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出国门!“秋天的第一杯奶茶” 成海外新晋 “秋日潮流”

收录于 出海 持续更新中
当纽约曼哈顿的年轻人为一杯蓝色茶饮在喜茶门店外排起两小时长队,当 TikTok 上 #BlueMatchaCoconut 的话题播放量突破 5 亿次,当伦敦、多伦多的门店因这款饮品连续三天售罄 &m
当纽约曼哈顿的年轻人为一杯蓝色茶饮在喜茶门店外排起两小时长队,当 TikTok 上 #BlueMatchaCoconut 的话题播放量突破 5 亿次,当伦敦、多伦多的门店因这款饮品连续三天售罄 —— 这不是某部科幻电影的场景,而是 2024 年入秋中国新茶饮出海的真实写照。
喜茶这款名为 “抹云椰蓝” 的饮品,用蓝色螺旋藻碰撞绿色抹茶,再以椰子水打底,将 “超级食物” 的健康属性与梦幻视觉感揉进一杯茶里。截至 2025 年 8 月,它在海外累计售出超 70 万杯,成为新茶饮出海 3.0 时代的标志性符号。而在此之前,韩国女团成员 Lisa 一张车内日常照,早已让喜茶 “三倍厚抹” 拿铁从纽约火到悉尼:48 小时内海外门店售罄、社交媒体被 “抹茶绿” 刷屏,这款在国内验证过的成熟产品,因精准踩中海外市场对 “浓郁茶感” 的需求,意外掀起一场 “绿色消费风暴”。
这两场相隔数月的 “颜色热潮”,绝非偶然的流量巧合。它们背后,是中国新茶饮品牌集体告别 “国内菜单复制粘贴” 的 1.0 时代,跳出 “低价扩张” 的 2.0 陷阱,迈入以 “本土化创新 + 文化共鸣” 为核心的 3.0 新阶段 —— 海外门店不再是简单的 “饮品售卖点”,而是变成了 “地域风味盲盒机”,每落地一个市场,就将当地最具辨识度的食材、口味与文化符号,装进东方茶的基底里。


本土化:不是 “适配口味”,而是 “再造风味”

新茶饮出海的核心命题,从来不是 “把中国的茶卖到国外”,而是 “让国外的消费者爱上茶”。这需要的不是对国内爆款的简单移植,而是对当地饮食基因的深度拆解。
在东南亚,蜜雪冰城的策略是 “香料入茶”:马来西亚门店推出以国民美食 “肉骨茶” 为灵感的冰淇淋与茶饮,用八角、肉桂的辛香中和茶的清苦;越南市场则调高整体甜度,同时加入香茅、凤梨等 “重口味水果”,贴合当地人对浓郁风味的偏好。霸王茶姬更像是 “东南亚食材猎人”:在菲律宾挖掘紫薯的绵密,在印尼提取香兰叶的清香,最终推出的 “榴莲生椰铁观音”,用东南亚人最爱的榴莲果肉,搭配中国铁观音的兰花香,一举成为当地年度爆款。
而在欧美市场,“健康” 与 “社交” 是两大关键词。喜茶 “抹云椰蓝” 的成功,恰是踩中了这两个痛点:螺旋藻在欧美是公认的 “超级食物”,椰子水是天然电解质来源,再加上蓝绿撞色的视觉冲击力 —— 它不只是一杯饮品,更是消费者社交平台上的 “打卡素材”。红餐产业研究院《Z 世代现制饮品消费洞察报告 2024》显示,在探店打卡场景中,27.3% 的 Z 世代会因饮品颜值主动拍照分享,这种 “自发传播” 让品牌省去千万级营销费用,却能实现裂变式扩散。

图源:《Z世代现制饮品消费洞察报告2024》,红餐产业研究院
 
甜啦啦在印尼的尝试,则展现了更细腻的 “价格带洞察”。调研发现,当地要么是霸王茶姬这类客单价较高的高端茶饮,要么是蜜雪冰城、momoyo 等平价饮品,唯独缺少 “性价比高的轻乳茶”。于是,品牌基于国内热销的 “清风茉白鲜奶茶”,推出 “桃荫乌龙茶乳茶”:茶底选用带有桃香的乌龙茶,搭配低脂奶基底,延续 “健康轻乳” 概念,定价却卡在当地消费者高频购买的区间。这款新品上线后,单店单日最高售出近 400 杯,直接登顶销售 TOP1—— 它证明,本土化不是 “迎合”,而是 “填补空白”。


供应链:从 “卡脖子” 到 “护城河”,中国优势如何落地?

“出海最大的挑战,是供应链的效率与合规。” 柠季创始合伙人汪洁的这句话,道出了所有新茶饮品牌的痛点。海外市场的 “规则壁垒” 远比想象中严苛:欧盟对茶叶农残的检测指标达 480 项,是国内标准的数倍;2025 年 3 月生效的新规更将农残阈值再降一级;东南亚的塑料包装禁令、新加坡的含糖量分级制度,每一项都在倒逼品牌调整配方与运营。
而解决这些问题的核心,在于 “中国供应链的全球化适配”。古茗在 2024 年财报中披露的研发流程,曾是行业常态:从创意生成到最终上市,需经历 “创意筛选→原料采购→配方开发→测试反馈→供应链搭建→合规审批” 六大步骤,耗时 1-6 个月,打样至少 20 次,预算动辄千万级。但如今,随着头部品牌供应链的成熟,这个周期已缩短一半 —— 数字化工具成为关键:通过点单数据预判口味偏好,用社交媒体趋势分析捕捉热点,靠 AI 优化原料采购量,新品研发的 “命中率” 大幅提升。

