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石的 “野心” 失控:一场代价沉重的扩张?

收录于 3C数码 持续更新中
2025年10月的科技圈,一场“错位道歉”撕开了智能影像领域的竞争裂痕。当大疆因产品降价陷入用户质疑时,竞争对手影石创新的90后CEO刘靖康却突然公开发声,这番看似越
2025年10月的科技圈,一场“错位道歉”撕开了智能影像领域的竞争裂痕。当大疆因产品降价陷入用户质疑时,竞争对手影石创新的90后CEO刘靖康却突然公开发声,这番看似越界的操作,并非公关噱头,而是这家刚上市不久的企业向行业巨头下战书的宣言。如今,这份战书的代价在影石2025年第三季度财报中彻底曝光——一场以短期利润为赌注的“第二曲线”竞速,已然进入白热化。


财报冰火图:92%营收增速下的利润阵痛

影石创新三季度财报呈现出一组极具冲击力的数据反差:营业收入同比激增92.64%至29.4亿元,增速较前两季度的40.7%、58.1%大幅跳涨;但归母净利润却同比下滑15.9%,仅录得2.72亿元。这种“增收不增利”的极端表现,并非经营失当,而是影石主动选择的战略阵痛。
利润承压的核心原因,藏在研发投入的数字里。三季度影石研发费用高达5.24亿元,同比暴增164.81%,这笔开支几乎是当期净利润的两倍。财报中“芯片定制及战略项目”的模糊表述,在行业语境下指向明确——主要投向其直面大疆竞争的“影翎Antigravity”全景无人机。
支撑这场豪赌的,是影石上市后的资本底气。这家2025年6月上市的企业,首日股价便暴涨274%,市值迅速冲破1200亿。从上市首日的高光到三季度的利润承压,影石用短短三个月时间,完成了从“科技新贵”到“激进挑战者”的身份切换。


昂贵入场券:全景无人机的生死赛道

影石的激进扩张早有端倪。2025年以来,其密集发布X5全景相机、GO Ultra口袋相机、Flow 2手机云台等新品,银河证券分析指出,新品放量与上市带来的品牌曝光度叠加,共同推动了收入高增。但真正决定未来的,是7月官宣的无人机业务——计划推出自有品牌与“影翎Antigravity”全景无人机双品牌战略。
 
如今,这款承载着“破局”使命的产品已进入公测尾声,影石初步预计第四季度在部分区域试售。为加速项目推进,刘靖康甚至在8月的团队团建中高调撒钱激励员工,视频流传网络引发热议。这种充满“狼性”的激励方式,也折射出影石对无人机赛道的迫切期待。
但赛道早已硝烟弥漫。大疆的反击来得迅速而精准:7月底发布全景相机Osmo 360,参数对标影石X5,定价却低800元至2999元。作为回应,影石紧急将Insta360 X5降价500元。刘靖康曾坦言竞争的三种可能:最好的是市场扩容、商业指标全增长;次之是销量上升但毛利下滑;最差则是主要指标阶段性下降。眼下,核心业务利润率受挤压已成事实,无人机的突围速度,直接决定影石能否避免“旧业萎缩、新业未起”的尴尬。


挑战者基因:从IPO困局到跨界宣战

2025年对影石而言,是从“生存挣扎”到“意气风发”的转折年。这家全球全景相机市场份额第一的企业,IPO之路耗时四年半,去年下半年刘靖康还在朋友圈自曝“工资全拿去还利息”“求公道定性”的困局。上市不仅解了资金之渴,更给了它叫板大疆的勇气。
影石管理层在半年报中直言进军无人机的逻辑:无人机市场上限更高,且全景无人机作为全新品类,能覆盖传统设备无法触及的场景,创造增量需求。这种“创造第一”的价值观,深植于企业基因。刘靖康常以“You only live once”为信念,在3000人规模的企业中注入强烈的“玩乐精神”,并明确“影石不是生存第一而是创造第一”。
事实上,影石的无人机布局早有铺垫。招股书显示,自2020年7月起,其已连续注册多项“无人机”“全景无人机”专利,覆盖结构、螺旋桨、动力系统等核心环节。尽管面对大疆这家“比外显更强大”的对手,刘靖康仍选择迎难而上:“你是选在新手村躺,还是找个魔鬼教练?五年前我们就预想过刺激大疆‘抄家’,但依然选择启航。”



未来赌局:中国双雄的全球影像之战

短期来看,影石的“阵痛”仍将持续:研发投入高企、净利润承压是大概率事件。但一旦在全景无人机赛道站稳脚跟,其成长空间将从“全景相机龙头”跃升至“全球智能影像巨头”。这场以利润换未来的赌局,本质是企业对“第二增长曲线”的战略押注。
值得关注的是,这场智能影像领域的全球竞争,最终形成了两家中国企业对峙的格局。影石的激进与大疆的沉稳,将共同定义行业的技术方向与市场规则。对于影石而言,眼下的每一分研发投入,都是写给未来的筹码;而这场关乎生死的竞速,才刚刚拉开序幕。

推荐3C数码

苏公网安备 11011xxxxx号 苏ICP备202519261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