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莱坞大片遇冷,国产片的 “春天” 要来了?

收录于 观点 持续更新中
政策之变:进口电影的起伏曲线在过去的十年里,内地电影市场的进口电影政策经历了从开放到调整的显著历程,这一历程深刻影响了引进电影的数量、来源以及整个电影市场的格局。政策

政策之变:进口电影的起伏曲线

在过去的十年里,内地电影市场的进口电影政策经历了从开放到调整的显著历程,这一历程深刻影响了引进电影的数量、来源以及整个电影市场的格局。政策的每一次变动,都如同在电影市场的湖面投下一颗石子,激起层层涟漪,引发市场的连锁反应。

开放期:引进电影的数量激增

2015 - 2019 年,中国影片进口政策持续开放,为引进电影创造了极为有利的环境。2012 年,中美签署电影协议,为好莱坞电影进入中国市场打开了更广阔的大门。2014 年,中英签署电影合拍协议,这一举措不仅鼓励了中英合拍电影的发展,更推动了欧洲电影逐渐进入中国市场,标志着中国引进电影来源开始朝着多元化的方向迈进。到了 2015 年,中美再次签署分账影片进口发行合作协议,中国承诺增加买断片(批片)数量,并引入国际审计机构监督票房。这一系列政策的出台,犹如催化剂一般,使得好莱坞大片如潮水般不断涌入中国市场。
在这一时期,引进电影数量呈现出爆发式增长。2015 年,引进电影数量为 83 部,而到了 2019 年,这一数字飙升至 136 部,数量占比连续四年超过 20%。这意味着,在当时的电影市场中,每五部正在上映的电影里,至少有一部是进口电影。这些引进电影不仅丰富了中国观众的观影选择,也为中国电影市场带来了新的活力和竞争。好莱坞大片凭借其震撼的视觉特效、精彩的剧情和成熟的制作模式,吸引了大量中国观众走进影院,占据了相当大的市场份额。

图1 2015-2024年内地电影院线引进电影总数
 

调整期:数量下滑与政策再探索

然而,政策的变化总是难以预测。2017 年,2012 年签署的《中美双方就解决 WTO 电影相关问题的谅解备忘录》到期后未达成新协议,进口电影政策由此进入新阶段。2020 年,受政策调整以及新冠疫情的双重影响,内地院线格局发生了巨大转变。进口电影数量从 2019 年的 136 部急剧下降至 62 部,此后数量占比再也没有超过 20%,甚至在 2021 年跌至 10.8%。疫情的爆发使得全球电影产业遭受重创,电影制作、发行和放映等各个环节都受到了严重影响,许多进口电影的上映计划被迫推迟或取消。
在票房方面,进口电影也经历了同样的下滑趋势。前五年,进口电影的票房均占比 35% 以上,而在后五年里,票房占比最高的 2024 年也不过 23.4%,与之前相比差距明显。这一数据的变化,直观地反映出进口电影在市场份额上的逐渐收缩。曾经在票房上占据主导地位的进口电影,如今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不过,随着电影市场的逐步复苏,有关部门也在积极探索新的政策方向。2024 年 5 月,国家电影局常务副局长毛羽在戛纳国际电影节中国馆的活动中宣布,将加大引进外国电影的力度,强调 “广泛引进国别更多元、类型更丰富的全球电影”。这一表态无疑为进口电影市场注入了一剂强心针,预示着中国电影市场将再次敞开大门,迎接来自世界各地的优秀电影作品。中国电影市场的目光将不再仅仅聚焦于北美,欧洲、亚洲、非洲与拉美等地区的电影,都有可能在中国市场找到属于自己的一席之地,为中国观众带来更加丰富多样的文化体验。


票房之变:国产电影的逆袭之路

电影票房,犹如一面镜子,清晰映照出电影市场的风云变幻以及观众喜好的悄然变迁。2015 - 2024 年这十年间,中国电影市场票房排名前十的电影共计一百部,在这场激烈的票房角逐中,国产电影与引进电影的数量比例为 7:3 ,呈现出此消彼长的微妙态势,而这背后,是电影产业发展的深刻变革。

图2 2015-2024年票房前十电影国产与引进数量变化
 

早期竞争:国产数量占优,票房平分秋色

将时间拨回到 2015 年,彼时的电影市场,国产电影在数量上已初显优势,然而引进电影凭借其成熟的制作体系、强大的品牌影响力以及精彩的视听效果,在票房方面展现出强劲的竞争力。以《速度与激情 7》为例,这部电影凭借其紧张刺激的剧情、震撼人心的动作场面和出色的特效制作,吸引了无数中国观众走进影院,在中国市场斩获了惊人的票房成绩,成为当年引进电影的票房翘楚。同时,《复仇者联盟 2》等美国大片也凭借其宏大的叙事架构、丰富的角色形象和震撼的视觉特效,在票房上占据了较大份额。在这一年票房排名前十的电影中,引进电影的总票房占比达到了 34.8%,与国产电影形成了平分秋色的局面。

