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今日凌晨,特斯拉正式披露 “宏图计划” 第四篇章(Master Plan Part 4)完整文件。文件封面的视觉符号颇具深意 —— 一台 Optimus 人形机器人正开启汽车后备箱,这一细节恰似特斯拉新战略的隐喻:不再局限于新能源汽车与能源生态,而是将 AI 技术深度植入物理世界,开启 “智能硬件 + 场景落地” 的新叙事。
“宏图 4” 开篇便明确,特斯拉的下一段故事将 “以空前规模创造人类初现想象的世界”,核心路径是打造 “连接 AI 与物理世界的产品服务”。这一转向在内容占比上尤为显著:相较于前三篇章对汽车与能源生态的侧重,此次 AI 与机器人相关内容占比大幅提升,成为贯穿全文的核心线索。在产品开发层面,特斯拉确立 “技术解决现实痛点” 的原则:自动驾驶汽车不仅要通过提升交通普惠性、安全性减少污染,更要成为可持续出行的核心载体;而 Optimus 机器人的定位则更具颠覆性 —— 通过替代枯燥、危险的劳动场景,重构人类对 “劳动价值” 的认知。文件特别强调,“每款新产品都需比前代更高效、更可持续”,这一标准既适用于汽车,更成为机器人研发的核心准则。
在 “宏图 4” 发布的关键节点,马斯克直接点破特斯拉的战略重心:FSD(全自动驾驶)与 Optimus 的规模化,是公司当前最核心的任务。他给出的判断极具冲击力 —— 未来特斯拉约 80% 的企业价值将来自 Optimus 机器人。这一表态彻底打破了 “机器人是汽车业务附属” 的认知,将其提升至决定企业未来的战略高度。特斯拉进一步解释,之所以敢押注机器人,正是基于汽车行业的规模化生产经验 —— 他们认为,借鉴该经验实现机器人的大规模量产、替代人类劳动力完全可行,最终目标是建立 “机器驱动的全新生产体系”,推动生产力实现指数级增长。此前在沙特 - 美国投资论坛上,马斯克已抛出更激进的愿景:人形机器人的最终数量将达到数百亿台。
从研发落地进度来看,被视作特斯拉最新设计的 Optimus 3 已进入关键阶段。在今年第二季度电话会议中,特斯拉明确表示,Optimus 3 的设计已基本定型,正全力推进原型机发布与量产筹备,预计于 2024 年底正式落地。针对此前 “Optimus 3 设计存在重大缺陷” 的传闻,马斯克也公开否认,为产品量产扫清舆论障碍。而在量产规划上,特斯拉已给出清晰的时间线:2025 年目标生产 5000 台 Optimus,2026 年产量将跃升至 5 万台(较 2025 年增长 10 倍),到 2029 年,年度产量计划突破 100 万台,呈现阶梯式增长的规模化路径。
对于 Optimus 3 的落地,东方证券给出了行业级判断:由于特斯拉的设计更聚焦实际应用场景,Optimus 3 一旦落地,将成为全球人形机器人领域的 “标杆样本”,有望推动当前 “多样化” 的行业设计方向逐渐聚拢,形成主流技术路径。更重要的是,随着产品定型,人形机器人行业将从 “研发探索期” 迈入 “销量上升期”—— 为加速市场渗透,产品价格预计逐步下降,而行业供应链也将随之走向集中,板块竞争格局的确定性将显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