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驰前高管闲谈,意外泄出顶级企业文化 3 大秘密

收录于 汽车 持续更新中
在这个员工与企业常陷 “雇佣关系” 困局的时代,我们似乎早已忘了:一家真正伟大的企业,能让员工把职业过成信仰。
这种震撼,来自我和奔驰中国前高管 Olaf 的一场深夜
在这个员工与企业常陷 “雇佣关系” 困局的时代,我们似乎早已忘了:一家真正伟大的企业,能让员工把职业过成信仰。
这种震撼,来自我和奔驰中国前高管 Olaf 的一场深夜闲谈。
那天酒过三巡,话题从精酿啤酒滑向汽车行业。看着中国电动车品牌在全球市场攻城略地,我半开玩笑地向这位德国老兄抛去问题:“面对这样的冲击,你们真的不焦虑吗?”
Olaf 放下酒杯,眼神里没有丝毫慌乱。“在德国人眼里,汽车从来不止是代步工具。” 他说,真正的奔驰车主在意的,是百年沉淀的工程哲学 —— 是碰撞测试里多出来的 0.1 秒安全冗余,是真皮座椅在不同温度下的触感校准,是同个圈层人群无需言说的默契。“这些‘看不见’的东西,不是一两个新潮功能能替代的。”
我忍不住反驳:“可现在的消费者越来越务实了。就像无印良品倡导的,大家不想为虚高的品牌溢价买单。”
“你说得对。” 他点头,却话锋一转,语气里带着不容置疑的真诚,“但真正爱奔驰的人,永远会选择奔驰。我为它工作了一辈子,现在退休了,依然是它最忠实的客户。”
那一刻,桌上的酒菜仿佛都失了味。我突然意识到,我们聊的哪里是油车与电车的竞争?眼前这个男人,眼睛里跳动的光,分明是对一家企业深入骨髓的热爱。
这种热爱,在当下太稀缺了。
我们早已习惯了企业与员工的 “契约式相处”:公司买我的时间,我卖我的技能,下班铃一响,两不相欠。甚至在那些喊着 “奋斗者文化” 的互联网公司里,许多人的 “996” 不过是为了蹭顿免费晚餐,或是换一张深夜打车票。
忠诚、归属、热爱…… 这些词要么被当成老板画的饼,要么只存在于父辈的回忆里 —— 就像日本 “终身雇佣制” 故事里的情节,早已成了上个时代的遗物。

可 Olaf 不一样。退休多年,说起奔驰,他依然像个刚入职的年轻人,眼里有光,心里有火。我忍不住追问:“到底是什么,让你这么爱它?”
他的回答,像一把钥匙,打开了顶级企业文化的密码箱。
第一个密码:不是索取,是互相成就
“首先,它让我活成了体面的样子。”Olaf 的话直白得可爱。
他 22 岁加入奔驰时,还是个连西装都穿不整齐的毛头小子。在这里,他从拧螺丝学起,跟着德国工程师练画图,在车间里摸爬滚打,慢慢成了能独当一面的技术骨干。公司送他去慕尼黑进修,支持他考取行业顶级认证,职位一路从基层升到中国区高管。
“我在这里赚到的不只是薪水。” 他说,是奔驰让他在 30 岁前买了房,娶了大学时的恋人,让孩子能去最好的学校。“我为它拼了三十年,它也让我从一无所有,活成了自己想要的样子。”
这不是 “公司如家” 的情感绑架,而是清清楚楚的价值交换:你给企业创造价值,企业就给你体面生活与成长空间。当员工知道 “奋斗能被看见,付出有回报”,忠诚自然会生根。

第二个密码:不是任务,是共同雕琢的骄傲
“其次,我们造的不是车,是工业艺术品。” 聊起工作,Olaf 的语气里带着工匠般的虔诚。
他曾主导 C 系列车型的中国本土化研发。从概念设计到原型车落地,整整三年,他跟着团队泡在实验室里:为了让车门关合的声音 “听起来就值五十万”,他们测试了 78 种密封条材质;为了座椅的包裹感适配中国人的身形,他们采集了 3000 组人体数据反复调整。
“你知道吗?当第一辆量产车下线时,我摸着方向盘哭了。” 他说,那不是任务完成的轻松,是看着 “自己的作品” 诞生的激动。“我敢说,那是全世界最优秀的一群人,用最较真的态度,磨出来的最好的东西。”
这种骄傲,比任何奖金都珍贵。当员工相信自己做的是 “顶级事”,工作就不再是谋生手段,而是值得炫耀的 “作品”。

第三个密码:不只是赚钱,是改变世界的使命
“最后,我始终觉得,奔驰不只是个卖车的。”Olaf 的声音低沉下来,带着一种穿越百年的厚重。
从卡尔・本茨造出第一台内燃机汽车,到如今在电动化、智能化浪潮里领跑,奔驰一百三十多年的历史,其实是人类出行方式的进化史。“我常想,我这辈子做的事,不过是给这部伟大史诗添了个逗号。” 他笑了笑,“但能参与其中,就够骄傲了。”
这种使命感,像一根无形的线,把每个人的日常工作串进宏大叙事里。当员工知道 “自己做的事有意义”,就会从 “为薪水干活” 变成 “为理想奋斗”。
那天告别时,Olaf 的话还在我脑子里打转。
过去我总纠结:企业该搞 “家文化” 还是 “狼性文化”?现在才明白,真正的答案,藏在 “成就共同体” 这五个字里。
“家文化” 太模糊,容易变成 “和稀泥” 的借口;“狼性文化” 太冰冷,终究留不住人心。而 “成就共同体”,是清清楚楚的规则:
你给我成长,我给你贡献;
你让我骄傲,我给你热爱;
你给我意义,我给你忠诚。
就像 Olaf 和奔驰的故事 —— 他把青春给了企业,企业把体面、骄傲、使命回赠给他。这种双向奔赴,才是顶级企业文化的终极密码。
毕竟,能穿越周期的企业,从来不是靠制度捆绑人,而是靠价值留住人。

推荐汽车

苏公网安备 11011xxxxx号 苏ICP备202519261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