国产崛起:票房占比的绝对优势

随着时间的推移,国产电影在制作水平、故事内容和文化内涵等方面不断提升,逐渐赢得了观众的认可和喜爱。2019 年,《哪吒之魔童降世》和《流浪地球》两部电影横空出世,成为国产电影发展历程中的重要里程碑。《哪吒之魔童降世》以中国传统神话故事为蓝本,通过创新的改编和精彩的动画制作,塑造了个性鲜明的角色形象,传达了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引发了观众的强烈共鸣。《流浪地球》则开启了中国科幻电影的新纪元,影片以其宏大的科幻设定、震撼的视觉效果和深刻的家国情怀,展现了中国电影在科幻领域的强大实力。这两部电影的成功,不仅在票房上取得了巨大突破,更重要的是,它们提升了国产电影的制作水准和口碑,让观众看到了国产电影的无限潜力。

图3 2015-2024年票房前十电影国产与引进票房总计

2020 年,受新冠疫情影响,电影市场遭受重创,但国产电影却在困境中崛起。这一年,票房排名前十的电影全部为国产电影,国产电影的票房占比飙升至 90% 以上,此后更是一直保持着这一优势地位。《八佰》以其震撼的战争场面和深刻的历史内涵,成为 2020 年的票房冠军;《我和我的家乡》则以温情幽默的方式,展现了中国各地的风土人情和发展变化,赢得了观众的喜爱。这些电影的成功,不仅得益于其自身的品质,也反映出观众对国产电影的信心不断增强,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日益加深。

图4 2015-2024年内地电影院线系列电影票房贡献变化


口碑之变:国产与进口电影的 “口碑博弈”

在电影的世界里,口碑犹如一把标尺,精准衡量着影片的质量与观众的喜爱程度。以豆瓣年度电影榜单为观测窗口,我们得以一窥近十年国产电影和海外电影在口碑领域的激烈交锋与微妙变迁。这份榜单,涵盖了当年所有进入内地公众视野的影片,无论是院线热映的商业大片,还是在流媒体平台悄然上线的小众佳作,亦或是在各大电影节中绽放光芒的艺术影片,都被纳入其中,为我们勾勒出一幅全面而细致的电影市场口碑图景。从 2015 年到 2024 年,国产电影与海外电影的口碑格局并非是一条平稳向前的直线,而是充满了起伏与波折,宛如一场扣人心弦的 “拉锯战”,双方你来我往,互不相让。

图5 2015-2024年豆瓣评分前十名各类型电影上榜数量
 

波动前行:国产电影的口碑起伏

在这场口碑之战中,国产电影的表现犹如一部跌宕起伏的剧情片。2015 - 2016 年,国产电影在高口碑电影数量上占据着相对优势,2015 年有 7 部国产电影跻身豆瓣评分前十名,2016 年这一数字虽有所下降,但仍有 5 部。这些电影凭借其独特的叙事风格、深刻的主题内涵和出色的表演,赢得了观众和影评人的一致好评,展现出国产电影在艺术创作上的深厚底蕴和无限潜力。
然而,好景不长,2017 年,国产电影的口碑遭遇了滑铁卢,高口碑电影数量骤降至 1 部。这一年,国产电影市场似乎陷入了一种迷茫与困境,许多电影在追求商业利益的同时,忽视了影片质量的打磨,导致口碑不佳。随后的 2018 - 2021 年间,国产电影虽然在数量上依旧保持着一定的规模,但在高口碑电影数量上却始终在 2 - 4 部间的低位区间徘徊。这期间,国产电影面临着诸多挑战,如题材同质化严重、剧情逻辑漏洞、制作粗糙等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观众对国产电影的评价。
不过,国产电影并没有就此一蹶不振。2022 年,国产电影在口碑上实现了强势反弹,高口碑电影数量猛增至 8 部,犹如一场及时雨,滋润了干涸的电影市场。这一年,多部国产电影凭借其独特的视角、精彩的剧情和精湛的演技,成功打动了观众的心,如《人生大事》以温情的故事展现了普通人对生命的敬畏与热爱;《独行月球》则将科幻与喜剧完美融合,为观众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视听盛宴。这些电影的成功,不仅提升了国产电影的口碑,也为国产电影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然而,这种良好的发展态势并没有持续下去。2022 年后,国产电影的高口碑数量又回落至 2 - 4 部的低位区间,再次陷入了口碑的波动之中。这也反映出国产电影在发展过程中,仍然面临着诸多不稳定因素,需要不断地进行自我调整和创新,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图6 2015-2024年豆瓣评分前十名各类型电影评分分布图
 

