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尽管首富之位转瞬即逝,但甲骨文的这场狂欢,却让市场重新审视这家曾被视作 “上个时代大象” 的企业。有人将其戏称为 “美国版华为云”,这个略带调侃的比喻,既点出了甲骨文作为软件服务提供商的行业属性,也暗示了其在云计算时代的 “低调”—— 直到一份天价合同的曝光,才让它重新站在全球科技舞台的聚光灯下。
引爆狂欢的 “史上最大云合同”:3000 亿背后的生死绑定
甲骨文股价狂飙的导火索,是一份足以震动整个 AI 行业的合作协议 —— 与 OpenAI 签订的五年期 3000 亿美元算力采购合同,这份被业内称为 “史上最大云合同” 的协议,直接将甲骨文拽入了 AI 浪潮的核心赛道。与此同时,甲骨文披露的 2026 财年第一财季业绩,也为这场资本狂欢添了一把火。财报显示,公司当期总营收 149 亿美元,同比增长 12%,虽略低于市场预期,但 4550 亿美元的 “剩余履约义务(RPO)” 却远超市场想象。所谓 RPO,即已签订但尚未确认收入的订单,这相当于为甲骨文锁定了未来几年的 “收入蓄水池”,成为投资者信心爆发的重要推手。
然而,这份看似双赢的协议背后,却藏着一个巨大的疑问:OpenAI 真的能付得起这笔钱吗?
根据协议内容,OpenAI 未来每年需向甲骨文支付约 600 亿美元的算力费用。但公开数据显示,截至 2024 年 6 月,OpenAI 的年营收规模仅约 100 亿美元,连算力支出的五分之一都不到。更严峻的是,OpenAI CEO 山姆・奥特曼此前已向投资人坦言,公司要到 2029 年才能实现盈利,在此之前累计亏损可能高达 440 亿美元。
这意味着,OpenAI 与甲骨文的合作,本质上是一场 “押上全公司未来” 的豪赌。对 OpenAI 而言,选择甲骨文是为了突破算力瓶颈 —— 随着 GPT 系列模型规模持续膨胀,其算力需求呈指数级增长,而甲骨文的云基础设施(OCI)凭借简洁的网络架构、更优的成本控制,能提供高性价比的算力支持,这恰好契合了 OpenAI 的迫切需求。
对甲骨文来说,这场合作则是 “重返巅峰” 的关键契机。在云计算时代,甲骨文曾一度被微软、亚马逊等巨头甩在身后,但 AI 算力需求的爆发,让其差异化优势得以凸显。此次与 OpenAI 绑定,不仅能快速扩大市场份额,更能重塑自身在科技行业的定位,从 “传统软件巨头” 转型为 “AI 算力核心玩家”。
但双方的命运,也因此牢牢捆绑在一起。这份 3000 亿美元的合同能否落地,完全取决于 ChatGPT 的商业化进展:既要在消费端吸引数十亿用户,也要在企业市场、开发者生态、行业应用中实现广泛渗透。一旦增长不及预期,这份 “天价合同” 将从 “香饽饽” 变成双方共同的沉重负担。
狂欢之下的隐忧:高负债、高竞争与不确定的未来
在股价暴涨、市值飙升的狂欢背后,甲骨文与 OpenAI 的合作早已埋下多重风险隐患,这场看似完美的 “逆袭”,实则危机四伏。
甲骨文:高负债下的 “算力扩张赌局”
表面上看,甲骨文手握巨额订单,风光无限,但公司的财务结构却暗藏危机。最新数据显示,甲骨文的债务权益比高达 427%,而微软等同行的这一指标仅为 32% 左右,悬殊的差距意味着甲骨文的财务杠杆已拉到极致。为了支撑与 OpenAI 合作所需的算力供应,甲骨文计划未来几年保持年均数百亿美元的资本开支,用于扩建数据中心、采购硬件设备。这一计划将进一步加剧公司的现金流压力和负债规模 —— 一旦 AI 算力需求增速不及预期,或是 OpenAI 等核心客户出现订单违约,甲骨文的财务风险将被迅速放大,甚至可能引发连锁反应。
OpenAI:千亿支出背后的 “商业化生死线”
相比甲骨文,OpenAI 的压力更为迫切。当前 100 亿美元的年收入,与未来每年 600 亿美元的算力支出形成鲜明对比,资金缺口成为悬在公司头顶的 “达摩克利斯之剑”。OpenAI 的唯一破局之道,在于加速商业化落地。目前,ChatGPT 的收入主要依赖付费订阅和企业 API 服务,但要覆盖千亿级别的算力成本,仅靠现有业务模式远远不够。未来,OpenAI 必须在行业解决方案、开发者生态、垂直领域应用等方面实现突破,才能填补资金缺口。可一旦商业化进程受阻,公司将面临 “无钱买单” 的窘境,甚至可能陷入生存危机。
行业竞争:巨头围剿下的 “算力战国时代”
除了内部压力,外部竞争的加剧也让甲骨文的 “逆袭” 充满不确定性。当前,AI 算力市场已成为科技巨头的必争之地:微软凭借 Azure 云服务与 OpenAI 的早期合作,早已占据先发优势;亚马逊 AWS、谷歌云也在加码 AI 数据中心建设;英伟达、超微、博通等芯片厂商则在不断推出新一代硬件方案,进一步降低算力成本。甲骨文此次能抢到 OpenAI 的订单,更多是凭借价格优势和扩建速度,但在技术迭代、生态完善等核心竞争力上,仍与微软、亚马逊等巨头存在差距。随着更多玩家入局,算力市场的竞争将愈发激烈,甲骨文能否长期守住头部订单,仍是未知数。
结语:AI 算力浪潮下的 “时代缩影”
甲骨文的一夜狂欢,看似是一家传统巨头的 “逆袭神话”,实则是 AI 算力时代到来的缩影。在这场浪潮中,不仅是甲骨文,中国市场的阿里云、华为云、火山引擎等云服务商,也在纷纷押注 AI 算力,试图抢占下一个时代的赛道。但无论是甲骨文与 OpenAI 的千亿合作,还是其他企业的布局,本质上都是一场围绕 “算力” 的高风险豪赌 —— 赌算力需求会持续暴涨,赌商业化能覆盖天文数字的成本,赌自己能在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
眼下,甲骨文凭借这份合同站上了风口,埃里森也短暂触摸到了全球首富的宝座,但这场狂欢能否持续,最终取决于 “订单能否转化为真实收入”。未来几年,随着 AI 行业的洗牌与调整,甲骨文或许会迎来真正的考验,而这场考验的结果,也将为整个 AI 算力行业的发展,写下重要的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