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 7 月蓝思科技登陆港交所、歌尔微冲刺港股 IPO 后,8 月 18 日,立讯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立讯精密)正式向联交所提交上市申请,拟香港主板上市,联席保荐人为中信证券、高盛、中金公司。
据彭博社知情人士爆料,立讯精密最快将于今年在港交所上市并发行股票,融资超 10 亿美元(约合 71.82 亿元)。招股书显示,该公司计划将募资用于扩充产能及升级现有生产基地、投资于技术研发以完善制造流程及提高智能制造能力、投资上下游行业或相关产业的优质目标等。
立讯精密成立于 2004 年 5 月,凭借为苹果代工生产 AirPods 耳机、iPhone 手机等产品被称为 “果链龙头”。该公司于 2010 年 9 月在深交所中小企业板成功挂牌上市,截至今日收盘,立讯精密微跌 1.24% 报 39.10 元 / 股,总市值 2836 亿元。

来源:百度股市通
IPO 前,王来春女士、王来胜先生分别拥有 50%、50% 的立讯香港持股 37.67%,王来春直接持股 0.21%,合计持股约 37.88% 为控股股东;其他 A 股股东,持股 62.12%。作为一家精密智造创新科技公司,立讯精密致力于为消费电子、汽车电子、通信与数据中心和其他领域的全球客户提供从精密零组件、模组到系统的跨领域垂直一体化开发与智造解决方案,以 “摆渡人” 的角色赋能了全球超过 100 家《财富》世界 500 强公司,其自身也在 2023-2025 年连续三年跻身《财富》世界 500 强榜单。
立讯精密已构建覆盖全球的研发、生产、销售、售后、物流等业务配套体系,截至今年 7 月底,该公司在 29 个国家及地区拥有 105 个生产基地、28 个自设研发中心、94 个测试实验室及 66 个地方办事处,通过高效的跨境协同,为全球客户提供一站式服务。

来源:立讯精密招股书
目前,立讯精密的收入来自四条业务线:
消费电子产品及解决方案,主要包括办公、家居及户外空间等场景所使用终端产品的一系列零组件、模块及系统解决方案;
汽车电子产品及解决方案,主要包括汽车血管神经系统、智能座舱及 ADAS、智能底盘系统、汽车进入系统和动力总成系统;
通信与数据中心产品及解决方案,主要包括通信设备以及数据中心产品及解决方案;
其他则主要包括医疗设备及工业设备的零组件及模块。

来源:立讯精密招股书
其中,2022-2024 年,立讯精密的汽车电子、通信与数据中心业务线收入增长较快,复合年增长率分别为 49.6%、19.6%。
在巩固消费电子产品领导地位的同时,立讯精密率先将该模式成功复制到汽车电子和通信与数据中心等领域,并有能力把握其他前沿产业(如 AI 智能终端、3D 打印、低空经济及机器人)的广阔市场机遇。
招股书显示,2022-2024 年及今年第一季度(下称:报告期),立讯精密的收入分别约 2140.28 亿、2319.05 亿、2687.95 亿、617.88 亿;毛利分别为 254.86 亿、257.38 亿、270.70 亿、64.60 亿元,毛利率分别为 11.9%、11.1%、10.1%、10.5%;净利润分别约 104.91 亿、122.43 亿、145.79 亿、33.77 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约 91.63 亿、109.53 亿、133.66 亿、30.44 亿元。

来源:立讯精密招股书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 7 月,立讯精密刚刚完成收购闻泰业务(斥资 43.89 亿元)及莱尼业务(斥资 5.25 亿欧元,约合 44.05 亿元),前者可提升其于消费电子定制化的核心竞争力、优化产品组合、丰富业务及客户结构,后者则是一家拥有百年历史的德国汽车线缆及线束制造商,这一战略性举措将助力立讯精密跻身全球 Tier1 供应商。
此外,2022-2024 年,立讯精密宣派的末期股利分别约 9.27 亿、21.53 亿、14.50 亿元。据统计,该公司近十年累计归母净利润 591 亿元,分红 74 亿元,股利支付率维持在 10% 左右。
截至今年 3 月底,立讯精密持有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 502.44 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