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股带货女王」孙潇雅解散客户群?网红分析师遇新挑战

收录于 金融财经 持续更新中
在当前券商卖方行业,天风证券电新行业首席分析师孙潇雅无疑是最 “破圈” 的存在 —— 她不仅被冠以 “A 股最强带货女王” 称号,更因 “
在当前券商卖方行业,天风证券电新行业首席分析师孙潇雅无疑是最 “破圈” 的存在 —— 她不仅被冠以 “A 股最强带货女王” 称号,更因 “孙潇雅概念股” 频繁搅动社交平台,甚至成为市场传言中 “A 股首位拥有后援粉丝团的分析师”。然而,这位顶流分析师近期却被争议环绕:客户群解散传闻、网传研报难寻踪迹、粉丝团或放大市场波动,一系列问题不仅牵动投资者神经,更折射出社交媒体时代资本市场与分析师生态的深层变革。



顶流分析师的 “破圈” 路径:概念股、粉丝团与行踪焦点

孙潇雅的 “出圈” 并非偶然。早在今年 8 月,“天风孙潇雅 8 月推荐个股汇总” 表格就在社交平台疯传,次日表格内多只个股集体异动;此后,“孙潇雅概念股” 的帖子持续占据各平台热度,相关标的盘面波动频繁,“A 股带货女王” 的标签就此固化。
更罕见的是,市场传言称已有投资者为其组建 “后援粉丝团”—— 这一在娱乐领域常见的现象,首次出现在专业分析师群体中,彻底打破了传统分析师 “只在机构圈有口碑” 的边界。就连她的行业调研行踪,也成了投资者紧盯的焦点:蔚蓝锂芯 8 月 19 日的投资者活动、道通科技 8 月 17 日的电话会议、丰立智能 8 月 5 日的线上交流,只要参会名单出现 “孙潇雅”,便会迅速被媒体追踪报道。


争议突袭:客户群解散传闻与 “消失的研报”

就在热度居高不下时,负面传闻悄然发酵。近期多平台流传消息称,孙潇雅已解散客户群,理由是天风证券电新与汽车团队重组。《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就此求证,从知情人士处获悉 “两队确有重组计划,但孙潇雅是否解散客户群,其本人未再明确回应”,传闻真实性仍存疑。
更引发业内质疑的是一份网传报告。8 月中旬,一篇署名 “孙潇雅、张童童” 的《机器人推荐:供应链密集拜访 T,反攻时刻开启》在社交平台扩散,文中推荐的浙江荣泰、安培龙等个股 8 月 19 日盘中大涨,安培龙涨幅超 11%。但记者在慧博智能终端、Choice 数据等专业平台检索后发现,这篇 “影响力显著” 的报告竟无迹可寻,多位业内人士也证实 “无法查到该报告”。
进一步梳理可见,近一年内孙潇雅未发布过机器人相关行业主题研报;今年 5 月至今,其署名研报仅 10 篇,与社交平台上 “孙潇雅概念股” 高频更新的节奏严重脱节。有市场人士指出,这类网传内容并非合规研报,更像是 “短评段子”—— 相比传统研报数天的发布周期,“段子” 能在社交媒体瞬时扩散,但传播效率背后暗藏合规风险。
“根据规定,分析师不得通过微信、论坛等互联网平台泄露未发布的研报观点,即便是‘段子’,内容也不能超出已发布报告的范围。” 某券商研究所合规负责人明确表示,孙潇雅相关网传信息已触碰合规红线。记者就上述争议联系孙潇雅本人,但其婉拒了采访。


行业镜像:年轻投资者崛起与分析师生态分化

孙潇雅现象并非个例,而是资本市场与社交媒体深度融合的缩影 —— 核心变量,是年轻投资者群体的崛起。
去年 “924” 行情吸引大量年轻投资者入市,某头部券商互联网分公司数据显示,当前其 “90 后、00 后” 客户占比已超 50%,且月换手率达公司平均水平的 3 倍,交易情绪化特征显著。在此背景下,“分析师粉丝团” 的出现并非偶然:年轻投资者更习惯从社交媒体获取信息,也更易因 “个人 IP” 产生跟风交易,而 “孙潇雅概念股” 的频繁异动,正印证了粉丝团情绪化交易可能放大市场波动的风险。
与此同时,分析师行业正呈现明显分化:一方面,部分券商仍在打造 “明星分析师 IP”,试图通过个人影响力抢占市场;另一方面,头部券商已开启 “去个人化” 转型 —— 研报联合署名成为常态,跨团队合作研报增多,研究方向也从单一个股转向资产配置、金融生态、海外研究等 “平台化、国际化” 领域。
“国内研报正在向国际接轨,当个人 IP 受限,平台化能力才是核心竞争力。” 某券商行业研究人士指出,孙潇雅引发的争议,本质是传统研报合规要求与社交媒体传播逻辑的冲突,也是 “旧模式” 与 “新趋势” 的碰撞。未来,如何平衡分析师个人影响力与合规底线、如何应对年轻投资者带来的市场新生态,将成为全行业需要解答的考题。

推荐金融财经

苏公网安备 11011xxxxx号 苏ICP备202519261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