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讨论财务自由的众多标准里,Morgan新书里的「15级分级」格外戳中我。它最难得的地方,是跳出了「多少钱才算自由」的数字陷阱——不像某些榜单动辄抛出一个遥不可及的数字,把讨论焦点扭曲成数字攀比,最终只给大多数人留下焦虑和无力感。
Morgan的分级核心,是「拥有>需要」形成的冗余空间。这份冗余无关具体金额,而是转化成三种实实在在的掌控感:「老子随时可以不玩了」的选择权,「不玩的代价我付得起」的底气,以及「无需取悦任何人」的精神自由。
这里藏着一个关键认知:搞钱是能力,但分清「想要」和「需要」更是一种稀缺能力。自由的标准之所以因人而异,正因为每个人对「需要」的定义天差地别——有人觉得三餐温饱即是需要,有人则把奢侈品纳入刚需清单。当我们看懂这一点,才能真正理解这15级自由的深层意义。
15级财务自由:从「依赖」到「主宰」的进阶之路
这15个等级像一面镜子,照见每个人当下的生存状态,也指明了努力的方向。从完全依赖到绝对自由,每一级的跨越都是对生活掌控力的提升:
- 第0级:生存裸奔级——完全依赖陌生人的善意,无依无靠、一无所有,对自己的人生毫无掌控力。
- 第1级:关系依赖级——需要家人、朋友或慈善救助才能生活。所谓「全职儿女」「啃老族」,本质上是把生存锚点绑在他人身上。
- 第2级:体系依赖级——依靠政府或社会保障体系维持生计。比如完全依赖退休金、低保过活的老人,生活稳定但缺乏弹性。
- 第3级:工资奴隶级——能靠工作养活自己,但一旦失业就会立刻陷入困境。典型的「月光族」,工资到账即清空,没有任何抗风险缓冲。
- 第4级:萌芽储蓄级——有少量储蓄,能应对短期意外开支。这是财富意识的起点:终于明白「现金流量表要理智,利润表要计提,资产负债表要沉淀」,储蓄就是一切「拥有」的源头。
- 第5级:短期缓冲级——积蓄能支撑几个月,即使暂时失业也不至于崩溃。这层相当于给生活装了「短期安全气囊」,让你在突发状况下有喘息的余地。
- 第6级:技能护城河级——技能或职业有一定不可替代性,不易被取代。如果把自己比作公司,这就是终于有了「主营业务」和「护城河」,ROE稳定,能持续创造价值。但要警惕的是:在AI快速迭代的时代,「不可替代」的保质期正在缩短;而且现实往往是,掌握资源比单纯拥有技能更值钱。
- 第7级:工作选择权级——能拒绝糟糕的老板或工作。这是职场人的重要里程碑:不再为了生存忍气吞声,有底气在市场化环境里挑拣机会,把「被选择」变成「主动选择」。
- 第8级:跨界适应级——换城市、换行业也能凭储蓄和能力顺利过渡。这层自由打破了地域和行业的束缚,人生的「容错率」大幅提升,不必困在舒适区里恐惧变化。
- 第9级:收入多元化级——拥有稳定的资产或副业收入,减少对单一工作的依赖。此时「资产负债表」开始变硬,「被动现金流」能部分兜底生活开支,不必再为工资波动彻夜难眠。
- 第10级:中期安全级——储蓄和投资足以覆盖数年的生活成本。这是对「财务安全」的进阶定义:即使几年不工作,也能维持现有生活水平,抗风险能力显著增强。
- 第11级:危机免疫级——即便遭遇金融危机或行业衰退,也能从容应对。这需要资产配置的智慧和长期投资的定力,让财富穿越周期,而不是被周期收割。
- 第12级:基本自由级——被动收入足以覆盖基本生活开支,不再依赖工作生存。这是很多人眼中「财务自由」的起点:终于不用为了谋生而工作,可以去寻找真正热爱的「天职」,不必再追求「人力资本最大化」的委屈。
- 第13级:理想生活级——储蓄和资产能支撑理想的生活方式。跨过「饱暖」,开始沿着马斯洛需求金字塔往上走,进入「老子高兴就好」的叙事。但这一级极其考验自我认知:你真正想要的生活是什么?是环球旅行还是居家读书?是小众爱好还是陪伴家人?
- 第14级:绝对支配级——财富充裕到足以支持任何想做的事。此时「够不够」的问题,变成了「如何让财富服务于自我」。富足从来不是账户里的数字多,而是能主导财富对性格、欲望、道德、友情的影响,不会为了更多钱委屈自己。
- 第15级:终极自由级——完全自由,能随心所欲支配时间,按自己的方式生活。这是财务自由的终极形态:时间、财富、精神完全由自己掌控,活成最本真的样子。
自我对照:自由的本质是「自己给的久期」
如果诚实地给自己打分,我大概在11级到13级之间摇摆。这种模糊感,恰恰让我对「自由」有了更深的体会。我的收入从2021年至今逐年减少,一方面是公众号行业红利消退,另一方面是金融行业小贝塔下行——这让我深刻意识到:拉长时间看,没有任何收入来源是绝对稳定的。见过上市公司和渠道违约,也经历过创始人朋友突遭变故,这些事教会我:所谓「久期」,最终只能自己给——靠健康的身体,靠不熄灭的心气,靠能扛事的资产负债表。
说自己能到11级,是因为就算赖以生存的公众号明天消失,我难过不会超过一天,日子照样能过;说接近12级,是因为父母在第2级能安稳生活,没有孩子的牵绊,「没我也行」的状态让我少了很多枷锁;而偶尔觉得能蹭到13级,是因为发现「混口饭怎么都能混上」「不扩张资产负债表也能接受」,甚至能自我调侃:现在做的事不就是自己喜欢的吗?连「朋友自由」都实现了,这不就是理想生活的一部分吗?
原来Morgan的分级最精妙的地方,不是让我们对号入座后焦虑追赶,而是帮我们看清:自由和久期一样,从来不是外界赋予的,而是自己用认知、选择和定力挣来的。你对「需要」的定义越清醒,对「拥有」的规划越务实,那份「随时可以不玩」的底气就越足。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老钱日日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