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值拖后腿,东风集团股份决定退市

收录于 车与出行 持续更新中
停牌逾十日的东风集团股份(00489.HK),于 8 月 22 日晚间抛出牵动资本市场的重磅公告 —— 旗下高端新能源品牌岚图汽车将以介绍上市方式登陆港股,而东风集团股份自身
停牌逾十日的东风集团股份(00489.HK),于 8 月 22 日晚间抛出牵动资本市场的重磅公告 —— 旗下高端新能源品牌岚图汽车将以介绍上市方式登陆港股,而东风集团股份自身则将同步完成私有化退市。这一 “退一进一” 的资本操作,直接引发市场强烈反应:截至 8 月 23 日零点,东风集团股份 ADR 一小时内暴涨超 91%,最终收盘涨幅定格在 87.69%,报 61 美元,市值低迷的阴霾下骤然释放强劲波动。
 

双环节同步推进:“股权分派 + 吸收合并” 的退市与上市逻辑

本次交易并非单一动作,而是一套 “岚图上市 + 东风退市” 绑定的组合拳,两大核心环节互为前提、同步落地,具体路径清晰可拆:
第一环节是岚图汽车的股权分派与介绍上市。公告显示,东风集团股份将其持有的岚图汽车 79.67% 股权,按现有股东持股比例向全体股东进行分派;完成股权分派后,岚图汽车将以 “介绍上市” 模式登陆香港联交所 —— 这意味着岚图无需通过公开招股融资,直接凭借股东基础实现港股挂牌,快速完成资本化落地。
第二环节是东风集团股份的私有化吸收合并。东风汽车在境内的全资子公司 “东风汽车集团(武汉)投资有限公司” 将作为吸并主体,向东风集团股份的控股股东东风汽车支付股权对价,同时向其他中小股东支付现金对价,最终实现对东风集团股份 100% 控股,彻底完成其 H 股私有化退市。
从定价来看,本次交易的总体收购价格为 10.85 港元 / 股,其中现金对价占 6.68 港元 / 股,岚图汽车股权对价占 4.17 港元 / 股,既为股东提供了现金退出选择,也保留了参与岚图未来成长的机会。
 

退市根源:市值长期 “破净”,H 股平台丧失融资功能

东风集团股份选择退市,核心症结在于长期低迷的估值已让其失去上市平台的核心价值。公告中明确提及,受汽车行业转型阵痛等因素影响,公司近年来估值持续偏低,股票市值长期远低于净资产,融资功能基本失效。
截至 2025 年 7 月 31 日,东风集团股份总市值仅为 391.2 亿港元,收盘价 4.74 港元 / 股,市净率(PB)仅 0.25 倍 —— 这意味着资本市场对其估值不足净资产的三成,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更关键的是,自登陆 H 股以来,东风集团股份从未开展过股本再融资,原本作为上市核心优势的 “融资通道” 已名存实亡,继续维持上市状态的意义大幅削弱。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岚图汽车作为东风自主打造的高端智慧新能源品牌,近年展现出强劲的成长潜力,被定义为 “东风旗下最具价值和成长性的优质资产之一”。在行业向新能源转型的浪潮中,岚图的估值逻辑与传统燃油车为主的东风集团股份截然不同,这也成为本次 “腾笼换鸟” 的核心动因 —— 让优质资产独立上市,摆脱母公司低估值的束缚。
 

业绩承压:上半年净利润大降 92%,合资与自主业务 “冰火两重天”

就在披露退市与上市计划的同时,东风集团股份同步发布的 2025 年上半年业绩报告,也从经营层面印证了其估值低迷的合理性。报告期内,公司核心经营数据呈现明显分化:
  • 销量与收入反向变动:上半年销售汽车约 82.39 万辆,同比下降 14.7%;但销售收入达 545.33 亿元,同比增长 6.6%,收入增长或受益于产品结构向高单价车型倾斜。
  • 利润端大幅承压:毛利润 75.99 亿元,同比增长 28.0%,毛利率提升 2.3 个百分点至 13.9%;但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仅 0.55 亿元,同比锐减 92%(2024 年上半年为 6.84 亿元),盈利能力显著弱化。
  • 现金流收紧:截至报告期末,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为 335.82 亿元,较 2024 年末减少 134.01 亿元,资金压力有所上升。

