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失灵的经济晴雨表:避孕套为何卖不动了?
曾几何时,"避孕套悖论"是经济学界津津乐道的观察样本——经济下行期,人们居家时间增多,性行为频率上升,带动避孕套销量逆势增长。这一规律在1929年美国大萧条、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中屡次应验,让避孕套成为特殊的"经济晴雨表"。但2020年之后,这一悖论彻底失效,全球避孕套市场陷入持续萎缩的寒冬。全球最大避孕套制造商马来西亚康乐公司的经历颇具代表性。2020年该公司曾乐观预测"悖论将再次上演",却迎来上市首亏,销售额骤降40%;2020-2022年间销售额累计下滑40%,即便转产医用手套自救,2024年避孕业务仍未恢复至五年前水平。中国市场同样惨淡,据《2024年中国避孕套行业发展报告》,全渠道销售额从2023年的187.86亿元跌至2024年的156亿元,一年跌幅达17%,连续四年负增长,年均跌幅约6%。
这场行业寒冬呈现全链条蔓延态势。上游橡胶供应链受人际交往减少、跨区域流通放缓冲击,2020年马来西亚"行动管制令"曾导致全球超1亿只避孕套短期缺口;

数据来源:2024~2025年避孕套行业统计与品牌财报表面看,销量下滑源于使用场景减少与避孕方式多元化。数据显示,中国近半数避孕套使用场景在家庭之外,而2024年全国酒店平均入住率仅58.8%,为近五年次低;皮下埋植、避孕贴等新兴避孕方式"价升量增",2023年全国皮埋使用量增长46%,口服短效避孕药零售额增长24%,避孕套从"唯一选项"沦为"可选项之一"。但更深层的逻辑,藏在经济压力下的欲望收缩——当收入增长放缓、居住与就业成本高企,"饱暖思淫欲"的古训被改写,高成本、高情感投入的两性关系,成为年轻人可搁置的"非必要开支"。

二、冰火两重天:情趣用品为何逆势爆发?
当避孕套销量连续数年徘徊在低谷时,情趣用品市场正以令人惊叹的速度撕开增长裂口。2024年中国情趣用品市场规模突破2000亿元,这个数字相当于同期避孕套市场的13倍,更占据了全球市场近六成的份额。早在五年前,这个行业就已在消费寒冬中实现24%的逆势扩张,如今全国103万家相关企业构建的完整产业链,让长三角与珠三角成为全球成人用品的"世界工厂"。
消费端的活力更具颠覆性。某即时零售平台数据显示,成人用品用户90天复购率达38%,远超全站均值近一倍;年均下单频次从2021年的2.1次飙升至5.3次。细分品类中,吸吮类玩具与玻尿酸润滑液销量同比增幅分别高达180%和95%,而"双十一"战场的变化更耐人寻味——谜姬、大人糖等品牌跻身销量前十,女用产品预售成交额占比飙升至63%,"静音、小巧、高颜值"的搜索热词,彻底改写了情趣用品的传统认知。

图源:某女性情趣品牌
三、观念革命:从私密禁忌到自我赋权
社交平台上,#成人用品#话题8亿次播放量的背后,是一场关于身体与性的话语重构。越来越多女性内容创作者跳出"取悦他者"的框架,通过实测体验分享、身体护理科普、性别议题讨论,构建起兼具专业性与亲密感的线上社群。能否坦然谈论性与身体,正在成为衡量内容先锋性的新标尺。参考资料:
1、中研网《避孕套行业市场调研 避孕套行业市场现状分析2023》《2024年中国安全套行业竞争格局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2、财报网《2024年天猫、京东双十一:成人行业交易数据的亮眼表现与原因分析》
3、新消费智库《谁在买空美团上的安全套?北上广妻子们深夜下单真相,颠覆所有市场预测》
4、霞光社《性萧条时代,全球男女如何正视欲望|Shine Brand》
5、成都商报《避孕套销量下降40%!巨头企业不得不转产手套,发生了什么?》
6、南方周末《避孕套厂家失算,疫情之下为何卖不动?》
7、财经天下周刊《避孕套卖不动了,情趣用品“后浪”来了?》
8、远川研究所《卖不动的避孕套,爱不动的一代人》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十点人物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