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舱起火!大连飞南京航班祸起充电宝

收录于 车与出行 持续更新中
事件经过与各方回应 事件发生:8 月 28 日,厦门航空 MF8086 大连 - 南京航班在地面登机阶段,一名旅客随身携带的充电宝突然冒烟。网友发布的现场图片显示,机舱内多名乘客起身张望

事件经过与各方回应

  • 事件发生:8 月 28 日,厦门航空 MF8086 大连 - 南京航班在地面登机阶段,一名旅客随身携带的充电宝突然冒烟。网友发布的现场图片显示,机舱内多名乘客起身张望,有白色烟雾飘出。
  • 厦航处置与通报
    • 机组人员立即启动应急响应,30 秒内确保现场安全可控,组织旅客有序下机并开展处置。
    • 该事件未对飞机造成损伤,不影响后续运行。随后重新组织旅客登机,航班于 10:17 起飞,11:41 顺利抵达南京。
    • 厦航提醒旅客,乘机时需检查充电宝是否符合 “3C 认证” 等要求,避免登机前使用设备造成过热。
  • 航班延误情况:该航班原计划 8:05 起飞,实际起飞时间为 10:16,确有延误。
  • 大连机场回应:机场查验充电宝有明确标准,需是正规厂家生产、有 3C 标识、额定能量在 100wh 以内等,此次事故需联系新闻部,截至发稿前未获明确回应。


近期类似事件

今年以来已发生多起航班客舱充电宝起火事故,如 6 月 13 日上海航空 FM9449 航班(郑州新郑 - 揭阳潮汕)、6 月 10 日山东航空 SC1159 航班,均为旅客携带的充电宝冒烟,机组及时处置后航班安全降落。


充电宝相关安全知识

  • 航空环境风险:飞机客舱是增压环境,起降过程中气压变化,锂金属不稳定,可能导致电池发热、压力增加,甚至破裂和自燃。飞行中不得使用充电宝充电,有启动开关的需始终关闭。
  • 易爆燃情况
    • 受外力冲击:挤压、碰撞、针刺、跌落等可能导致内部短路、电芯漏液,引发危险。
    • 劣质产品:无 3C 认证,不合格的电芯和电路板易引发自燃或爆炸。
    • 过充:长时间充电导致电路故障,引发爆炸。
    • 过热:在高温环境或散热不佳处使用、存放,可能引发自燃爆炸,最佳使用温度为 0~40℃。
  • 起火处置方式:干粉灭火器效果不佳,水能够渗透内部有效灭火并降温。
  • 充电宝新规:2025 年 8 月 15 日起实施《强制性产品认证实施规则 移动电源、锂离子电池和电池组(试行)》,
  • 正规充电宝需有 3C 认证,可通过正面光观察是否有立体效果判断是否为仿冒品。

推荐车与出行

苏公网安备 11011xxxxx号 苏ICP备202519261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