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果宇宙” 的低价手机骗局有多坑?

收录于 3C数码 持续更新中
当成年人还在为二手平台的 “砍一刀” 套路警觉时,一批二手手机贩子已将目光转向了更低龄的群体 —— 那些手握零花钱、对数码产品一知半解的孩子。他们
当成年人还在为二手平台的 “砍一刀” 套路警觉时,一批二手手机贩子已将目光转向了更低龄的群体 —— 那些手握零花钱、对数码产品一知半解的孩子。他们用五颜六色的包装、甜腻的 AI 配音、“送手机”“低价买 iPhone” 的噱头,编织出一个专门针对儿童的 “果果宇宙”,把早年电脑城奸商的套路,换了个更隐蔽的马甲卷土重来。


一、一条 “不知所云” 的视频:儿童专属的 “流量陷阱”

刷到 “果果姐姐” 的视频时,起初很容易以为是某类 “抽象整活” 内容 —— 标题带着 “迷惑小孩”“女孩不配被爱” 这类抓眼球的字眼,画面里满是粉紫、亮黄等饱和度极高的包装纸,AI 配音用软糯的语气碎碎念,全程没什么逻辑却莫名勾人。
但拆解视频文案后,套路瞬间清晰:先是营造 “小孩求主播送手机” 的场景,说小孩没点关注让主播 “委屈”,接着话锋一转,用 “不点关注、不哄我就不打包礼盒”“哄开心了满足愿望” 施压,最后才露出真面目 ——“果果家都是原装正品机,小礼物少不了”。
 
成年人看了只会觉得 “离谱”,
但对低龄儿童来说,这套组合拳恰好戳中了他们的软肋:对 “礼盒”“小礼物” 的兴趣、想拥有手机的渴望,以及对 “关注、哄主播” 这类互动的认知模糊。
评论区里,不少孩子留言 “怎么领手机”“关注了能送吗”,还有人现身说法:“关注好几天了,一直没拿到”,足见已有不少孩子掉入陷阱。
更精准的是,“果果姐姐” 的内容设计完全贴合儿童心理。研究显示,儿童对高饱和度色彩的感知远强于成年人,那些在成年人眼里 “花里胡哨” 的包装,恰恰是吸引孩子点击的关键;
而 “未成年隐私”“女孩不配被爱” 这类标题,又精准抓住了儿童的好奇心,让他们忍不住点进视频一探究竟。
这本质上是一场 “精准筛选”:能完整看完视频、主动私信询问的孩子,大多是对手机有强烈需求、缺乏判断力的群体,正好成为后续 “收割” 的目标。


二、揭开 “果果宇宙”:几百个账号广撒网,200 块 iPhone 是诱饵

顺着线索在抖音搜索才发现,“果果姐姐” 根本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由几百个账号组成的 “果果宇宙”。这些账号头像、视频内容高度雷同:同样的包装画面、同样的 AI 配音、同样的 “送手机” 话术,最终都指向同一个引导 ——“加微信领同款手机”“小程序买低价机”。
更具诱惑性的是他们的引流标题:“200 块买 iPhone 14”“学生党必看!低价 iPhone”。对没接触过二手市场、零花钱有限的孩子来说,“200 块买新款 iPhone” 的吸引力几乎无法抗拒。但深入调查后才发现,这不过是一场 “文字游戏”:
用小号伪装成 “想买手机的孩子” 加了 “果果姐姐” 微信后,对方压根不提 “200 块 iPhone 14”,转而推荐 “特价 iPhone Xs Max”。追问价格时,得到的回复是 “1150 块”—— 这个价格,比正规二手平台同类机型贵了近一倍。
在某鱼上,换过电池、边框有磨损的 iPhone Xs Max,256GB 版本售价普遍在 500-800 元,且会明确标注 “换屏”“电池健康度” 等信息;
而 “果果姐姐” 口中的 “特价机”,不仅没提前说明屏幕是 “国产劣质 LCD 屏”,更隐瞒了 “电池健康度 79%(需更换)”“屏幕有坏点” 等问题,堪称 “高价卖残机”。
更离谱的是 “礼盒套路”:付款时才被告知,1150 元只买手机,想要视频里的 “精美礼盒”,得再加 100 块。
可收到的礼盒里,全是 “电子垃圾”:没有 3C 认证的充电宝、劣质充电头、左右耳音量不一致的山寨 AirPods Pro(放回充电盒还会继续播歌),
以及几个廉价发卡 —— 这些东西加起来,成本撑死不超过 20 元,却被卖出 100 元的 “溢价”。



