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市场爆发,中国 “早飞者” 已率先赚得盆满钵满

收录于 出海 持续更新中
当历史的车轮碾过地缘政治的版图,权力真空地带往往孕育着新的秩序与机遇。二战后,英国从殖民版图抽身,美国顺势填补空缺,开启了全球霸权时代;如今,这一幕在中东再度上演 —&m
当历史的车轮碾过地缘政治的版图,权力真空地带往往孕育着新的秩序与机遇。二战后,英国从殖民版图抽身,美国顺势填补空缺,开启了全球霸权时代;如今,这一幕在中东再度上演 —— 随着美国能源自主化目标达成并逐步战略收缩,中国正以 “一带一路” 倡议为纽带,与中东国家开启一场基于经济互补性的 “双向奔赴”。这片被 “石油”“战乱” 标签定义太久的土地,已悄然成为中国资本与企业的新蓝海,数十亿订单背后,是全球经济格局重构的缩影。


一、解构中东:撕掉标签,看见真实的多元经济版图

提及中东,大众脑海中往往浮现两个极端画像:要么是 “头顶一块布,天下我最富” 的石油土豪,要么是新闻里炮火连天的冲突现场。这种刻板印象,严重遮蔽了中东作为复杂区域经济体的真实面貌。

1. 不止 “油和气”:从单一资源依赖到多元经济转型

中东的确是全球能源命脉 —— 坐拥全球 33% 的石油产量、18% 的天然气产量,沙特、卡塔尔等国的主权基金常年稳居全球前十。但如今,“石油依赖症” 正在被主动打破:2023 年沙特非油私营部门对 GDP 贡献率已达 50%,原油收入占政府财政比重降至 60%;阿联酋、科威特等国更是将工业化、数字化作为转型核心,试图摆脱 “靠油吃饭” 的路径依赖。
更关键的是,中东从来不是 “同质化整体”。20 多个国家构成的区域内,经济模式差异显著:土耳其以制造业、旅游业为支柱,埃及依赖农业与人口红利,以色列在科技与创新领域领跑全球,而海合会六国(沙特、阿联酋、科威特等)则凭借人均 3.4 万美元的 GDP,成为新兴市场中的 “高净值玩家”。这种多样性,恰恰为中国企业提供了差异化的切入场景。
图:海合会国家基本情况,资料来源:中金公司

2. 不止 “战乱”:安全与宜居的另一面

媒体对伊拉克战争、叙利亚内战、ISIS 等事件的集中报道,让 “冲突” 成为中东的代名词。但事实上,中东多数国家保持着稳定的社会秩序:阿联酋的迪拜、阿布扎比是全球知名的旅游与金融中心,卡塔尔多哈凭借世界杯成为国际焦点,沙特利雅得的现代化进程日新月异。这些国家的日常治安、基础设施水平,与全球主流城市并无二致,为商业活动提供了安全土壤。

3. 经贸升温:中国与中东的 “双向需要”

美国从中东抽身,直接打破了沙特等国 “石油换安全” 的传统模式,也为中国创造了战略窗口期。从经济结构看,双方的互补性堪称 “天作之合”:
  • 中国的供给:电子设备、工程机械、基建技术、化工产品、服装等,正是中东工业化与城市化转型的 “刚需”;
  • 中东的供给:石油、天然气等能源,以及庞大的主权基金资本,恰好匹配中国产业升级与能源安全的需求。
数据印证了这种 “双向奔赴”:2024 年,中国占沙特进口、出口金额比重分别达 24%、15%,而 20 年前这一数据仅为 5%;美国的份额则持续下滑,2024 年进口、出口占比分别降至 8%、4%。不仅是沙特,阿联酋已成为中国在阿拉伯地区最大的投资目的国,双方双边贸易额持续超 5000 亿美元,增速领跑中国与全球主要地区的贸易往来。


二、潜力释放:中东哪些国家值得重点关注?

中东 6 亿人口(超过整个欧洲)、5.3 万亿美元 GDP(超过德国)的经济体量,本身就是一块 “肥肉”。但在 20 多个国家中,有两类经济体的红利正在加速释放,成为中国企业的重点布局方向。

1. 海合会六国:高净值市场的 “潜力股”

海合会(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由沙特、阿联酋、科威特、卡塔尔、阿曼、巴林组成,是中东经济的 “核心引擎”—— 六国 GDP 占中东总量超 50%,人均 GDP 高达 3.4 万美元,主权基金规模合计超 3 万亿美元。更关键的是,这些国家正通过政策改革吸引外资,成为全球营商环境的 “黑马”。
根据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发展学院《2024 年世界竞争力年报》,阿联酋营商环境跃居全球第 7,卡塔尔第 11,沙特第 16,均处于全球前 20% 行列。为进一步降低企业成本,海合会国家还推出 “低税率” 政策:沙特企业所得税仅 20%,阿联酋部分自贸区甚至零税率,大幅低于全球平均水平,成为吸引中国制造业、服务业企业的重要筹码。

图:海湾国家企业所得税

2. 转型中的区域大国:沙特、埃及的 “增量机会”

  • 沙特:作为中东第一大经济体,“2030 愿景” 勾勒出清晰的转型蓝图 —— 油气产业本地化率目标 75%,新能源规划 9.5GW,军工装备国产化 50% 以上,同时布局数字经济、旅游休闲等新赛道。170 公里长的 “The Line” 未来城项目、吉赞经济城等大基建,直接为中国基建企业打开了百亿级市场。
  • 埃及:作为人口超 1 亿的区域大国,埃及依托苏伊士运河的区位优势,正大力发展制造业与物流业。中国企业参与建设的埃及新行政首都,已成为中埃合作的标杆项目,带动工程机械、建材、电子等产业链出海。


三、淘金赛道:哪些中国企业已提前 “吃螃蟹”?

