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茶饮店关店:这门新生意,你听说过吗?

收录于 金融财经 持续更新中
晚上 10 点,上海七宝宝龙城的霸王茶姬门店准时停单。店员们脱下工服走向电梯时,几名穿蓝色马甲的陌生人正推着手推车进店 —— 他们是外部清洁服务商,接下来两小时,这
晚上 10 点,上海七宝宝龙城的霸王茶姬门店准时停单。店员们脱下工服走向电梯时,几名穿蓝色马甲的陌生人正推着手推车进店 —— 他们是外部清洁服务商,接下来两小时,这群人将完成本该由店员承担的打烊工作:清洗茶桶、消毒操作台、盘点物料、打包垃圾…… 第二天早班店员到岗后,只需打开手机小程序,对着清洁清单逐项拍照验收即可。
这场被称为 “夜洁计划” 的变革,截至 2025 年 7 月已覆盖霸王茶姬全国 1/5 门店(1350 家)。在茶饮行业,让员工按时下班、把打烊清洁外包,仍是个近乎 “叛逆” 的尝试 —— 毕竟对大多数品牌而言,“开早” 与 “打烊” 的清洁整理,向来是店员的 “天职”。


打烊困局:被两小时困住的年轻人

茶饮店的打烊从来不是简单的关灯锁门。一家开在商场里的现制茶饮店,通常要等商场闭店后才能启动收尾工作:烧热水配清洁液、拆解清洗十几套制茶工具、给智能茶机的管道除茶垢、核对物料保质期、擦拭桌椅…… 整套流程下来,往往已是凌晨。员工们拖着疲惫的身体穿过漆黑的消防通道离开,成了行业常态。
“现在门店员工越来越年轻,95 后、00 后对‘加班两小时打烊’的耐受度越来越低。” 霸王茶姬营运中心夜洁项目组负责人谷帆对此感受深刻。他在肯德基做了 12 年营运,2023 年加入霸王茶姬后发现,茶饮行业的打烊压力更甚 —— 标准化的清洁要求(比如茶渍必须浸泡 20 分钟以上)、细碎的操作环节(仅料盒就有十余种),让晚班员工的离职率始终居高不下。

这个困局甚至触动了品牌创始人张俊杰。一次深夜观影后,他发现自家门店员工还在埋头打扫,曾做过奶茶店员的他很清楚这份辛苦:“他们也该有自己的生活。”


从 “月清” 到 “夜洁”:一场用一年磨合的标准战

将打烊外包的想法,最初源于霸王茶姬与清洁服务商博汇利合的合作。2022 年,博汇利合已在为霸王茶姬做每月一次的深度清洁(“月清”),其创始人潘怡出身商业地产,最擅长破解商场门店的清洁难题。2023 年上半年,霸王茶姬对口负责人突然问他:“能不能每天来?让员工早点下班。”
这个提议看似简单,落地却用了近一年。
首当其冲的是标准制定。谷帆团队要把食品安全守则转化为可执行的清洁清单:消毒水浓度必须 1:100、茶桶浸泡时间不少于 30 分钟、智能茶机的水泵每周拆洗…… 这些细节被拆解成 58 项清洁细项,形成标准化流程(SOP)。但每家门店布局不同,操作台高矮、物料柜位置千差万别,必须 “一店一策”—— 服务商至少要花 3-5 天熟悉门店动线,才能保证清洁后所有器具归位准确。
更大的挑战在验收环节。2023 年底,夜洁计划在 7 城 120 家门店测试时,因无法判断清洁质量,3 个月内近半门店退出。“白天营业后,根本说不清是服务商没擦干净,还是顾客弄脏的。” 谷帆团队紧急开发验收小程序:清洁完成后,服务商会上传每项工作的照片;次日店员验收时,若发现 3 处以上不合格,当天服务免费。

这个调整成了转折点。2024 年 8 月,夜洁计划进入高速推广期,4 个月新增 800 家门店,单店月均费用从 8000 元降至 3900 元 —— 规模效应让原本亏损的项目开始回血。


重构人效:从 “留人 30 天” 到排班革命

加盟商雍敏的 10 家门店,2024 年全部加入夜洁计划。这位前奢侈品销售还记得,没加入前,晚班要排 4 个人,其中 2 人专门负责打烊。“年轻人宁愿上早班,哪怕起得再早,也不想熬到凌晨。” 她发现,加入夜洁后,员工平均多留了 30 天,培训新人的精力省了一半。
上海七宝宝龙城店店长黄林振则尝到了排班优化的甜头。以前晚班为了打烊,必须留熟练员工;现在晚班可减 1-2 人,熟练工全集中在午间高峰,出茶速度快了近 20%。更意外的是,“预打烊” 现象消失了 —— 过去有些员工为准时下班,会提前关系统拒单,现在服务商按点接手,门店能开满整个营业时间。
对服务商博汇利合而言,灵活调度成了核心竞争力。潘怡组建了 700 人的服务团队,全职与兼职四六开,每个城市设 “机动队”:兼职请假时,全职员工立刻补位;有人因熟悉茶机操作被提拔为管理者,负责培训新人。这些 30-45 岁的清洁工,甚至比部分店员更清楚备用杯子的存放位置。


行业分野:高端品牌的 “选择题”

夜洁计划的推行,隐隐划出了茶饮行业的竞争边界。
霸王茶姬 16-18 元的客单价,让它有底气为 “员工福利” 买单。但对蜜雪冰城这类下沉市场品牌而言,3-5 元的客单价很难覆盖外包成本。行业咨询顾问秦岚直言:“这是规模化后的必然选择 —— 活下来的品牌开始比拼‘人效’,而不是单纯压低成本。”

如今,霸王茶姬的夜洁计划卡在了下沉市场:县城单店的培训成本高、服务商报价贵,且很难找到人轮班。谷帆团队正在测试 “两人三店” 模式,试图通过门店密度摊薄成本,但这需要更密集的门店布局支撑。
而在海外,清洁外包早已催生 ISS、ABM 等巨头。潘怡的野心不止于茶饮店,他的团队已接下健身房、电玩城的夜间清洁订单。“中国的连锁品牌正在爆发,或许夜洁能打个样。”
这场始于 “让员工早下班” 的变革,正悄悄改写茶饮业的底层逻辑:当机器能标准化出茶,当流程能拆解成 SOP,“人” 的体验与效率,开始成为新的竞争焦点。而那被省下的两小时,不仅属于店员,或许也属于整个行业的进化时间。

推荐金融财经

苏公网安备 11011xxxxx号 苏ICP备202519261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