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纯素食者,他不沾烟酒,更拒绝红肉与加工肉,生活习惯堪称 “健康模板”。但真正让他与众不同的,是对跑步近乎偏执的狂热 —— 每月两三场超百公里的超级马拉松,甚至在 “超级七天赛” 里连跑七场全程马拉松。
2018 年,这个体能远超常人的男人被确诊为晚期结肠癌;2021 年,41 岁的他永远停在了终点线前。
更让医生心惊的是,类似的案例并非孤例。乔什之后,美国医生坎农又遇到两位不到 40 岁的肠癌患者:一位常年跑超级马拉松,另一位一年跑 13 个半马,两人都无不良嗜好,最终都没能跑过病魔。
这些 “反常” 的病例,让坎农医生萌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极致的运动,会不会与肠道健康风险有关?
一场针对跑者的肠镜检查,结果令人意外
带着这个疑问,坎农团队招募了 100 名 35-50 岁的中青年 —— 他们都是马拉松甚至超级马拉松的常客。肠镜检查的结果,让研究团队倒吸一口凉气:近 40% 的人被查出腺瘤(肠道息肉的一种,可能癌变),其中 15% 是进展性腺瘤(癌变风险更高)。
这个数字太扎眼了。要知道,同年龄段普通人的进展性腺瘤概率通常不到 2%。

不是运动有害,是 “过度” 在悄悄拆台
当然,没人会否定运动的价值。事实上,缺乏锻炼导致的健康问题,远比运动过度普遍得多。肠癌年轻化就是典型例子。现在 35-50 岁中青年的肠癌发病率,中美都在上升,这与肥胖、久坐等生活方式密切相关。也正因如此,肠癌筛查指南已把首次肠镜推荐年龄从 50 岁下调到 45 岁。
但坎农的研究提醒我们:当运动突破 “适度” 的边界,可能走向反面。这一点,在免疫力上体现得尤为明显。
医学上早有一个经典的 “U 型曲线”:适度运动能让免疫力提升 40%-50%,降低上呼吸道感染风险;可一旦运动过度,免疫系统反而会 “罢工”,感染风险大幅上升。

就像战士过度训练会体力透支,免疫系统在极致运动的持续冲击下,也会变得 “疲惫不堪”。
给热爱奔跑的你:别让 “健康执念” 变成风险
必须说清楚:这只是一项早期研究,结论未必绝对;每个人体质不同,有人跑马拉松确实越跑越精神;跑步本身更是个人自由,无需被数据绑架。

乔什的悲剧本可避免。他早就出现便血,体检时血液指标也有异常,但他总觉得 “这是大量跑步的正常反应”,直到症状严重到影响生活,才去医院 —— 此时癌细胞已扩散。
身体从不会说谎。异常出血、持续腹痛、体重骤降…… 这些信号不是 “运动后遗症”,而是需要警惕的警报。
老祖宗说 “过犹不及”,放在运动上再合适不过。跑步是为了更健康地生活,而非用极致的里程证明什么。
毕竟,能长久跑下去的人,懂得在 “奔跑” 与 “休息” 之间,找到属于自己的平衡。
跑步虽好,别贪远,更别忽略身体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