三、售后翻脸:扣 600 块才给退款,还甩锅 “家长没管好”

为了摸清 “果果姐姐” 的售后态度,我再次转换身份,以 “孩子父亲” 的名义联系对方,提出 “手机有坏点,要求退货”,并拿出开箱视频作为证据。
 
起初,“果果姐姐” 还维持着 “甜腻” 的语气,不断撇清责任:“发货前跟孩子说过是换过屏的”。
但当追问 “换屏为什么会有坏点” 时,对方态度瞬间转变,强硬表示 “发货前师傅都检查过,没问题才发”。
直到搬出 “孩子是未成年” 这一点,对方才松口同意退货,却提出一个无理要求:“要扣 600 块钱”。
理由是 “手机已经用过了,影响二次销售”—— 可收到手机后仅开机检查,根本没有 “使用痕迹”。
更过分的是,沟通后期,“果果姐姐” 直接破防,对着电话吼道:“你们家小孩买手机,家长没管好,这是你自己的责任!” 还跟旁边人抱怨:“* 的,又来一个退货的”—— 这句话暴露了 “果果宇宙” 的常态:靠 “坑小孩” 赚钱,遇到维权就翻脸甩锅,早已习以为常。


四、比电脑城奸商更恶劣:欺负孩子,底线何在?

“果果姐姐” 的套路,像极了早年的电脑城奸商:先用 “低价高配” 当诱饵,等顾客上门就改口 “没货了,推荐其他款”,最后用信息差卖高价残次品。
但相比坑成年人,“围猎” 儿童的行为更显恶劣 ——
成年人至少有基本的判断力和维权意识,遇到被骗还能找平台投诉、报警;可孩子手里只有几百上千的零花钱,就算发现被骗,也可能因为害怕被家长责骂而不敢说,最终只能自己吃哑巴亏。更重要的是,这种骗局会给孩子传递错误的消费观:“可以靠‘哄主播’‘点关注’拿到好处”“低价能买到好东西”,对他们的价值观养成造成负面影响。
有句话说得好:“欺负老人、小孩和妇女的人,到了监狱都会被人看不起。”“果果宇宙” 靠坑孩子赚钱,或许能短期获利,但终究逃不过监管 —— 一旦被认定为 “针对未成年人实施欺诈”,不仅要面临罚款、封号,还可能承担更严重的法律责任。


五、给家长的提醒:别让孩子的零花钱成了 “智商税”

这次花 1250 块(1150 元手机 + 100 元礼盒)“踩坑”,希望能给更多家长提个醒:
  1. 引导孩子正确看待 “手机需求”:如果孩子提出想要手机,先了解需求(是学习用还是娱乐用),明确 “手机不是必需品”,避免孩子因为 “别人有我也要有” 的心态,被外界套路诱惑。
  2. 告诉孩子 “天上没有掉馅饼”:用 “果果姐姐” 的案例告诉孩子,“200 块买 iPhone”“关注就送手机” 都是骗局,想要手机要通过正规途径,靠自己的努力(比如考个好成绩当奖励)获得。
  3. 帮孩子把好 “消费关”:如果孩子确实需要手机,一定要由家长陪同,在京东、天猫、某鱼官方验机等正规渠道购买,仔细核对 “电池健康度”“屏幕情况”“保修政策” 等信息,避免买到残次品。
  4. 教会孩子 “维权意识”:告诉孩子,一旦遇到 “付款后不发货”“买到坏东西不给退” 的情况,一定要第一时间告诉家长,通过 12315 平台、消费者协会等渠道维权,不要自己扛着。
二手交易本是 “物尽其用” 的好事,但当贩子把主意打到孩子身上,就变了味。希望 “果果宇宙” 这类骗局能早日被彻底整治,也希望每个孩子的零花钱,都能花在真正有意义的地方,而不是变成骗子口袋里的 “智商税”。

推荐3C数码

苏公网安备 11011xxxxx号 苏ICP备202519261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