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邮政集体 “断航”:不确定性与系统缺陷成关键障碍
《卫报》指出,由于特朗普新政带来的关税规则不确定性,欧洲多国邮政服务已率先暂停对美包裹寄送。荷兰邮政 Post NL 直言,美国当局 “尚未建立收集新关税的信息系统”,却被特朗普政府强行推进政策,导致执行层面陷入混乱。由 51 家欧洲公共邮政运营商组成的 Post Europ 协会更是预警:若 8 月 29 日前无法找到解决方案,所有成员可能全面暂停对美包裹服务。具体措施如下:
- 法国邮政:8 月 25 日起暂停对美包裹寄送,仅保留价值低于 100 欧元的私人礼品包裹(马来西亚地区除外)。
- 德国邮政(敦豪):暂停邮政渠道的商业货物及部分私人包裹,仅允许价值不超 100 美元的礼品快递,且管制严格。
- 英国皇家邮政:8 月 26 日起暂停服务,过渡期后启用新系统,将在邮资和关税基础上加收手续费,以覆盖美国清关额外成本。
- 意大利邮政:停办商品类包裹,普通信件和 “国际特快专递” 仍可使用,但成本大幅上涨。
- 奥地利邮政:8 月 25 日起停止接收对美包裹,直接归因于美国海关规则突变。
- 比利时邮政:8 月 22 日起暂停含货物的包裹寄送,信件服务暂不受影响。

亚洲多国跟进:服务收缩与成本飙升成常态
除欧洲外,亚洲多国邮政也受政策波及,纷纷调整对美服务:
- 韩国邮政:停止接受航空包裹及部分特快专递,仅保留私营快递运营的优质服务(需缴纳关税)。
- 新加坡邮政:8 月 25 日起暂停对美商业货运标准服务,特快专递向零售客户开放,直达国际服务面向企业客户。
- 日本邮政:宣布服务暂停,包裹可能出现延误或被退回。
- 印度邮政:8 月 25 日起停办对美包裹服务,仅保留价值不超 100 美元的信件、文件及礼品。
- 马来西亚邮政:全面暂停所有对美国际邮政服务,包括特快专递、航空 / 海运包裹及小包裹。
物流巨头受限,转口模式遭遇重创
国际物流巨头 DHL 也加入调整行列:自 8 月 23 日起暂停接收商业客户对美商品包裹,仅保留 DHL Express 快递业务正常运营。值得关注的是,这一政策对中国商家的小额包裹转口业务冲击显著。彭博社数据显示,2025 年 5 月美国首次针对中国取消低价值免税政策后,中国对美小额包裹量当月下降约 40%,但全球小包裹出口总量同比仍增 40%—— 美国虽仍是中国小额包裹最大单一目的地,其他国家份额却显著上升,马来西亚(5 月接收超 7 亿美元货物)、比利时、韩国、匈牙利增幅尤为明显。
上述国家长期作为区域物流枢纽,被跨境商家用作转口美国、规避关税的关键空港,尤其在 4 月 “关税风波” 后更受依赖。如今当地邮政暂停对美包裹服务,将直接动摇这一转口模式的根基。

历史重演:美国海关系统缺陷埋下隐患
事实上,美国海关因征税准备不足导致的物流困境并非首次。2025 年 2 月 1 日,白宫曾宣布取消中国 800 美元以下小额包裹关税豁免,政策原定于 2 月 4 日生效。但仅 3 天后,全美机场、港口因清关需求暴增严重拥堵,积压包裹超百万件,美国邮政甚至短暂停收中国内地及香港包裹。最终特朗普政府被迫暂缓执行,直至海关系统 “具备处理能力”。此次 “断邮风波” 再度暴露美国海关系统的结构性缺陷,而强行推进的政策正将全球跨境物流拖入新一轮混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