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车出海深陷 “价格绞杀”:毛利缩水近半

收录于 车与出行 持续更新中
当南沙口岸的夜幕为湛蓝海天拉上幕布,岸边静立的国产新能源汽车正等待着跨越重洋的指令。这些泛着金属光泽的 "中国制造",即将在中亚草原、欧洲街巷与俄罗斯冻土上留下辙痕。
当南沙口岸的夜幕为湛蓝海天拉上幕布,岸边静立的国产新能源汽车正等待着跨越重洋的指令。这些泛着金属光泽的 "中国制造",即将在中亚草原、欧洲街巷与俄罗斯冻土上留下辙痕。而在地球另一端,红旗的宽绰车身穿梭于中东沙漠,比亚迪与奇瑞的身影出现在南美雨林边缘,理想与极氪早已成为莫斯科街头的新风景 —— 这正是中国新能源汽车出海征程的鲜活注脚。


出海战绩与全球版图扩张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统计数据,勾勒出这条出海之路的跃升轨迹:
  • 2023 年,以 120.3 万辆的出口量迈出关键一步,同比增幅高达 77.6%
  • 2024 年稳步推进至 128.4 万辆,保持 6.7% 的同比增长
  • 2025 年 1-5 月,85.5 万辆的出口量已实现 64.6% 的同比激增,为全年征程奠定坚实基础
在这组数字背后,是不断延展的全球市场版图。久其数字传播集团销售负责人刘杰观察到:"南美洲、南非、埃及这些新兴市场的业务量正在快速增长。" 以巴西为例,作为南美最大、全球第六大汽车市场,2024 年上半年中国品牌新能源汽车占据其进口总量的 91.4%,创下 12 亿美元销售额。
不同市场呈现出迥异的消费特征:
  • 南美地区:巴西、智利、秘鲁等国成为比亚迪、长城、吉利等企业的必争之地。炎热气候适配新能源汽车特性,充电桩等基础设施的加速建设缓解了里程焦虑,智能座舱、辅助驾驶等 "黑科技" 更成为吸引当地消费者的利器
  • 俄罗斯市场:长城汽车 2024 年销量达 22.98 万辆,占据 12% 的市场份额;理想、极氪凭借大空间与长续航优势站稳脚跟,但初期因关税、运输等成本导致售价翻倍,车机系统本地化不足也成为短板
  • 中东与非洲:中东消费者偏爱宽绰车型,埃及等国则因道路条件更倾向小型车;南非市场正展现出强劲的增长潜力


破局之路:从平行出口到本地化攻坚

面对复杂的全球市场,出海者们正在探索多样化的破局路径。"平行出口" 这一特殊模式的兴起,成为应对高税率的创新尝试。经销商吴迪解释:"这其实是零公里二手车贸易 —— 国内完成上牌后以二手车名义出口,实际与新车无异,但价格更具优势。" 这种模式依托 2019 年起规范的操作流程,能将出口周期缩短近半,1-2 个月即可完成从提车到抵港的全流程。
但机遇背后暗藏风险:政策变动要求出口车辆不可逆,意味着经销商需承担滞销风险;涌入者增多导致毛利从 15% 腰斩,汇率波动与回款周期延长(部分达 3-6 个月)更加剧资金压力。吴迪的应对之策颇具代表性:一方面推动车企优化车机系统等本地化配置,另一方面通过供应链重构降低成本。
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 "降维打击" 的判断,在本地化深耕中得到印证。该企业的出口网络已覆盖中东、南美、中亚、非洲及亚太地区,正是凭借对不同市场需求的精准把握。


暗礁密布:专利硝烟与认证壁垒

就在出海航船加速前行时,暗礁已悄然浮现。2025 年夏季的两起诉讼事件,将专利纠纷的严峻性推至台前:
  • 7 月 4 日,日本 IP Bridge 在巴西起诉比亚迪侵犯 4G 通信技术专利
  • 7 月 22 日,诺基亚在德国指控吉利汽车的 5G 通信模块侵权
更早前,LG 新能源在德国胜诉欣旺达的案例更具警示意义。德国法院裁定后者电池隔膜技术侵权,导致搭载该电池的车型面临禁售、召回与库存销毁的困境。业内人士指出,这类诉讼背后往往隐藏着商业博弈 —— 或为阻挡中国企业抢占市场,或为分食海外利润。
认证壁垒同样考验着出海者的耐力。以欧盟市场为例,整车型式认证涉及数百项安全、环保、能效指标,不仅费用高昂,更被企业视为技术机密的 "透明化考验"。刘杰坦言:"国内外标准差异、认证流程不透明,都在推高成本、消磨决心。"


驶向深蓝:多维破局的必答题

面对内卷加剧、专利纠纷与认证严苛的三重挑战,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正在构建立体应对体系:
  • 技术创新:持续加码研发投入,提升核心技术的原创性与专利储备
  • 市场策略:通过试驾活动、本土车展、社交媒体直播等多元方式提升品牌认知
  • 渠道建设:优化全球网络布局,提高市场覆盖率与响应速度
  • 生态构建:联合充电服务商等伙伴完善新能源汽车使用环境
在这场全球新能源汽车的 "大航海时代",中国车企既经历着乘风破浪的豪迈,也承受着暗流涌动的考验。唯有将技术创新、专利布局、标准适配与本地化运营熔铸为船帆与锚链,才能在全球市场的辽阔海域中,驶向更深远的未来。

推荐车与出行

苏公网安备 11011xxxxx号 苏ICP备202519261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