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情 “双面孔”:广义与狭义基本面的博弈
当前 A 股的行情脉络,清晰呈现出两张截然不同的 “面孔”,二者的博弈与拉扯,构成了市场波动的核心逻辑。
(一)主导行情的 “广义基本面”:四维逻辑重塑市场
与传统以消费、地产、工业增加值为核心的 “实体经济” 指标不同,当前主导 A 股走势的 “广义基本面”,是一套更宏大的定价体系,涵盖四大关键维度:- 风险溢价逻辑重构:随着美联储独立性受挑战、西方主权债务风险升温,全球资本对 “风险” 的定价标准发生变化,中国资产的低风险属性逐渐凸显。
- 全球资本流动再平衡:从道富银行、高盛等机构数据可见,8 月全球对冲基金对中国股票净买入规模创近一年新高,南向资金 60 日净买入额达 3519.24 亿元,资本 “东移” 趋势明显。
- 创新叙事与产业链自主化回归:AI、半导体、机器人、固态电池等领域成为市场焦点,即便部分企业尚未实现盈利,“技术路径 + 订单验证 + 估值弹性” 的逻辑仍推动板块估值扩张。
- 货币秩序变革下的人民币资产替代:美元主导权边际衰退,叠加西方长债被系统性重估,中国资产正成为全球资本寻求新锚点的重要选项,这一点在黄金板块走强、科技类宽基 ETF 受追捧中可见一斑。
(二)滞后的 “狭义基本面”:盈利兑现仍在路上
与 “广义基本面” 的火热形成对比的是,由企业盈利、行业景气度、业绩改善构成的 “狭义基本面”,尚未在更大范围实现突破:- 宏观数据显分化:8 月 PPI 同比降幅收窄但仍降 2.9%,CPI 同比转降 0.4%,虽核心 CPI 连续 4 个月回升显示内需修复,但传统经济指标仍处低位。
- 行业复苏不均衡:地产行业边际好转但动能不足,新房销售同比转正、二手房成交增速扩大的同时,建材、钢铁等供给端指标回落;出口虽保持 4.4% 的同比增长,但四季度面临基数与季节性回落压力。
- 企业盈利待验证:创业板指 4 个月涨超 55%、TMT 板块市值逼近历史高位,但不少 AI 核心标的仅靠 “估值奔跑”,三季报能否兑现业绩预期,成为行情延续的关键变量。

二、行情转折与投资者策略:震荡中的 “防守与试探”
9 月以来的 A 股行情,经历了 “急促调整 — 快速反弹 — 风格切换” 的过山车,也折射出市场对 “双面孔” 的纠结态度,投资者的策略选择更显谨慎与灵活。
(一)9 月行情:从调整到反弹的情绪博弈
- 调整期(9 月 1 日 - 4 日):市场短期承压,上证指数三日累计跌 2.83%,科创综指因科技板块过热回调,累计跌幅达 8.74%,部分资金开始担忧 “估值泡沫”。
- 反弹期(9 月 10 日 - 11 日):情绪快速回暖,9 月 10 日三大指数收涨,创业板指涨 1.27%,两市成交额近 2 万亿元;9 月 11 日午盘,创业板指更是大涨 5.15%,全市场成交额突破 2.46 万亿元,资金做多热情短暂释放。
- 分化期(9 月 8 日前后):即便科技板块调整,估值扩张基础仍在,上证指数、科创 50 分别微涨 0.38%、0.58%,北交所、机器人、卫星通信等题材领涨,黄金板块走强,显示避险资金与题材资金同步布局,市场未形成 “杀估值” 或 “抢反弹” 的共识。
(二)投资者画像:以杨女士为例的 “震荡市生存法则”
资深市场参与者杨女士的操作策略,堪称当前投资者心态的缩影 ——“防守中带试探”,既不盲目追高,也不彻底离场:- 短期止盈规避风险:察觉科技板块短期过热后,及时将科技类 ETF 仓位止盈,规避高位回调与题材轮动风险。
- 中期定投摊薄成本:采取 “每两周定投一次” 的策略,保留底仓并通过定投积累筹码,等待政策催化或行业轮动确认。
- 理性判断市场阶段:注意到寒武纪等核心标的多空意愿同步减弱,判断市场处于 “震荡蓄势期”,而非趋势反转,因此不急于 “杀跌” 或 “抄底”。
三、机构视角:行情本质与未来风险点
对于当前 A 股行情的底层逻辑,多家机构给出了清晰解读,同时也提示了潜在风险,为投资者提供了更宏观的视角。
(一)行情本质:“风险溢价下行 + 产业升级” 双轮驱动
中金公司在最新策略报告中指出,A 股上涨的核心驱动并非单纯的资金流入或赚钱效应,而是两大底层逻辑:- 全球货币秩序重构:西方长债抛售潮打破 “无风险资产” 信仰,中国资产因估值合理、流动性充沛,成为全球资本对冲风险的选项。
- 中国科技产业链重估:AI、半导体等领域的技术突破与产业链自主化需求,推动创新叙事成为市场主线,风险溢价下行进一步放大了估值弹性。
(二)未来风险:盈利验证与政策延续性成关键
尽管当前行情火热,但机构普遍提示两大风险点,这也是 “狭义基本面” 滞后带来的潜在挑战:- 三季报业绩兑现压力:国盛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熊园指出,当前行情以 “估值先行” 为主,若三季报未能验证企业盈利改善,市场可能面临高位分歧与估值回调。
- 政策与外部环境不确定性:中金策略团队强调,需关注财政政策的延续性与企业盈利修复的协同性;道富银行则提示,美元抛售虽支撑风险资产偏好,但当前美元净持仓已处低位,未来几个月需警惕美元反弹对资本流动的影响。
四、结论:情绪点燃行情,盈利决定未来
从全球债市动荡到 A 股 “双面孔” 行情,不难看出当前市场的核心矛盾 ——“广义基本面” 的情绪驱动与 “狭义基本面” 的现实约束之间的博弈。短期来看,全球资本对中国资产的青睐、科技创新的叙事热度,仍能支撑结构性行情;但长期而言,行情能否从 “健康慢牛” 走向 “全面牛市”,最终取决于 “狭义基本面” 能否接棒。正如一位市场人士所言:“如果你不再相信美元,不再相信国债,中国科技资产或许是优质选项,但信仰最终需要盈利来支撑。” 对于投资者而言,在把握 AI、半导体、机器人等结构性机会的同时,需保持对企业盈利、宏观数据的关注,在 “估值奔跑” 与 “盈利验证” 之间寻找平衡 —— 毕竟,情绪可以点燃行情,但只有盈利才能让趋势真正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