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遭遇逆风期,这场硬仗不好打

收录于 车与出行 持续更新中
一、逆风时刻:从领跑者到追赶者的角色反转当理想汽车董事长兼 CEO 李想在二季度财报电话会上坦言 "我们出一次牌,同行们会出两次牌" 时,这家曾以精准产品定义横扫增程市场的车

一、逆风时刻:从领跑者到追赶者的角色反转

当理想汽车董事长兼 CEO 李想在二季度财报电话会上坦言 "我们出一次牌,同行们会出两次牌" 时,这家曾以精准产品定义横扫增程市场的车企,已悄然坠入近三年来的至暗时刻。
数据不会说谎:二季度营收 302 亿元同比下降 4.5%,三季度交付指引 9 万至 9.5 万辆低于去年同期,L9 月销不足 5000 辆,曾经的销量支柱 L6 从 2.7 万辆高位滑落至 1.5 万辆左右。更刺眼的是 7 月问界 M9 单月销量,竟超过理想 L9+L8+L7 之和 —— 这个曾经的增程之王,正遭遇前所未有的围猎。
三年时间,市场天翻地覆。新能源渗透率在 50% 关口徘徊的当下,增量时代已然落幕,存量厮杀成为常态。竞品每多卖一台,都意味着理想少赚一分。这种零和博弈的残酷性,正在理想的产品矩阵上撕开道道裂痕。


二、战略迷局:毛利率坚守下的市场失守

理想的战略天平,始终向毛利率倾斜。二季度 19.4% 的车辆毛利率,三季度 19% 左右的预期,在新能源价格战硝烟弥漫的当下,显得格外 "倔强"。但这种选择的代价,正在全方位显现:
  • 纯电市场开拓受阻:i8 作为战略级产品,上市即遇冷,9 月交付预期仅 8000-10000 辆,远逊于竞品乐道 L90 的过万交付量
  • 增程基本盘崩塌:上有问界、小米等品牌冲击,下受零跑、深蓝性价比碾压,曾经固若金汤的产品矩阵已成筛子
  • 价格策略失效:试图以 i8"教育用户" 的理想,遭遇市场响亮耳光 —— 在存量竞争中,价格远比概念更有说服力
组织架构的调整滞后加剧了危机。销售体系内耗、渠道抢单等问题暴露后,尽管总部直管 23 个区域并新增两大部门,但组织能力的重建非一日之功。当问界新 M7 即将上市、Model YL 以低 800 元的价格进场时,理想的反应速度已跟不上市场变化的节奏。


三、生死赌注:i6 能否成为救命稻草?

在连续两款纯电产品遇挫后,理想将宝押在了 i6 身上。供应链端 2.5 万辆 / 月的预期,内部接近 3 万辆的目标,彰显着这款车的战略重量 —— 它不仅是销量扛把子,更是理想能否活下去的关键。
为打赢这场硬仗,理想祭出组合拳:
  • 产品端:减少 SKU,回归单品极致策略,复刻理想 ONE 和 L9 的成功路径
  • 营销端:打破 "酒香不怕巷子深" 的惯性,搭建数字化营销平台,实现全链路精细化运营
  • 价格端:传闻定价低于 23 万元,将触达理想从未涉足的价格带
但这仍是一场凶险的豪赌。20 万元以上 SUV 市场已是红海,小米、问界、特斯拉等强敌环伺。更严峻的是,理想已没有试错空间 ——i6 若不能成为 "纯电走量主力",公司可能滑向成立以来最危险的境地。



四、远方与现实:画饼难填近渴

面对危机,理想抛出了远期规划:自研芯片预计明年搭载旗舰车型,2025 年启动海外战略,主攻中东、中亚、欧洲市场。德国和美国研发中心的建立,似乎勾勒出国际化的蓝图。
但资本市场显然更关注眼前的生存问题。千亿现金流虽提供了安全垫,但进账入口收紧与海外布局、技术研发的现金出口扩大形成矛盾,容错率正持续下降。所谓的芯片进展和海外规划,更像是为提振信心而画的饼,远水解不了近渴。
马斯克的论断在此刻显得尤为尖锐:"阻止人们购买特斯拉的唯一原因是车不够便宜"。这个道理,理想正在用市场份额的流失反复验证。当 i6 的价格成为左右战局的关键变量时,理想必须在毛利率与市场份额之间,做出痛苦而坚定的选择。


结语:信仰能否穿越周期?

"现在是理想拼信仰的时候了"—— 投资人的感叹,道尽了这家企业的当下处境。从增程王者到全面承压,理想的困境既是产品策略的失误,也是对市场周期判断的偏差。在新能源汽车进入淘汰赛的阶段,每一次出牌都可能决定生死。
i6 即将登场的战场,没有温情可言。理想能否凭借这款车找回节奏,重新定义自己的生存逻辑,不仅关乎企业命运,更将成为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竞争格局的重要注脚。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信仰或许重要,但比信仰更重要的,是看清现实并做出改变的勇气。

推荐车与出行

苏公网安备 11011xxxxx号 苏ICP备202519261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