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股市想 “长牛”,别靠情绪撑

收录于 金融财经 持续更新中
8 月 20 日的 A 股盘面,透着一股久违的 “热乎气”—— 沪指一跳就是 1%+,稳稳站上 3700 点,全天成交额冲破万亿关口,盘面上涨停潮、板块轮动的热闹劲儿,让
8 月 20 日的 A 股盘面,透着一股久违的 “热乎气”—— 沪指一跳就是 1%+,稳稳站上 3700 点,全天成交额冲破万亿关口,盘面上涨停潮、板块轮动的热闹劲儿,让不少投资者直呼 “牛味来了”。一时间,朋友圈里晒持仓、股评区里聊 “冲 4000 点” 的声音,又开始密集起来。
但越是市场热得发烫,越该多一分清醒。眼下大家讨论支撑行情的因素,说得都头头是道:有人盯着美联储 9 月的降息预期,觉得外部流动性要松;有人算着国内的利率,说低息环境还得续;还有人提 “居民存款大搬家”,觉得钱正往股市流。这些理由听着都站得住脚,可回头看看 A 股过去的日子,哪次 “牛市” 预热时,股评家们不是把内外利好堆得像小山?
问题是,利好再多,也架不住 “情绪先来后到”。中国股市的老毛病从来不是 “没牛过”,而是 “牛得太短”—— 短期里情绪一哄而上,指数猛冲几天,股民还没来得及摸清门路、赚到钱,行情就像断了线的风筝往下掉。“熊长牛短” 的循环里,多少人都是被 “情绪” 勾着进场:跌怕了的时候盼反弹,刚有点反弹就自我打气 “这次不一样”,雄赳赳冲进去,最后只剩 “三分钟热度” 的尴尬。这样的 “情绪牛”,撑不起大家想要的 “长牛”。
说到底,资本市场不是空中楼阁,它得跟着实体经济的 “节奏” 走。A 股缺 “长性”,本质是中国企业缺 “穿越周期” 的本事。小企业日子难,好不容易熬大了,日子照样不好过:曾经的 “地产一哥” 万科,几年间股价跌得面目全非;当年能和美国科技巨头掰手腕的阿里,如今股价也拦腰砍半。连这些看似稳固的大企业都扛不住 “不确定性”,中小企业就更别说了 —— 这样的企业生态,怎么养得出能扛住风浪的 “长牛”?
看看人家美股,为啥能在全球股市里独树一帜,几十年走 “长牛”?靠的不是运气,是一批能 “一骑绝尘” 的超级企业。截至今年 8 月,全球市值前 100 的企业里,美国占了 40 家,前三把交椅全是美国公司 —— 英伟达、苹果、微软,哪一个不是靠持续成长撑起市值?
更关键的是,美股的 “底气” 不止在头部。大家都羡慕美股能 “穿越周期”,可要是把 “科技七姐妹”(苹果、微软、谷歌、亚马逊、英伟达、Meta、特斯拉)从美股里剥出去,剩下的部分其实和普通市场没两样,甚至不如一些新兴市场亮眼。
图源:格隆汇

有人可能会说,咱们 A 股也有 “巨无霸” 啊 —— 十大权重股里,工农中建四大行、中石油中石化 “两桶油”、中国移动、贵州茅台,哪个不是万亿市值的大块头?可这些企业,和美股的 “科技七姐妹” 根本不是一回事。
这就要分清 “大型企业” 和 “超级企业” 的差别:超级企业一定是大企业,但大企业未必是超级企业。核心差距在 “持续成长能力”。A 股的这些传统巨头,是实体经济的 “压舱石”,能稳住市场基本盘,但撑不起股市的 “成长引擎”—— 资本市场看的是未来,不是当下。传统产业发展成熟了,增长空间就那么大,就算想升级,也大多要靠新兴产业的技术 “外援”,很难自己长出新动能。
就像汽车行业,比亚迪能从普通车企变成 A 股龙头,靠的不是传统燃油车,是新能源车的 “IT 属性”;宁德时代能崛起,也得感谢特斯拉带起来的新能源车浪潮 —— 没有这些新兴赛道的机会,光靠传统业务,它们也成不了今天的 “明星股”。
再看 A 股十大权重股,8 个是 “压舱石”,能对标美国 “科技七姐妹” 的超级企业,一个都没有。更别说美股科技产业还有 “板凳深度”,英伟达、博通之后,还有一堆科技新贵等着接棒;咱们 A 股的科技板块里,能拿得出手的企业,掰着手指头都能数完。
难道中国企业做不了高科技?当然不是。在科技应用领域,咱们的企业曾经打得很出彩:移动支付让国外羡慕,电商改变了生活方式,短视频、游戏也能在全球市场分一杯羹。可问题是,这些企业一旦在某个领域做出优势,就容易碰到 “无形的天花板”—— 社会对科技企业的心态太矛盾了,“既怕兄弟过得苦,又怕兄弟开路虎”:一方面盼着它们能成长,另一方面又怕它们 “做大做强”。只要企业稍微显露出垄断苗头,或者涉及一点安全争议,质疑声、限制措施就会接踵而至。企业忙着应付各种合规检查、应对舆论压力,哪还有心思琢磨长期成长?
所以,A 股缺的从来不是短期的情绪热度,也不是形形色色的政策风口,而是一个 “不可逆转的转折点”—— 国家能给出稳定、明确的信号,告诉企业 “尽管安心经营,尽管做大做强”,把那些不必要的限制拿掉,让企业能心无旁骛地搞创新、拓市场。
比起那些头痛医头的短期产业政策,一个宽松、稳定的经营环境,才是最实在的 “利好”。今年以来,支持企业的政策信号其实一直在释放:从优化营商环境到保护企业产权,不少经营者和投资者都感受到了 “暖意”,心里的底气也慢慢回来了。如果这些政策能真正落地、持续下去,让企业敢投钱、敢创新、敢成长,那 A 股的 “牛蹄” 才有可能真正踏稳,走出一条不靠情绪、靠实力的 “长牛” 路。
说到底,资本市场的硬道理就一条:企业强,股市才强。没有能穿越周期的超级企业,再热的情绪、再多的利好,也只是昙花一现。这轮 A 股行情能不能 “不一样”,最终要看的,还是中国企业能不能真正站起来、强起来。

推荐金融财经

苏公网安备 11011xxxxx号 苏ICP备202519261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