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市场为AI概念狂欢时,不少人直言“美股AI泡沫已现”。但比泡沫本身更值得玩味的是:自2015年起,美股的泡沫就像叠积木般层层堆积,可那些执着看空做空的人,最终都成了市场的“祭品”。这背后绝非简单的市场狂热,而是美国用霸权地位强行续命的复杂棋局——每一次危机边缘的“妙手回春”,都为今天的AI泡沫埋下了伏笔。
若回溯这轮泡沫的起点,2015年是个关键节点。彼时美国开启加息周期,本想借此刺破市场泡沫,却没想到大宗商品先应声崩盘。从2008年次贷危机到2015年加息缩表,恰好7年时间,这似乎暗合了美国“8年一危机”的周期律。但时任总统奥巴马显然不愿在任期最后一年“背锅”——民主党正谋求连任,若金融危机爆发,美国只能重启QE急救,这反而会间接给东方经济“输血”。于是2016年初,大宗商品离奇反弹,明眼人都看得出,这背后少不了美国的操盘手。
可计划赶不上变化,2016年特朗普意外当选。这位“懂王”同样拒绝为美股崩盘负责,选择硬扛市场压力。2018年圣诞惊魂夜,美股暴跌之际,财政部长在其授意下带着“国家队”入市救场;同年三季度东方官媒已点出美股泡沫,可美股仅回调至某个阈值,美国就立刻用“骚操作”续命。2019年9月,美国爆发严重钱荒,美联储在缩表尚未结束时,就向市场狂投超五千亿美元流动性——这些不是救市,而是用霸权透支未来的“饮鸩止渴”。

2020年疫情成了转折点。美股连续熔断让巴菲特都惊呼“活久见”,但特朗普迅速启动“核动力印钞机”,硬是把美股推上了新高度。到了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美联储激进加息缩表,这次先被拖下水的却是美股自身:英国养老金危机、硅谷银行暴雷、瑞信破产,甚至德银也传出风险。危急时刻,美联储祭出“定向印钞”大招,给金融机构精准托底。就在市场迷茫之际,AI概念横空出世,成了拯救美股的“救命稻草”。
这并非美国第一次用概念救市。此前扎克伯格押注元宇宙,甚至把Facebook改名Meta,结果拿出的产品连《我的世界》都不如,直接让投资者失望离场。但虚拟现实真的没未来吗?未必,只是美国当时拿不出能撑起万亿市值的“靠谱故事”。关键在于,不是概念吸引资金,而是资金先堆积如山,急需一个能说服全球接盘的借口。ChatGPT的出现恰逢其时,而AI闭环中,最容易让市场信服的标的,便是做硬件的英伟达。
英伟达的崛起像极了美国淘金热:金子或许有,但真正赚钱的不是淘金者,而是卖工具的人。可若所有人都疯狂砸钱买“淘金装备”,却没人能真正挖到金子,最终卖工具的生意也会崩盘。这正是AI泡沫的致命隐患——美国的AI看似应用场景广泛,尤其是在昂贵的服务行业,但动了谁的奶酪?恐怖的税务体系会允许AI低价报税,让税务师失业吗?医疗保险体系敢用AI改革,触碰医疗巨头的利益吗?
历史早已给出答案。美国是网络支付的先行者,PayPal黑帮诞生了无数科技富豪,却始终没能普及微信支付、支付宝式的应用,只因动了银行的核心利益。如今美国制造业空心化,AI本可成为产业升级的抓手,但资本算得比谁都精:与其花钱搞实业,不如回购股票、炒作概念,把股价拉上去来得更快。更讽刺的是,AI产业链的核心玩家Open AI至今不上市,这家“吹泡沫的公司”口袋空空却敢给供应商开天价投资承诺,活脱脱把贾跃亭的“生态化反”玩到了美国。
但AI泡沫能持续,更关键的是国际格局的支撑。特朗普近期用关税大棒全球“讹投资”,本质上是让盟友给AI填坑。就像冷战时期,西方无论愿不愿意,都得站在美国身后——哪怕承担巨大成本,也不愿看到美国在大国竞争中失败。如今日韩不敢反抗,德国本土工业快“404”却在东方实现工业4.0,整个欧洲都跳不出这个格局。美国其实是在替所有盟友跟东方打贸易战,这些国家即便被讹诈,也得咬牙支持AI——毕竟若美国沦为二流国家,它们的“小确幸”也将不复存在。
当然,美国的AI泡沫问题重重,连其“战争部长”都说出“用钢铁意志对抗钢铁洪流”这种近乎“口头投降”的话。但只要盟友还在燃烧“小宇宙”输血,泡沫就不会轻易破裂。最近美股虽有回调,可美元指数的诡异走强暴露了内部流动性危机——联邦存款准备金和隔夜逆回购余额跌出新低,市场没钱到连逼空黄金空头的力气都没有。美联储最终恐怕还是要靠放水续命,而除了AI,美股再无其他能承接流动性的题材。
所以结论很明确:美国AI泡沫可以看空,但绝不能随便做空。当年大空头做空英伟达,从2006年坚持到2008年才获利,中间几次差点爆仓。如今美国早已没了2008年“自爆烧账本”的底气,却多了霸权体系的托底。什么时候能做空?或许要等到美国彻底放弃霸权的那一天——但在那之前,这场由流动性和霸权焦虑催生的游戏,还得继续玩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