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台玛莎拉蒂的裸车价跌破 40 万元,这个承载着无数人豪华梦想的意大利品牌,正以一种略显狼狈的姿态上演着自救大戏。双 11 购物节的喧嚣中,玛莎拉蒂经销商抛出的重磅折扣,不仅颠覆了消费者对超豪华品牌的认知,更揭开了其在中国市场深陷泥潭的残酷现实。
双 11 大促 “自贬身价”:纯电车型折扣近 6 折
这个双 11,超豪华车市场迎来了史无前例的价格震荡。苏州、上海等地的玛莎拉蒂经销商率先发力,旗下中型豪华 SUV Grecale 格雷嘉燃油版裸车报价低至 38.88 万元起,南京某经销商更是将起步价压至 38.08 万元。要知道,这款 2022 年推出的车型官方指导价区间为 65.08 万 —103.88 万元,38.08 万元的报价相当于直接打了 5.8 折。更令人震惊的是其纯电版本的降价力度。作为玛莎拉蒂首款纯电动 SUV,2024 年 12 月才推出的 Grecale Folgore,官方指导价高达 89.88 万元,而此次双 11 促销报价仅 35.88 万元起,折扣力度不足 4 折。这款基于 400 伏电气平台打造、配备 105 千瓦时电池组、CLTC 工况续航 533 公里的纯电车型,价格跳水幅度远超燃油版,凸显出玛莎拉蒂纯电产品在市场上的尴尬处境。
“这不是心动,而是心痛”,有品牌忠实粉丝如此感慨。曾经象征着高端与尊贵的玛莎拉蒂,如今以 “清库、亏本卖” 的姿态拥抱市场,销售人员在社交媒体上的回应,透露出品牌面对库存压力的无奈。据经销商透露,38.08 万元的起步价为裸车价,若加上约 5 万元的选装费用,最终落地价在 40 多万元,但即便如此,这样的价格对于玛莎拉蒂而言,已是前所未有的 “放低身段”。

销量持续颓靡:两年换三帅难破困局
大幅降价的背后,是玛莎拉蒂在中国市场持续恶化的销售业绩。这个 2004 年进入中国、曾在高端市场供不应求的品牌,如今早已不复当年之勇。数据显示,2025 年 9 月,玛莎拉蒂中国进口销量仅 83 台,同比下滑 5%;1—9 月累计进口销量 1023 台,同比下滑 3%。将时间线拉长,其颓势更为明显。归属 Stellantis 集团旗下的玛莎拉蒂,2024 年全球销量从 2023 年的 26689 辆暴跌至 14725 辆,降幅高达 44.8%。中国市场的表现更是惨不忍睹,2022 年至 2024 年销量从 4680 辆降至 1209 辆,在全球销量中的占比也从 20% 缩水至 8.2%。2025 年第三季度,玛莎拉蒂全球出货量同比下滑 14.3%,净营收同比下滑 3.6%,全球业务的疲软进一步加剧了中国市场的压力。
为了扭转颓势,玛莎拉蒂中国区管理层陷入了频繁动荡。2023 年 5 月上任的大中华区董事总经理朗博霆,任职仅一年多便离任;2024 年 9 月接任的于瀚邦,在岗位上也只待了半年;2025 年 3 月,朱莉被任命为暂代中国总经理,这位拥有兰博基尼、一汽 - 大众等企业管理经验,主导过跨区域商业拓展的高管,成为了两年内玛莎拉蒂中国市场的第三任 “掌舵人”。但截至目前,频繁换帅并未止住销量下滑的势头,品牌在中国市场的存在感持续减弱。
转型滞后 + 营销 “翻车”:自救之路道阻且长
玛莎拉蒂的困境,本质上是传统超豪华品牌在电动化、智能化浪潮中转型滞后的缩影。燃油时代,玛莎拉蒂凭借卓越的性能表现立足市场,但在电动化时代,其核心优势被逐渐消解。曾经引以为傲的零百加速成绩,如今已被众多新能源新势力车型赶超。更关键的是,面对中国消费者对智能化配置的高频需求,玛莎拉蒂明显准备不足。有 Grecale 格雷嘉车主在社交媒体上吐槽,车辆车机系统问题频发,不仅经常卡死,导航偏移、无线 CarPlay 连接失败、倒车影像卡顿等问题也屡见不鲜,智能化体验与品牌定位严重不符。这种转型滞后的问题并非玛莎拉蒂独有,乘联会数据显示,2025 年 1—9 月,宾利、劳斯莱斯、法拉利、兰博基尼等超豪华品牌进口销量均出现不同程度下滑,仅阿斯顿马丁和迈凯伦实现增长。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分析指出,超豪华车市场的持续走弱,反映出超高端消费群体购买力暂时放缓的趋势。
为了破局,玛莎拉蒂尝试通过年轻化营销吸引消费者,选择与热门手游《王者荣耀》展开跨界合作。今年 7 月,双方推出 “心动的王者” 内容企划,为游戏角色打造专属座驾;10 月底的《王者荣耀》十周年嘉年华上,玛莎拉蒂还展示了三款定制涂装车型。然而,这场看似顺应潮流的营销活动却遭遇 “翻车”,众多网友吐槽此举 “拉低了玛莎拉蒂的档次”,甚至有车主直言 “深感痛心”,营销效果与预期背道而驰。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新浪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