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0 次说 “再见”,15 年守一份心:90 后的 “生死笔记”,是写给生命的信
徐森林有个旁人少见的习惯 —— 很少主动跟人握手,总尽量减少肢体接触。哪怕是递烟,他也会把烟盒敞着递过去,让对方自己取。这份 “疏离”,并非刻意冷淡,而

大厂中年的 “被动局”:想动不敢动,想留怕 “留不住”
办公室的百叶窗滤进下午三点的阳光,35 岁的陈默盯着电脑屏幕上的推文预览页,手指悬在 “保存” 按钮上迟迟没动。这是他在百度内容岗的第十一年,从 24 岁跟着移动互

越来越多人,正弄丢这种能力
通勤时戴着降噪耳机,把自己封进地铁的玻璃舱;住了三年的小区,不知道对门邻居的名字;微信列表躺着几百个 “好友”,深夜想吐槽时却翻不到一个能秒回的人…&hellip

只学科学知识就够了?为什么还要关注科学史?
一、破除误解:科学史并非 “无用的古生物学”我为本文选择的标题(编者注:原标题为 Who cares about the history of science?)虽具煽动性,但其背后的问题却严肃且真实

60 岁老人租房为何屡屡碰壁?
“年轻不努力买房,老了没房子住。” 长辈们的这句忠告,在 “65 岁母亲带外婆租房 3 天被拒 20 次” 的新闻热搜中显得格外沉重。当一位房东直言 “

3600 元育儿补贴:“拯救” 生育率,还差哪些环节?
2024 年,我国人口总量为14.08 亿人,较 2023 年减少 139 万人,标志着人口连续第三年负增长,人口形势已进入 “严峻阶段”[1]。从长期趋势看,联合国《世界人口展望 2024

张护士调班跑马还接代言:同事承压补位,领导该如何处置?
哈尔滨马拉松的终点线前,护士张水华冲过终点夺得国内女子组冠军,镜头捕捉到她汗水与泪水交织的脸庞。这本该是励志故事的高光时刻,她的赛后采访却在舆论场引爆了一场关于职场边

不纠结秒回,是成熟的温柔
通勤路上刚点开文档,微信弹窗突然占满屏幕;午餐时刚夹起一筷子菜,工作群的 @提醒震得桌面发烫;睡前想翻两页书,朋友的连串语音又发来 —— 如今的我们,像揣着一部 &ldqu

七成助眠药流向 90 后、00 后?年轻群体 “睡眠依赖” 引热议
当重庆 30 岁的朱女士拿到那份多导睡眠监测报告时,她的手抑制不住地颤抖 —— 总睡眠时长 7 小时,浅睡眠占 90%,深睡眠仅 6 分钟。同一时刻,深圳某电商平台上,一款标价

轻医美 “戒不掉”:一个中产女孩,如何从 “微调” 走到生活失控?
口罩勒得脸颊发紧,小满站在玄关处,指尖反复摩挲着冰凉的门把。镜子里的面孔肿胀得陌生,曾经能点亮整个房间的张扬笑容,如今被一片僵硬的红肿取代 —— 这是鼻基底填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