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失业率上升:黑工、外劳与本地青年的三重困境

收录于 金融财经 持续更新中
2024 年 8 月 19 日,香港特区政府统计处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 5 月至 7 月,经季节性调整的失业率攀升至 3.7%,失业人数达 14.5 万,总就业人数为 367.1 万,劳动人口 381.6 万。
2024 年 8 月 19 日,香港特区政府统计处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 5 月至 7 月,经季节性调整的失业率攀升至 3.7%,失业人数达 14.5 万,总就业人数为 367.1 万,劳动人口 381.6 万。这一数据不仅较前一季度(4 月至 6 月)的 3.5% 上升 0.2 个百分点、新增失业人口近 8800 人,更较 2023 年同期的 3.1% 上升 0.6 个百分点,较 2023 年接近 “全民就业” 时 2.8% 的水平差距进一步拉大,创下 2022 年 9 月至 11 月以来的新高。
就业数据的波动牵动经济神经,其背后是多个行业的就业困境。统计显示,主要行业失业率普遍上升,建造业与餐饮业成为 “重灾区”,失业率分别飙升至 7.2% 和 6.4%;吸纳大量就业的零售业失业率也回升 0.3 个百分点至 5%。
细分来看,建造业失业率呈持续恶化态势,环比上升 0.4 个百分点。其中,地基及上盖工程失业率达 7%(升 0.6 个百分点),楼房装饰、修葺及保养失业率虽从 8.3% 微降至 8%,仍处高位。业内分析指出,地产行业低迷是主因:发展商放缓新住宅建设节奏、承建商接连清盘,导致对劳动力的需求大幅收缩。而公共基建虽被寄予厚望,短期内尚未能填补私人建筑市场的缺口。
在地产持续低迷的状态下,开发商入市拿地及开工信心不足,香港建造业失业率呈现持续上升态势。公共基建类设施,则成为业界关注的重点领域。
对于失业率的未来走势,市场信心趋于谨慎。香港生产力促进局三季度中小企领先营商指数显示,受环球经济不确定性影响,中小企对生意额的信心下滑,综合营商指数跌至 2022 年二季度以来最低。经济分析机构预测,若企业下半年招聘计划持续收紧,失业率可能进一步逼近 4%;唯有楼市回暖与零售业复苏,才能为就业市场注入缓冲。
失业率上升的成因争议,成为各界讨论的焦点。特区政府劳工及福利局局长孙玉菡解释,失业率微升与暑期应届毕业生、离校人士进入劳动市场相关,“每年此时均会出现季节性波动”。但这一说法遭到多位立法会议员质疑:毕业生较少涉足建造、餐饮等行业,此类行业失业率飙升难以用季节性因素解释,“不能坐等劳动力市场自然调整”。
更深层的矛盾集中在 “外劳输入” 与 “本地就业保护” 的博弈中。2023 年 9 月实施的 “补充劳工优化计划” 暂停了 26 类职位及低技术岗位的外劳输入限制,为期两年(将于 2024 年 9 月 4 日到期)。数据显示,近两年来香港引入外劳超 5.4 万人。对此,97% 的本地建造工人认为外劳挤压了就业机会并压低薪资;餐饮业工人亦反映,外劳输入后工时减少、工资承压。
但雇主方则持不同观点,认为零售、餐饮业服务质量下滑的主因是人手短缺,而本地青年对这些行业兴趣低迷。他们主张,外劳输入可倒逼本地工人提升服务素质,降低企业倒闭风险。人力资源行业人士指出,双方分歧的核心在于 “用工缺口” 的界定:雇主强调本地劳动力供给不足,本地工人则质疑雇主刻意减少本地招聘、压低用工成本。
更值得警惕的是,部分雇主为节省开支,违规聘用薪酬远低于本地水平的 “黑工”,导致非法劳工问题在装修、展会布置、网约车等行业愈发突出。近几个月,香港加强打击力度,已拘捕逾百名 “黑工” 及多名违法雇主。
面对争议,特区政府透露 “补充劳工优化计划” 的检讨仍在进行中,首批外劳配额将于 2026 年初到期,全面检讨预计 2026 年上半年完成。在此之前,两项优化措施将先行落地:一是增设专题网站公示外劳申请相关职位空缺;二是自 2023 年 9 月起,饮食业雇主申请输入初级厨师及侍应时,须在四周本地招聘期内到劳工处就业中心现场招聘,方便求职者即时面试。
对于长期解决方案,各界提出了不同思路。智库研究负责人指出,需兼顾本地青年就业偏好与人口老龄化趋势:一方面,青年更倾向选择医师、会计师等专业职业;另一方面,医护等行业持续缺人,“适度开放劳动力市场是提升服务质量的必要前提”。他建议,应根据各行业失业数据动态调整外劳配额,实现精准匹配。
工联会立法会议员邓家彪则建议,通过职业培训推动劳动力跨行业转移,将餐饮业等领域的剩余劳动力引导至安老、机场等人力短缺行业,从结构上缓解就业矛盾。
就业市场的三重撕裂 —— 外劳输入的平衡、黑工治理的强化、本地青年职业引导的深化 —— 正考验着香港经济政策的精细度与前瞻性。

推荐金融财经

苏公网安备 11011xxxxx号 苏ICP备202519261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