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股价先行:319% 涨幅推升市值至 4500 亿,盈利预测成新博弈点
资本市场对中际旭创的追捧已率先体现在股价上。截至最新收盘,公司股价报 407 元 / 股,对应市值约 4522 亿元;回溯近三个月走势,其股价累计涨幅高达 319.97%,远超同期光模块板块及大盘表现。股价的陡峭上涨,背后是市场对公司未来盈利的乐观预期,但随着 “2027 年归母净利润突破 250 亿元” 这一非券商官方预测数据在市场流传,分歧开始浮出水面:一方是以荒原投资凌鹏为代表的买方机构,直指预测忽略制造业周期风险;另一方则是多数卖方券商,在中报业绩催化下集体上调盈利预期,虽未触及 250 亿元,但普遍看好净利润向 200 亿级迈进。
二、买卖双方正面交锋:250 亿净利预测是否 “脱离现实”?
这场论战的导火索,是荒原投资董事长凌鹏 9 月 5 日公开对 “250 亿元净利润预测” 的质疑。

1. 买方视角:预测基于 “理想假设”,制造业周期不可忽视
凌鹏指出,市场对 250 亿元净利的预测本质建立在两个 “理想化前提” 上:- 供给端假设:认为当前已投放的产能将在 2027 年完全释放,且能顺利转化为实际供给;
- 盈利端假设:默认企业未来不降价,并沿用当前产能紧缺阶段的 30% 净利率测算。
他更以行业案例警示:“没有企业会预期未来大幅降价仍选择大幅扩产,就像没有基金经理会预期组合下跌仍满仓建仓。即便强如白酒行业,前几年的产能扩张如今已变成负担,更何况技术迭代更快的光模块制造业?”
2. 卖方回应:从 “回怼” 到 “上调”,券商坚持高景气逻辑
凌鹏的质疑很快遭到卖方机构的直接回应。国盛证券通信行业分析师率先在朋友圈回怼 “去买你的白酒去吧”,言语间透露出对光模块行业景气度的坚定信心。
从行动上看,券商已用 “上调预测” 表态:中际旭创 8 月 26 日披露的 2025 年半年报显示,公司上半年营收 147.89 亿元(同比 + 37.0%)、归母净利润 39.95 亿元(同比 + 69.4%)、扣非归母净利润 39.75 亿元(同比 + 70.4%),业绩高增为券商上调预测提供了直接依据。
三、券商盈利预测全景:最高看至 236 亿,200 亿级成主流区间
尽管没有券商触及 “250 亿元” 这一市场传言数据,但中报发布后,多家券商密集上调中际旭创 2027 年归母净利润预测,且多数预测值突破 180 亿元,200 亿级成为主流区间。具体来看:
券商名称 | 2025 年归母净利润预测(亿元) | 2026 年归母净利润预测(亿元) | 2027 年归母净利润预测(亿元) | 核心逻辑 |
---|---|---|---|---|
东北证券 | 107.42 | 180.90 | 236.04 | 看好高端产品出货占比提升,预计 2027 年营收突破 800 亿元,盈利弹性最大。 |
开源证券 | 90.46 | 160.04 | 208.34 | 800G 需求激增 + 1.6T 技术迭代,客户资本开支加码,降本增效持续兑现。 |
国盛证券 | 95.10 | 154.90 | 198.20 | 对比 4 月预测(2027 年 125.1 亿),上调幅度超 58%,强调 AI 集群升级提升通信价值。 |
东吴证券 | - | - | 184.00 | 半年报业绩超预期,高端产品毛利率维持高位,行业景气度延续。 |
兴业证券 | 98.55 | 146.97 | 182.82 | 需求端支撑强劲,公司作为龙头有望持续抢占份额,盈利稳定性较强。 |
招商证券 | 94.60 | 148.00 | 181.30 | 高端光模块出货量快速增长,规模效应下净利率有望保持高位。 |
四、周期警示:高景气能否 “逃离” 制造业宿命?
在这场多空论战中,“周期性” 成为绕不开的核心议题。沪上某公募基金投研人士直言,当前卖方分析师的乐观情绪已显 “过热”:“相关板块行情由短期资金集中涌入推动,股价屡破新高,但长期逻辑暂难验证。历史规律告诉我们,没有资产能永远上涨,股价即便阶段性脱离基本面,最终仍会向价值回归。”该人士进一步分析,光模块行业本质仍属制造业,当前高景气源于下游 AI 算力需求的 “突发性爆发”,形成短期供不应求格局,但这种格局并非永续:“一旦下游企业资本开支放缓、算力基础设施投资力度减弱,需求端支撑会快速下降,届时业绩增速回落与股价调整的风险将集中释放。”
这一观点与凌鹏的警示形成呼应。回顾 A 股历史,白酒、新能源等行业均曾经历 “永远高增长” 的市场预期,但拉长周期看,行业景气度终究逃不开周期性波动。对于中际旭创而言,2027 年的净利润究竟是向 236 亿甚至 250 亿冲刺,还是受周期影响低于预期,或许需要时间给出答案,但当前市场的分歧,已为投资者敲响了 “理性看待高景气” 的警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