图源:古茗2024年财报
 
这种效率提升,直接体现在新品迭代速度上:2024 年,古茗全年上新 100 款、奈雪的茶 70 款、茶百道 60 款,基本实现 “每周上新”;蜜雪冰城更自主研发出高端零反式脂肪酸奶基底粉、鲜牛乳基底,既满足健康需求,又降低 30% 的原料成本。而当这套供应链能力延伸至海外,便成了品牌的 “护城河”。
喜茶的做法是 “全球仓储 + 本地生产”:在美国东西海岸、英国、马来西亚、澳大利亚设立仓储中心,核心原料由国内统一供应,确保纽约与悉尼的 “清爽芭乐” 味道一致;同时,北美团队正在推进关键原料的本地化生产,进一步降低物流成本。茶百道则坚持 “70% 自研原物料”,每进入一个新国家,研发团队提前一个月落地,在当地寻找适配原料,比如巴塞罗那首店推出的 “抹茶黑糖珍珠奶茶”,就是用欧洲人熟悉的黑糖风味,搭配中国抹茶,既不违和又有记忆点。

图源:《2025中国茶饮出海全景报告:中国味 世界潮》,飞书深诺
 
更关键的是 “标准化” 的落地。霸王茶姬全球 6000 家门店,招牌 “伯牙绝弦” 年售 1 亿杯,如何保证纽约与雅加达的消费者喝到同样的味道?答案是 “设备 + 系统” 双管齐下:3.0 门店的自动化制茶机,扫描杯身二维码就能识别配方,8 秒完成一杯茶的制作;通过飞书与 AI 搭建的管理系统,让一线员工随时能调取标准流程 —— 正如其 CTO 汤海涛所说:“爆款品质统一不靠手艺,靠的是把标准刻进每一个环节。”


文化输出:不是 “说教”,而是 “味觉共鸣”

在伦敦 New Oxford St 的喜茶门店,消费者会穿过一片水墨风格的屏风,在 “游园・品茗・赏物” 的空间里点一杯茶;首尔明洞店则用流水装置打造 “高山流水” 的禅意,让喝奶茶变成一场东方美学体验;纽约时代广场的 TEA LAB 店,灵感源自唐代诗人韦应物的《喜园中生茶》,在钢筋水泥的都市里辟出一片 “城市绿洲”。
这些设计背后,是新茶饮品牌对 “文化输出” 的全新理解:不再是在包装上印个 “龙” 或 “凤”,而是将中国茶文化的内核,融入当地的生活场景。蜜雪冰城的 “雪王 IP” 就是最好的例子 —— 在东南亚,从未见过雪的消费者对 “雪王” 充满好奇,衍生出的玩偶、挂件、文具成了热销周边;2025 年泰国泼水节,雪王身披红披风坐在洒水车上巡街,瞬间成为曼谷街头的焦点;其自制的雪王动画更登陆非洲 30 多个国家,在戛纳国际电影节播放,让 “中国雪王” 走进全球家庭。
这种文化渗透,正在悄然改变海外消费者的习惯。青年学者张璇在《奶茶出海:新中式茶饮品牌的全球扩张》中观察到:美国街头,印着 “黑糖珍珠” 的文化衫随处可见;企业的 coffee time 里,办公群聊的表情包开始出现珍珠图案;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在聚会时,选择用奶茶代替咖啡与酒精 —— 新茶饮不是在 “抢夺咖啡的市场份额”,而是在重塑一种新的消费认知:茶,可以是时尚的、潮流的、日常的。
霸王茶姬选择李宗伟、孙燕姿作为代言人,正是看中他们在亚太地区的 “情感连接力”;喜茶与 alexanderwang、草间弥生的跨界合作,让东方茶与全球潮流美学碰撞;茶百道在韩国将 “茉莉鲜奶茶” 命名为 “Mori Latte”,用接近中文的发音强化记忆点,如今这个名字已成为当地 “中式鲜奶茶” 的代名词。这些动作的核心,都是 “用当地人熟悉的语言,讲好中国茶的故事”。

图注:喜茶伦敦New Oxford St店


结语:从商业远征到文明对话

申万宏源的研报显示,全球现制饮品市场规模将从 2023 年的 7791 亿美元,增长至 2028 年的 11039 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 7.2%。这片蓝海市场中,中国新茶饮品牌的竞争维度早已改变:不再是单纯比拼门店数量、供应链效率,而是比拼 “文化感知力”“美学创造力” 与 “情感共鸣力”。
当喜茶的蓝色茶汤在纽约街头引发排队,当霸王茶姬的 “伯牙绝弦” 走进雅加达的家庭,当蜜雪冰城的雪王在非洲儿童心中种下 “中国雪” 的想象 —— 这场始于商业的出海远征,早已超越了 “卖一杯茶” 的范畴。它是一场味觉的对话,更是一场文明的交流:中国茶文化的包容与细腻,与全球各地的饮食基因碰撞,最终催生出一种全新的、可共享的消费体验。
正如美国年轻人把奶茶纳入日常,正如东南亚消费者为 “榴莲生椰铁观音” 疯狂,新茶饮出海的终极意义,不是成为全球最大的饮品品牌,而是让茶 —— 这一中国 “国饮”,成为连接不同文明的纽带。从产品到文化,从生意到共鸣,中国新茶饮的全球化之路,正在书写着属于这个时代的 “文明对话” 新样本。
 

推荐出海

苏公网安备 11011xxxxx号 苏ICP备202519261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