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企沉迷 “期货游戏”,藏着行业不敢说的秘密?

收录于 车与出行 持续更新中
  一边是借滴滴造车遗产改造而来的 MONA M03,以低价策略在红海市场艰难撑起销量门面;另一边是 “2025 AI DAY” 科技日上的高调炫技,将触角伸向了遥不可及的未来

  一边是借滴滴造车遗产改造而来的 MONA M03,以低价策略在红海市场艰难撑起销量门面;另一边是 “2025 AI DAY” 科技日上的高调炫技,将触角伸向了遥不可及的未来领域。小鹏汽车的双线操作,俨然一幅 “脚踩泥泞,仰望星空” 的割裂图景,只是这一次,它似乎又走回了重概念、轻落地的老路。

  在这场科技盛宴上,小鹏一口气抛出了全新人形机器人 IRON、首款 Robotaxi、第二代 VLA 大模型以及量产飞行汽车等一系列重磅概念,最终更是将去年刚确立的 “面向全球的 AI 汽车公司” 定位,升级为听起来更宏大的 “面向全球的具身智能公司”。这番操作看似格局拉满,实则暴露了其在核心赛道的焦虑 —— 当 “AI 汽车” 的故事在新能源市场内卷中逐渐失去吸引力,当 G6、G9、P7 + 等主力车型在激烈竞争中难分胜负,换一个更晦涩、更前沿的赛道讲故事,成了新的破局思路。

  “具身智能” 究竟是什么?对普通消费者而言或许无需深究,只需记住它比 “AI 汽车” 更具科技感、更贴近 “未来” 即可。这种概念升级的底层逻辑,本质上是企业在主流战场缺乏绝对优势时的策略转移:既然在地面造车的比拼中难以突围,便索性开辟一个多数人看不懂的 “新战场”,宣布自己成为规则制定者。毕竟在资本市场,“颠覆” 与 “未来” 永远是最动听的叙事,能轻易撬动估值,掩盖当下的增长困境。

  而这种 “画大饼” 的操作,小鹏早已轻车熟路。其经营模式的核心症结,在于对 “期货思维” 的过度依赖,习惯性打造一个又一个遥不可及的 “期货宇宙”。早在小鹏 P5 时代,这款号称全球首款搭载激光雷达的量产车,就将关键的导航辅助驾驶功能作为 “期货”,承诺后续通过 OTA 升级兑现,却迟迟未能落地,等功能上线时,竞品早已迎头赶上。老车主们花着旗舰车型的钱,却成了品牌的 “付费测试员”,手里的车还没开热,就因技术路线的更迭沦为 “上一代遗物”—— 别人的车越开越旧,小鹏的车却越等越 “新”,因为真正的核心功能,永远停留在下一个版本的承诺里。

  今年发布的小鹏 G7,又故技重施地打出 “全球首款具有 L3 级算力的 AI 汽车” 旗号,搭载三颗自研图灵 AI 芯片,宣称有效算力超 2000TOPS。何小鹏在发布会上喊出 “告别 L2 量产时代” 的口号,听起来热血沸腾,实则暗藏玄机:此前售卖的 L2 车型瞬间 “过时”,想要体验所谓的 L3 级功能,必须购买新款车型。但关键问题在于,这套号称领先的 L3 级系统,至今仍处于 “敬请期待” 的状态,所谓的技术突破,不过是又一张画给消费者的 “未来船票”。

  更值得玩味的是小鹏技术路线的反复摇摆。当全行业都在发力激光雷达时,它突然转向纯视觉方案,宣称要 all in 端到端大模型,摒弃此前依赖高精地图的路线。这种如同 “渣男换女友” 般的策略调整,每一次都宣称是 “终极选择”,却从未真正坚持到底,不仅消耗了消费者的信任,也暴露了其对技术路线的深层不自信。真正成熟的技术,从来不需要靠发布会 “教育用户”,而是应该直接落地到产品中,用实际体验赢得口碑;就像一位真正的好厨子,不会总吹嘘自己的佛跳墙多美味,却永远以 “缺火候” 为由让顾客等待,次数多了,期待只会变成失望。

  如今,小鹏的 “期货宇宙” 已从汽车延伸到了更广阔的领域。人形机器人、Robotaxi、飞行汽车,这些概念无疑充满科幻感,却都离大规模商业化落地遥遥无期。当主流汽车市场的竞争已经进入 “拼配置、比性能、秀安全” 的白热化阶段,小鹏不愿在地面战场死磕产品实力,反而选择向天空和未来 “逃逸”,用星辰大海的宏大叙事转移公众对其产品短板的关注。

  反观同为新势力的小米 SU7,发布前虽饱受质疑,却凭借实打实的产品力 —— 清晰的配置、合理的价格、经得起考验的性能,将争议转化为订单。这恰恰印证了一个朴素的道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终究是产品,再多的概念炒作,也抵不过用户的实际体验。

  小鹏与其耗费精力包装 “具身智能公司” 的身份,不如先踏踏实实地做好 “汽车公司” 的本分。如果人形机器人真的成熟,不妨让它完成一次实际的外卖配送;如果飞行汽车具备量产条件,不如公开直播一次日常通勤路线。这些实打实的落地场景,远比发布会上的酷炫演示更有说服力。若暂时做不到这些,至少应该兑现对老车主的 OTA 承诺,让消费者花的每一分钱都能获得相应的价值,而不是沦为品牌 “造梦计划” 的陪跑者。

  毕竟,消费者买的是当下能开、好用的汽车,而不是遥远未来的 “科幻门票”。梦做得再大,终究要回到现实;概念炒得再热,最终还要靠产品说话。小鹏若不能及时醒悟,继续沉迷于 “宇宙期货” 的狂欢,恐怕只会在概念与现实的落差中,进一步消耗自己积累的品牌信任,最终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迷失方向。

推荐车与出行

苏公网安备 11011xxxxx号 苏ICP备202519261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