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加哥困局:身份政治如何遮蔽治理失效?

收录于 国际热点 持续更新中
  特朗普政府近期持续推进的城市治安干预行动正引发美国政坛激烈交锋。继出兵洛杉矶、华盛顿特区后,这位共和党总统 8 月 25 日公开威胁将向芝加哥派遣联邦力量,声称 "他们

  特朗普政府近期持续推进的城市治安干预行动正引发美国政坛激烈交锋。继出兵洛杉矶、华盛顿特区后,这位共和党总统 8 月 25 日公开威胁将向芝加哥派遣联邦力量,声称 "他们需要帮助"。美联社援引匿名官员消息称,这项为期 30 天的行动最早可能在 9 月 5 日启动。​


6月10日,在美国芝加哥市中心,抗议者与警察对峙。

  这一计划立即遭到民主党阵营的强烈反弹。伊利诺伊州州长普里茨克直言将采取法律手段抵制,芝加哥市长布兰登・约翰逊更是签署行政令,禁止市警察局配合联邦执法人员的巡逻、交通拦截等行动,甚至要求警员必须着正装、不遮面,以此与联邦部队形成明确区隔。白宫发言人阿比盖尔・杰克逊则反唇相讥,指责民主党人 "将治安问题党派化",特朗普本人更嘲讽普里茨克 "软弱可悲",列举芝加哥上周 6 人遇害、24 人遭枪击的数据施压:"他最好尽快解决问题,否则我们就来了!"​


美国总统特朗普

  作为电玩《GTA》系列犯罪场景的原型城市,芝加哥的高犯罪率有着复杂成因。这座湖区重镇因工业繁荣吸引了多元族裔聚居,却也形成了不同帮派的势力版图;便利的交通条件在促进贸易的同时,也为犯罪集团提供了便利。更关键的是,20 世纪晚期美国去工业化浪潮冲击下,传统工业基础瓦解导致失业率攀升,加剧了社会矛盾。​

  值得注意的是,当纽约等城市在 20 世纪末实现犯罪率大幅下降时,芝加哥却仍顶着 "罪恶之都" 的头衔。这与当地民主党长期推行的身份政治密切相关 —— 政客们通过扶持少数族裔精英、炒作性别议题,掩盖了贫富分化、分配不公的深层矛盾。在公共福利缩减成为两党共识的背景下,民主党人对动用执法力量打击犯罪持更消极的态度,这在犯罪集团眼中反而成了 "友好信号"。​

  特朗普的强硬姿态实则延续了共和党保守派的传统议程。其前顾问朱利安尼在担任纽约市长期间,以 "破窗理论" 为指导,对逃票等轻微犯罪采取零容忍政策,甚至将多个黑帮家族连根拔起,一度让纽约治安达到 "堪比日本" 的水平。尽管朱利安尼后来因性骚扰和卷入 "通俄门" 而身败名裂,但这段经历无疑给了特朗普极大信心。​

  但在打击犯罪的表象之下,特朗普的政治算计更为明显。通过将治安问题与民主党执政捆绑,既凸显了身份政治的虚伪性,又能在选举中强化共和党 "law and order" 的形象。这场跨越党派的博弈,最终考验的仍是美国社会解决深层矛盾的能力。​

推荐国际热点

苏公网安备 11011xxxxx号 苏ICP备202519261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