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常规!知名妇婴医院首开男性 HPV 门诊

收录于 医疗 持续更新中
当宫颈癌防控成为全球公共卫生焦点时,男性HPV感染这一"隐形环节"长期处于医疗视野边缘。近日,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简称"上海一妇婴")正式开设男性HPV检测门诊,由妇科男医生李雄
当宫颈癌防控成为全球公共卫生焦点时,男性HPV感染这一"隐形环节"长期处于医疗视野边缘。近日,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简称"上海一妇婴")正式开设男性HPV检测门诊,由妇科男医生李雄副主任医师主持。这一举措不仅填补了上海专科医院男性HPV诊疗的空白,更标志着我国HPV防控从"单一女性聚焦"向"男女共防"迈出关键一步。


数据警示:男性HPV感染率高却认知匮乏

HPV(人乳头瘤病毒)作为性行为传播病毒,其危害远不止于女性宫颈癌。临床数据显示,全球男性任意型别HPV总体感染率达31%,高危型感染率为21%;而中国男性一般人群的HPV总体感染率更高达39.6%,远超许多人认知。
这种高感染率背后,是严重的认知与诊疗断层。上海一妇婴宫颈疾病中心李雄医生指出:"女性宫颈筛查已成为25岁以上已婚女性常规体检项目,但男性HPV检测却长期缺位。"在他十余年的妇科临床经验中,30%-40%的宫颈疾病患者会主动询问伴侣检测事宜,却往往因医院无相关服务而碰壁。
男性感染HPV的隐匿性更加剧了防控难度。多数男性感染后无明显症状,分泌物少且易自然转阴,成为"无症状传播者";少数出现生殖器疣等症状时,也多就诊于男科或皮肤科,仅处理表面症状而不做HPV检测。更关键的是,男性HPV感染虽引发阴茎癌、肛门癌等肿瘤发病率低于女性宫颈癌,但口咽癌、喉癌等相关疾病正呈上升趋势。


门诊破局:针对性服务解决"就医难"

针对临床需求缺口,上海一妇婴男性HPV门诊明确了五大服务人群:伴侣有HPV感染或宫颈病变者;自身生殖器、肛门周围出现异常症状者;有多性伴史、不安全性行为史的筛查需求者;关注伴侣健康希望共同筛查者;以及需要HPV健康咨询的男性群体。
门诊运行首日便迎来首位患者——陪同妻子就诊时主动要求检测的男性。据李雄介绍,试运行期间两个工作日上午已接诊6人,3人完成检测。"患者心态分化明显,既有主动关注健康的,也有被配偶要求而来的。"他特别提到一位近60岁患者,起初对检测感到困惑不满,经解释后理解"检测是为共同健康管理,而非指责"。

李雄为患者看诊/本文图片皆来源与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

在诊疗技术上,门诊采用无痛拭子取样,针对有无明显新生物采取不同取样方式,检测可精准识别HPV亚型。报告出具后,医生将提供风险评估、个性化随访治疗及伴侣告知建议。"男性取样虽比女性宫颈刷片难度大,但技术已非常成熟。"李雄强调。


防控升级:从"单打独斗"到"男女共防"

世界卫生组织2020年发布的《加速消除宫颈癌全球战略》明确,宫颈癌是唯一可通过疫苗接种、筛查与治疗全面消除的癌症。但长期"重女轻男"的防控模式,导致病毒传播链难以阻断。
今年以来,国内男性HPV防控迎来转折点。北京地坛医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等先后开设HPV男女共防门诊;8月发布的《男性人乳头瘤病毒相关疾病预防策略专家共识》,首次将男性纳入HPV防控战略前沿,提出六大防控倡议。

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男性HPV检测门诊挂号平台

李雄认为,男性在HPV传播链中扮演关键角色,尤其是多性伴或同性性行为者感染风险更高。"若能有效管理男性感染,可显著减少病毒交叉传播,从源头控制疫情。"他指出,当前挑战主要在于医疗资源分配——妇科医生数量有限,男性HPV检测需男医生主导,如何协同多科室推进"男女共防"仍需探索。
疫苗接种是重要突破口。今年我国已批准四价、九价HPV疫苗用于9-26岁男性接种。李雄呼吁:"期待国家层面推动男性HPV疫苗全面接种,同时加强基层地区宣传教育,让'男女共防'真正成为社会共识。"上海一妇婴的新门诊,正是这场防控理念变革的生动实践。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医学界

推荐医疗

苏公网安备 11011xxxxx号 苏ICP备202519261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