稳定领先:进口电影的口碑优势

与国产电影的起伏不定相比,进口电影在口碑方面则展现出了更强的稳定性和优势。近十年来,进口电影上榜豆瓣评分前十名的平均分始终稳定保持在 8 分以上,犹如一座巍峨的高山,屹立不倒。这些高口碑的进口电影涵盖了多种类型和题材,从精彩绝伦的动画电影,到发人深省的剧情片,再到紧张刺激的动作片,每一部都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观众的目光。
在高分档(8.5 分以上)作品数量上,进口电影更是长期占据着优势。像《疯狂动物城》以其丰富的想象力、深刻的社会寓意和精美的制作,斩获了 9.2 分的超高评分;《寻梦环游记》则用温暖治愈的故事,触动了无数观众的心灵,获得了 9.1 分的高分;《何以为家》以其真实残酷的现实题材,引发了人们对人性和社会的深刻思考,同样拿到了 9.1 分。这些电影不仅在全球范围内收获了极高的赞誉,也在中国市场赢得了观众的喜爱和认可。
在 2019、2021 和 2024 年,8.5 分以上的引进电影各有 5 部,占据 TOP10 年度榜单的半数,充分彰显了进口电影在口碑上的强大实力。不过,国产电影也并非毫无还手之力,《我不是药神》以其深刻的社会议题和感人至深的故事,获得了 9 分的高分;《好东西》则凭借其独特的叙事和细腻的情感表达,拿到了 9.1 分,成为国产电影在口碑战场上的亮眼佳作。这些电影的出现,表明国产电影在不断努力提升自身质量,缩小与进口电影在口碑上的差距。


未来展望:内地电影市场的多元走向

展望未来,内地电影市场在政策、票房和口碑等方面有望呈现出更加多元和繁荣的发展态势。
在政策层面,随着国家对电影产业的持续重视和支持,相关政策将不断优化和完善。加大外国电影引进力度的举措,将使更多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具有多元文化背景的电影进入中国市场。这不仅能满足观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观影需求,也将为国产电影带来更多的创作灵感和竞争压力,促使国产电影不断提升质量和创新能力。同时,国家对于国产电影的扶持政策也将持续发力,鼓励电影企业加大在内容创作、技术研发和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投入,推动国产电影产业向更高水平迈进。
票房方面,国产电影有望继续保持市场主导地位,并在全球范围内展现出更强的影响力。随着中国电影工业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对传统文化 IP 的深度开发和创新运用,如 “传统美学 + 科技赋能” 模式的成熟,将为国产电影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像《哪吒之魔童闹海》《封神》系列等影片,通过对传统文化元素的巧妙融合和现代化呈现,不仅在国内取得了优异的票房成绩,也在海外市场获得了广泛关注。未来,国产电影在国际市场上的份额有望进一步扩大,实现从电影大国向电影强国的转变。与此同时,进口电影也将凭借其独特的制作风格和文化魅力,在细分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随着观众审美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于高质量、多样化电影的需求将持续增加,进口电影将更加注重影片内容的创新性和情感共鸣,以吸引中国观众的目光。
口碑方面,国产电影和进口电影的竞争将更加激烈,但也将促进双方共同进步。国产电影在不断提升制作水平的同时,将更加注重影片的内涵和品质,努力打造更多具有思想深度和艺术价值的作品。近年来,一些聚焦社会现实、关注人性情感的国产电影,如《我不是药神》《可可西里》等,凭借其深刻的主题和出色的表现,赢得了观众的高度赞誉和良好口碑。未来,这类现实主义题材的电影有望成为市场的主流之一。进口电影则将继续发挥其在技术、创意和国际视野方面的优势,为观众带来更多精彩绝伦的视听盛宴。双方在口碑上的相互追赶,将推动整个电影市场的良性发展,为观众带来更多优质的电影作品。
内地电影市场在未来将呈现出国产电影与进口电影相互竞争、相互促进的局面。无论是国产电影还是进口电影,都需要不断创新和提升品质,以适应市场的变化和观众的需求。在全球化和本土化的双重背景下,内地电影市场有望迎来更加辉煌的发展阶段,成为全球电影产业的重要力量。

 

参考资料

1、中国新闻周刊《大片30年,我们的回忆杀》

2、南风窗《票房干掉好莱坞,国产片真的崛起了吗?》

3、www.boxofficemojo.com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核真录

推荐观点

苏公网安备 11011xxxxx号 苏ICP备202519261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