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企进入 “产品力为王” 的新时代

收录于 金融财经 持续更新中
当房地产行业从增量扩张的黄金时代坠入存量博弈的深度调整期,"普通住宅过剩、优质供给稀缺" 的市场矛盾日益凸显。曾经依赖规模扩张的房企们集体陷入生存焦虑,而率先喊出 "活
当房地产行业从增量扩张的黄金时代坠入存量博弈的深度调整期,"普通住宅过剩、优质供给稀缺" 的市场矛盾日益凸显。曾经依赖规模扩张的房企们集体陷入生存焦虑,而率先喊出 "活下去" 的万科,正用一套多维组合拳诠释着行业龙头的破局逻辑 —— 以产品力为核心锚点,以经营服务开辟第二曲线,以资产盘活筑牢现金流防线,以科技赋能布局未来赛道。


产品力重构:从 "造房子" 到 "造好生活" 的本质跃迁

在 "以价换量" 成为行业普遍选择的当下,万科用实打实的市场表现印证了 "好产品才是硬通货" 的底层逻辑。国庆黄金周期间,其 47.7 亿元的认购金额达成 137% 的目标完成率,16 家地区公司全部超额兑现任务,广州、贵阳等多个项目登顶当地销售榜。上海 "高福云境" 与广州 "理想花地" 两大现象级项目更是惊艳市场:前者 25 套 1.3-1.7 亿级豪宅开盘即售罄,销售额碾压上海同总价段成交总额;后者单日开盘斩获 7.53 亿元销售额,一举拿下主城区套数与金额双冠。
这份亮眼成绩的背后,是万科对产品力的系统化构建。通过沉淀多年行业经验,万科打造出涵盖 24 项产品标准与 520 项设计要求的模块化 "产品手册",将 "好房子" 的定义转化为可落地、可复制的执行规范。上海 "理想之地" 作为其未来城市计划的标杆,成功入选住建部首批好社区案例,标志着其标准化优质产品体系已获得官方认可。
更具突破性的是在信任体系建设上的深耕。面对行业下行期的购房者信心危机,万科在 "保交付" 的行业共识之外,创新性地提出 "城市兴交付" 主张,构建起房地产行业的 "透明厨房" 机制。从预售到交付的全周期里,建筑工地向业主全程开放,让购房者深度参与新家建设的每一个环节。这种透明化监督模式不仅重塑了购房体验,更在行业信任崩塌的边缘,为万科筑起了坚实的品牌护城河。2025 年前三季度,万科按期保质完成 7.4 万套房交付,11 个首开项目平均去化率近 7 成,开发业务收入稳步达到 1004.6 亿元,用兑现力夯实了产品溢价能力。



第二曲线突围:经营服务撑起抗周期防线

当传统开发业务承压,万科早年间布局的经营服务业务正成长为稳定的增长引擎。2025 年前三季度,该板块实现收入 435.7 亿元,同比增长 1.1%,凭借轻资产、弱周期、现金流稳定的特性,与开发业务形成高效互补,构筑起对抗行业波动的 "缓冲垫"。
长租公寓板块的表现尤为突出。截至 9 月底,万科泊寓运营管理房源达 28 万间,开业超 20 万间,出租率高达 94.3%,1-9 月实现营收 27.4 亿元,同比增长 4.4%。在租购并举的政策导向下,万科凭借先发优势,在规模、效率与纳保量上稳居行业首位,其在佛山金色梦想项目探索的 "产、建、运营一体化" 模式,更实现了资产利用率的显著提升。
商业开发运营板块同样展现出强劲韧性。前三季度实现营收 62.1 亿元(含非并表收入),整体出租率维持在 92.1% 的高位,8 月底开业的郑州嵩南印象城首开出租率超 97%。值得关注的是,万科 "轻重并举" 的商业战略已获得国际资本认可,成功为 GIC、黑石等知名机构提供轻资产运营服务,标志着其商业运营能力已跻身行业第一梯队。
物业服务与物流仓储业务则持续释放增长潜力。物业板块前三季度新增年化饱和收入 16.8 亿元,创新推出的弹性定价体系成功拓展 41 个新项目;万纬物流累计开业项目 148 个,可租赁面积达 1046 万平方米,出租率保持行业领先,旗下万家配业务受益于冷鲜与零售物流需求增长,前三季度单量同比激增 3 倍。