对于业绩变动,东风集团解释了两大核心原因:一方面,合资非豪华品牌市场持续下探,直接导致合资乘用车业务的销量与利润大幅下滑;另一方面,为应对新能源市场的激烈竞争,公司在自主事业(尤其是岚图等品牌)的研发、品牌建设、渠道及市场营销上投入显著加大,短期拖累净利润表现。
 

岚图上市 “蓄谋已久”:从单季盈利到年销 20 万辆,资本化之路清晰

岚图汽车的独立上市并非临时决策,而是东风集团早在数年前就规划的资本化路径,且已完成多轮铺垫:

1. 资本化起步:从独立法人到战略投资者引入

2021 年 6 月,岚图汽车 CEO 卢放首次公开宣布,岚图将成立独立法人公司并启动员工持股计划,同时明确 “广泛利用资本市场平台”;彼时他还透露,已确定首家战略投资者,且 “不找纯财务投资者,只选产业链协同伙伴”—— 这标志着岚图从诞生之初就脱离了传统事业部架构,以资本化主体的定位发展。

2. IPO 条件明确:销量达标是关键门槛

2023 年起,岚图汽车多次公开讨论 IPO 可能性。其 CFO 沈军曾明确表示,“月销量达到 1 万辆” 是启动 IPO 的必要条件,“只要销量达成,马上就启动 IPO 计划”。这一指标既是对岚图市场认可度的检验,也为其上市后的估值提供了业绩支撑逻辑。

3. 增资与财务改善:离全年盈利仅一步之遥

2025 年 7 月,东风集团股份及东风资产管理对岚图汽车进行增资,其中东风资产管理出资 10 亿元认购约 9497 万元注册资本。增资后,东风集团股份仍持有岚图 79.69% 股权,东风资产管理持股 3.30%,其他股东持股 17.01%。东风方面表示,此次增资旨在加大岚图在研发、品牌及营销上的投入,为其上市及长期发展铺路。
财务数据则显示,岚图已站在扭亏为盈的临界点:2023 年,岚图税前净亏损 19.8 亿元、税后净亏损 14.72 亿元;2024 年,税前净亏损收窄至 2.43 亿元,税后净亏损仅 1800 万元,且去年第四季度已实现单季度盈利。岚图汽车 CEO 卢放今年 6 月也公开表态,“岚图的单车毛利和整体利润在央国企中表现较好,正努力在 2025 年实现全年盈利”。
 

2025 年双重挑战:冲刺 20 万辆销量 + 全年盈利,“拥抱华为” 寻突破

对岚图而言,2025 年不仅是上市元年,更是需攻克 “全年盈利” 与 “销量达标” 两大目标的关键一年 —— 官方设定的年销目标为 20 万辆,但上半年仅完成 5.61 万辆(同比增长 85%),仅达成全年目标的 28%,剩余超 14 万辆的缺口需在下半年冲刺。
为弥补销量差距,岚图正加快产品节奏,并选择 “全面拥抱华为” 以打造爆款车型。据了解,岚图已规划推出岚图 FREE+、全新知音车型等新品,试图借助华为在智能座舱、自动驾驶等领域的技术优势,提升产品竞争力,撬动高端新能源市场份额。



估值逻辑切换:岚图上市破解东风 “价值困局”

东风集团方面认为,本次 “东风退市 + 岚图上市” 的操作,本质是一次估值逻辑的重塑。此前,东风集团股份作为控股平台,体内资产涵盖燃油车、新能源车、合资品牌、自主品牌等多种类型,估值逻辑复杂,投资者难以精准识别优质资产的价值 —— 即便岚图近年表现亮眼,其成长性也未在东风股份的整体估值中充分体现。
而岚图独立上市后,将实现三大突破:一是拓宽融资渠道,为研发、市场投入提供更充足的资金支持;二是提升品牌形象,强化在高端新能源赛道的市场认知;三是释放价值潜力,凭借技术积累、产品矩阵及市场前景,打破东风股份过往的港股低估值束缚,实现从 “传统车企估值” 向 “新能源高端品牌估值” 的切换。
对投资者而言,岚图的单独上市也提供了更清晰的投资标的 —— 无需再为东风股份旗下的非优质资产 “买单”,可直接分享新能源赛道优质资产的成长红利。从东风股份 ADR 的暴涨来看,市场已提前对这一 “价值重估” 逻辑给出了积极反馈。

推荐车与出行

苏公网安备 11011xxxxx号 苏ICP备202519261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