逃脱营收下滑的命运,且同店销售跌幅更是超过太二。
此外,三大品牌的翻座率、翻台率均出现不同程度下滑,九毛九将其归因于 “外部环境严峻导致客流量减少”。而怂火锅还面临 “人均消费下降” 的问题,集团解释称是 “结合行业竞争格局调整菜单价格”,但这一调整显然未能有效拉动客流,反而折射出品牌在定价与性价比之间的两难。
新品牌难成气候,多品牌战略陷 “空转”
为摆脱对单一品牌的依赖,九毛九近年来大力推进多品牌战略,试图通过布局不同细分赛道扩大市场份额。但从目前情况来看,这一战略不仅未能见效,反而陷入 “旧品牌失势、新品牌乏力” 的困境。以新锐品牌 “山的山外面” 为例,其主打酸汤火锅这一相对小众的细分赛道,截至 2025 年上半年,门店数量从去年末的 20 家收缩至 17 家,规模不增反减。行业分析指出,酸汤火锅受众范围窄、消费频次低,市场天花板远低于川渝火锅,短期内难以成为集团的 “新增长引擎”。而从三大主力品牌到新品牌的集体疲软,意味着九毛九的多品牌战略尚未找到清晰的突破方向。
资本市场 “雪上加霜”:被调出港股通,股价暴跌超九成
业绩的持续低迷,直接传导至资本市场。2025 年 9 月,深交所发布公告,将九毛九等 20 只标的证券调出港股通标的名单,自 9 月 8 日起生效。根据《深圳证券交易所深港通业务实施办法》,港股通标的需满足 “恒生综合大 / 中 / 小型指数成份股(小型股需市值 50 亿港元及以上)” 或 “A+H 股” 条件,九毛九被调出,本质是其已不再符合上述纳入标准,反映出资本市场对其市值与流动性的认可下降。这一调整对九毛九的影响立竿见影:一方面,部分依赖港股通渠道投资的资金将被迫退出,进一步降低股票流动性;另一方面,被调出港股通也会影响投资者信心,加剧股价波动。截至 9 月 16 日收盘,九毛九股价报 2.28 港元 / 股,较 2025 年年内最高价 3.526 港元 / 股下跌 35.34%,较历史最高价 36.746 港元 / 股更是暴跌超九成,市值大幅缩水。
与此同时,券商也对九毛九的前景持谨慎态度。国证国际证券发布研报,将九毛九 2025 年至 2027 年的净利润预测从 2.9 亿元、3.2 亿元、3.6 亿元下调至 1 亿元、1.1 亿元、1.3 亿元,目标价从 3.7 港元下调至 3 港元,评级从 “买入” 下调至 “增持”,下调逻辑正是 “考虑未来仍有门店关闭”,侧面印证了市场对其经营前景的担忧。
创始人管毅宏:从百亿富豪到跌出创富榜,创业神话难续
九毛九的困局,也让创始人管毅宏的个人财富遭遇 “滑铁卢”。这位从 6 张桌子小面馆起步的餐饮大佬,曾凭借九毛九与太二的成功跻身百亿富豪行列:2021 年,管毅宏以 128.2 亿元身家登上《新财富杂志 500 创富榜》,位列第 355 名;2023 年,其身家降至 101.1 亿元,仍留在榜单中;但 2024 年、2025 年,管毅宏连续两年跌出该榜单,财富规模已不足以进入榜单门槛,昔日的 “餐饮创富神话” 难以为继。

但如今,这位曾精准把握消费趋势的创业者,却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扭转太二的闭店颓势、激活怂火锅等副牌的增长潜力、应对被调出港股通后的资本市场压力,每一个问题都关乎九毛九的未来。
破局之路难寻:九毛九的 “生死考题”
从曾经的网红餐饮标杆,到如今的闭店、业绩下滑、市值暴跌,九毛九的困境并非个例,而是折射出当下餐饮行业的共性挑战 —— 消费需求升级、同质化竞争加剧、成本压力上升等。但对于九毛九而言,其面临的问题更具特殊性:一方面,太二酸菜鱼作为核心品牌,已陷入 “网红滤镜褪色” 的困境,如何通过产品创新、场景升级重新吸引年轻消费者,是扭转颓势的关键;另一方面,多品牌战略未能形成有效支撑,怂火锅深陷红海竞争(前有海底捞等头部品牌压制,后有区域小众品牌分流),新品牌又难以突破小众赛道天花板,品牌矩阵的构建仍需重新规划。
此外,被调出港股通后,九毛九还需改善财务状况与市场信心,通过优化门店结构、提升单店盈利能力、控制成本等方式,逐步恢复投资者信任。对于管毅宏而言,这或许是其创业生涯中最艰难的一次 “破局”—— 既要面对外部市场的残酷竞争,也要解决内部品牌战略的迷茫,才能让九毛九走出当前的多重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