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戈平狂揽 6.7 亿却难阻市值缩水:两月蒸发百亿引关注

收录于 金融财经 持续更新中
8 月 12 日晚,毛戈平(1318.HK)发布的正面盈利预告再次刷新历史最佳业绩:截至 2025 年 6 月 30 日的六个月内,集团预期实现收入 25.7 亿至 26.0 亿元,同比增长 30.4% 至 31.9%;净利
8 月 12 日晚,毛戈平(1318.HK)发布的正面盈利预告再次刷新历史最佳业绩:截至 2025 年 6 月 30 日的六个月内,集团预期实现收入 25.7 亿至 26.0 亿元,同比增长 30.4% 至 31.9%;净利润 6.65 亿至 6.75 亿元,同比增幅达 35.0% 至 37.0%。
对于业绩增长,毛戈平将其归因于 "有竞争力的品牌价值"—— 消费者对其高端品牌的认可度持续转化为业务增长动能。

业绩飘红难改市值承压,两月蒸发超百亿

然而,这份亮眼的业绩报告并未点燃资本市场热情。8 月 13 日收盘,毛戈平报 98.50 港元 / 股,仅微涨 0.36%,总市值约 483 亿港元。
回溯其资本市场表现,毛戈平的股价轨迹颇具戏剧性:2024 年底登陆港股时发行价 29.80 港元 / 股,三个月内实现市值翻番;2025 年 6 月股价一度冲至 130 港元 / 股,总市值突破 600 亿港元,不仅超越珀莱雅、上海家化等同行成为国内美妆 "市值一哥",更获 "美妆茅台" 之称。
但短短两个月间,形势逆转。Wind 数据显示,截至 8 月 13 日,其股价较 6 月 4 日的 127.50 港元 / 股累计下跌 22.74%,总市值蒸发超百亿港元。

估值分歧加剧,50 倍 PE 引争议

当前,投资者对毛戈平的成长性争议渐显,核心焦点集中在 50 倍左右的市盈率(PE)。
对比同行可见,这一估值显著高于行业水平:上美股份(2145.HK)PE 约 43 倍,贝泰妮(300957.SZ)约 38 倍,而国货美妆龙头珀莱雅(603605.SH)仅约 21 倍。
股票交流平台上,投资者分化明显:部分认可其高端定位的投资价值,另一部分则认为与珀莱雅等企业相比,存在估值泡沫。

增长动能放缓,竞争赛道硝烟渐起

业绩增速的微妙变化或为市场态度转变的重要诱因。数据显示,2025 年上半年营收和净利润增速,较 2024 年同期的 40.7%、41% 均有轻微下滑。
更严峻的挑战来自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作为以 "专业彩妆师 IP" 为核心的品牌,毛戈平正面临内外夹击:
  • 外资老牌压制:Bobbi Brown、M.A.C 等国际专业彩妆品牌持续深耕市场;
  • 本土新势力崛起:珀莱雅 2019 年收购化妆师唐毅创立的彩棠,2024 年该品牌营收达 11.91 亿元,同比增长 19.04%,并于今年 6 月进军护肤领域;上美股份则与知名化妆师春楠合作,推出中高端彩妆品牌 NAN beauty(楠风),7 月已备案多款彩妆单品。

美妆行业人士沈雨分析,春楠、唐毅在年轻群体中号召力强,品牌主打场景化彩妆,精准切中 Z 世代需求,而毛戈平客群偏成熟、价格带较高,可能面临客群分流。
美妆资深评论人白云虎指出,专业性 IP 符号易获用户认同,这是毛戈平成功的关键;但珀莱雅、上美通过绑定专业彩妆师 IP 的战略,能缩短品牌发展路径,在竞争激烈的赛道中,新品牌必然分食市场份额,毛戈平的头部地位将受挑战。

单品牌依赖明显,多赛道突围进行时

数据显示,毛戈平对主品牌 "毛戈平 MAOGEPING" 的依赖度极高:2021-2023 年该品牌收入占比分别为 96.6%、98.4%、99.0%,2024 年上半年更升至 99.3%。
对此,沈雨建议,毛戈平需孵化更多新品牌,走多品牌矩阵发展路线。
事实上,品牌已开始尝试扩充品类。今年 4 月,毛戈平宣布进军高端香水领域,推出 "闻道东方" 系列 13 款产品,部分门店已设香水专区,未来新店也将配备专门陈列区。
针对业绩增速放缓、股价下滑、竞争加剧等问题,时代财经于 8 月 13 日向毛戈平发送采访函,截至发稿未获回复。毛戈平能否在保住高端彩妆优势的同时,突破增长瓶颈,仍待观察。

推荐金融财经

苏公网安备 11011xxxxx号 苏ICP备202519261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