现金流保卫战:以变革换空间的生死突围

2025 年成为万科的关键转折点,也折射出行业的普遍困境。前三季度 1613.9 亿元的营收同比下降 26.6%,280.2 亿元的净亏损,以及持续恶化的经营性现金流,叠加 431.5 亿元的公开债到期高峰,让这家龙头企业面临严峻的流动性考验。面对 "做增量容易,做存量难" 的行业痛点,万科启动了一场全方位的现金流保卫战。
在资产处置方面,万科展现出坚决的战略定力。今年 8 月,完成冰雪业务向中旅国际的出售,果断剥离非核心资产;借助专项债政策工具,申报 36 个收购项目,其中 15 个纳入市级清单;通过规划调整与合作开发,石家庄万科公园隐秀项目新增产能 28 亿元,前三季度累计通过存量盘活优化实现 178.4 亿元产能提升。
组织架构的深度变革同步推进。万科将过往的三级架构精简为 "集团总部 - 地区公司" 的二级管控模式,通过扁平化管理提升决策效率,为存量资产盘活等关键动作提供组织支撑。与此同时,公司在 2024 年与 2025 年前三季度分别计提 335.5 亿元与 143 亿元资产减值损失,以短期阵痛换取资产负债表的长期健康,实现与过往管理层的权责隔离,为重启发展扫清障碍。
大股东深铁集团的支持成为关键助力。其提供的不超过 220 亿元借款额度,不仅利率远低于市场水平,初始期限长达 3 年且可延长,截至目前已累计提供 291.3 亿元股东借款。依托这笔 "及时雨",万科成功偿还 288.9 亿元公开债务,融资成本降至 3.44%,较 2024 年下降 6 个基点。更深层次的是,深铁的信用背书在行业信心脆弱期为万科注入了关键信任,成为其穿越周期的重要底气。
从困境反转的潜力来看,万科的核心价值依然稳固:强大的品牌影响力、核心城市优质地段的存量资产、经历多轮行业周期的管理团队,以及成熟的运营经验。若能借助股东输血实现 "自我造血" 功能的重启,万科有望复制蔚来汽车与合肥市政府合作的经典案例,在政策与资本的双重助力下实现龙头新生。


科技赋能未来:从建造商到城市服务商的进化之路

真正的企业韧性,不仅在于危机中的应急能力,更在于对未来趋势的精准把握。在 AI 技术重构各行业的浪潮中,万科正加速从传统 "建造商" 向 "科技驱动的城市服务商" 转型,将科技打造为面向未来的核心基建。
万科的 AI 战略极具务实色彩,深度嵌入业务全链条。在建筑设计环节,首创图纸大模型实现线上审图,已服务内外部项目超 1000 个;工程管理领域,"AI 数字工程管理平台" 通过无人机与 360 摄像头采集现场数据,累计完成智能巡检超 32 万次,大幅提升施工效率与安全管控水平。
在经营服务端,AI 成为隐形的效率引擎。物业板块以自研 "灵石" 系统为核心,实现 99.7% 的设备在线率与 15 分钟级故障响应;"飞鸽" 平台构建起行业最大规模的工单实时响应网络,显著提升服务体验。最具想象空间的是与深铁合作的全球首例 "机器人地铁配送" 项目,该机器人可自动搭乘地铁规划最优路线,将于四季度批量上线,有望彻底解决地铁商铺配货难、成本高的行业痛点。
更重要的是,这些科技成果正突破企业边界,迈向市场化输出。未来,万科的 AI 技术与数字化解决方案有望在房地产、物业、零售、交通等多个领域大规模落地,成为驱动公司增长的全新引擎,为其城市服务商的定位注入实质内涵。


结语:寒冬中的生存哲学与春天的伏笔

在房地产行业的寒冬里,万科用产品力夯实根基,用经营服务开辟新途,用资产盘活抵御风险,用科技赋能布局未来,生动诠释了 "活下去不仅是本能,更是一种能力"。这场全方位的战略调整,既是对行业变化的被动应对,更是主动求变的战略革新。
对于整个行业而言,万科的探索提供了宝贵启示:当规模扩张的老路走到尽头,回归产品本质、挖掘存量价值、拥抱科技变革,才是穿越周期的核心密码。那些能够在寒冬中沉下心来修炼内功、调整姿态的企业,终将在行业复苏的春天里,收获新的生机与增长。

推荐金融财经

苏公网安备 11011xxxxx号 苏ICP备202519261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