从中东的转型需求出发,能源、基建、互联网等领域已涌现出一批 “吃螃蟹” 的中国企业,它们凭借技术优势与成本竞争力,在中东市场斩获数十亿订单,为后续者提供了可复制的路径。

1. 能源转型:从传统油气到新能源的全链条渗透

中东的能源转型,不仅是 “去石油化”,更是 “油气高效利用 + 新能源布局” 的双轮驱动,中国企业在这一领域已实现 “全链条卡位”。
  • 天然气开发:全球清洁能源转型背景下,中东开始加速天然气开采 —— 沙特计划 2030 年天然气产量较 2021 年提升 60%,卡塔尔则扩大液化天然气产能抢占欧洲市场。杰瑞股份凭借 APIQ2 认证(全球油气行业最高标准),2021 年拿下科威特石油公司 27 亿元订单,创下公司单笔订单纪录;中国石化、中石油等 “中字头” 企业,也相继中标中东气田 EPC(工程总承包)项目,实现从装备到工程的全流程输出。
图:中国企业参与中东天然气代表项目,来源:公司公告,东吴证券
  • 炼化与化工:过去中东只卖原油,如今开始向 “原油炼化 + 化工” 下游延伸 —— 沙特阿美 2023 年收购荣盛石化 10% 股份,科威特推进 Al Zour 炼化项目。国产石化阀门龙头纽威股份抓住机遇,切入沙特阿美、壳牌供应链,2024 年中东新订单占比达 27%,成为公司海外增长的核心动力。
  • 新能源:中东是全球光能最充裕的地区(沙漠年日照超 3000 小时),阿联酋规划 2050 年可再生能源占比 44%,总投资 1600 亿美元。中国光伏企业凭借全产业链优势,已实现 “组团出海”:晶科提供光伏组件,中信博供应跟踪支架,德业股份输出逆变器,形成从设备到运维的完整服务能力。

2. 基建与工程机械:“基建狂魔” 遇上 “基建刚需”

中东的城市化与工业化,离不开大规模基建支撑。沙特、阿联酋等国预计到 2030 年基建投资将带动区域 GDP 年均增长 3.5%,而中国企业凭借技术、成本与效率优势,已占据中东基建市场 40% 的份额。
中国电建参与建设沙特吉赞经济城,打造集工业、港口、居住于一体的产业新城;中国港湾承建埃及新行政首都,其中核心项目 “标志塔” 成为非洲第一高楼。与之配套的工程机械企业,也迎来订单爆发:中联重科中东收入占海外收入比重达 27%,中国重汽的重卡在中东市场占有率持续提升,成为当地基建项目的 “主力军”。

3. 互联网与本地生活:年轻人口撑起的 “数字蓝海”

中东是全球最年轻的地区之一(20 岁以下人口占比超 45%),海湾六国互联网渗透率超 70%,沙特外卖市场利润估算超 100 亿元人民币,数字经济潜力巨大。
美团率先布局,2024 年将海外平台 Keeta 引入沙特,仅一年多时间就跻身当地生活服务行业前两名,近期又拓展卡塔尔市场;小象超市同步登陆沙特,满足当地消费者对生鲜、日用品的即时需求。携程则深度绑定中东旅游资源,2024 年与沙特旅游局签署合作协议,2025 年又相继与阿曼、阿布扎比达成战略合作,成为中东旅游推广的 “核心伙伴”。

4. 隐藏机会:AI、军贸、采矿的 “新蓝海”

除了上述热门赛道,中东还有三大隐藏机会,正等待中国企业解锁:
  • AI 合作:中东有廉价能源(支撑数据中心运营)与充足资本,中国有 AI 算法与模型优势,双方合作空间巨大 —— 沙特已规划建设 “未来城”,计划引入 AI 技术打造智慧交通、智能城市系统,为中国 AI 企业提供了场景落地机会。
  • 军贸合作:中东国家推动国防本土化,沙特计划 2030 年实现军工装备国产化 50%,中国军工企业在无人机、防空系统等领域的技术优势,有望打开中东军贸市场。
  • 采矿产业:中东非燃料矿产储量丰富(如贵金属、磷酸盐),但过去开采技术落后。沙特已将采矿业列为工业增长第三支柱,中国采矿企业凭借技术与设备优势,可参与中东矿产开发的国际合作,填补当地产业空白。

图:中东主要国家非燃料矿产资源储量,来源:海通国际


四、结语:中东不是 “替代品”,而是 “新起点”

中国与中东的合作,并非简单的 “美国退出后的替代”,而是基于经济互补性与战略契合度的 “长期共振”。中东需要中国的技术、产能与市场,中国需要中东的能源、资本与增长空间,这种 “双向需要” 决定了双方合作的可持续性。
对于中国企业而言,中东市场的价值不仅在于短期订单,更在于长期战略布局 —— 通过参与中东的工业化与城市化,中国企业可以实现从 “产品出口” 到 “技术输出”“标准输出” 的升级,为全球产业链重构中的中国角色,奠定更坚实的基础。这片曾经被标签化的土地,正在成为中国企业全球化的 “新起点”,而这场 “淘金潮”,才刚刚拉开序幕。

推荐出海

苏公网安备 11011xxxxx号 苏ICP备202519261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