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伟大登场,其余皆成背景

收录于 金融财经 持续更新中
杭州西溪湿地的午后,本该是一场关于电商生态与 MCN 业态的闲谈 —— 这座城市从不缺光怪陆离的商业故事,从直播间的流量博弈到供应链的效率革命,每一个赛道都涌动着
杭州西溪湿地的午后,本该是一场关于电商生态与 MCN 业态的闲谈 —— 这座城市从不缺光怪陆离的商业故事,从直播间的流量博弈到供应链的效率革命,每一个赛道都涌动着机遇。但当甲骨文财报的消息传来,桌上的咖啡尚未凉透,所有话题便不约而同地转向了 AI、算力与云计算。这并非偶然,而是当下时代最鲜明的注脚:当真正伟大的变革浪潮袭来,其他喧嚣都将黯然失色。


一日千亿的财富神话:甲骨文的算力押注

甲骨文近期交出的成绩单,堪称科技行业的 “现象级答卷”——4450 亿美元的在手订单,不仅创下公司历史纪录,更直接点燃了资本市场的热情。财报公布当日,甲骨文股价一度暴涨 43%,80 岁的创始人埃里森,其个人财富在 24 小时内激增近 1000 亿美元,短暂超越马斯克登顶世界首富。尽管交易日收盘时被反超,但这场 “首富争夺战” 已足够震撼:它不是偶然的资本狂欢,而是甲骨文多年 “死磕” 云计算的必然结果。
回溯过去十年,甲骨文的云计算之路并不算 “先发者”。当亚马逊 AWS、微软 Azure 早已在通用云服务领域站稳脚跟时,甲骨文才姗姗来迟;但相比 IBM 等传统巨头的踟蹰不前,它又抓住了关键的 “时间窗口”。ChatGPT 引爆生成式 AI 革命后,甲骨文的战略转向堪称果断 —— 它放弃了与 AWS、Azure 比拼 “全方位、全天候” 云平台的赛道,转而将所有资源聚焦于 AI 算力需求这一单点。
严格来说,甲骨文并未掌握颠覆性的独家云计算技术,其优势更多体现在 “集中与坚决”:不分散精力于非核心业务,而是将垂直领域的技术打磨到极致,最终精准承接了井喷的 AI 算力需求。这份成绩单背后,是 80 岁的埃里森对行业趋势的精准判断 —— 在比尔・盖茨等同期 IT 巨头早已退居幕后的年纪,他仍站在行业风口浪尖,用实际行动打破了 “年龄 = 保守” 的刻板印象。


算力经济的辐射效应:从英伟达到能源基建

与我在西溪湿地交谈的朋友,是算力经济的直接受益者 —— 过去十年,他凭借对算力产业链的深刻理解(非炒股),积累了可观的财富,过上了令人羡慕的生活。或许是自身收益带来的信心,他对算力经济的未来有着近乎笃定的判断:“不只是算力本身会火,为算力服务的板块,比如能源和基建,都会跟着起来。”
当我们聊到 “若有 10 亿美元该投向何处” 时,他的答案出人意料地集中:“大部分还是要投英伟达和台积电。” 这个结论并非盲目跟风 —— 英伟达凭借 CUDA 生态在 AI 芯片领域形成的壁垒,至今仍未被真正打破;而台积电在先进制程领域的垄断地位,更是短期内难以撼动。我曾提出谷歌、Meta、亚马逊等科技巨头作为替代选项,他对 Meta 明确表达了反感,对谷歌和亚马逊则不置可否,但当得知我没有执着于博通、AMD 等英伟达的竞争对手时,他明显松了口气:“这说明你不是不懂行的人。”
这份 “懂行” 的认可,背后是算力产业链的残酷现实:在核心环节,头部企业的优势已形成闭环,后发者想要颠覆绝非易事。就像他不愿浪费一分钟讨论 “生成式 AI 是泡沫”“CUDA 能被轻易颠覆” 这类话题一样,在真正深入行业的人眼中,某些趋势早已清晰可见,无需再为无意义的争议消耗精力。他的兴奋点很纯粹:一是自己能从算力浪潮中持续获益,二是看到埃里森、马斯克这样的 “伟大者” 因顺应趋势而成功 —— 这种双重喜悦,让他对未来充满期待。

甲骨文联合创始人拉里·埃里森


时代主旋律下的价值观:为人类进步而喜悦

茨威格在《人类群星闪耀时》中写道,当看到人类的杰出者创造奇迹时,会产生一种崇高的情感。这种情感,我在得知朋友的财富积累、看到埃里森一日千亿的财富增长时,体会得尤为明显 —— 没有嫉妒,只有纯粹的高兴。
这种心态的转变,或许源于对 “财富来源” 的判断:当一个人的财富来自顺应历史潮流、推动生产力进步时,他的成功便值得敬佩;反之,若财富积累依赖逆历史潮流、利用人类阴暗面,才该被鄙视。埃里森与马斯克显然属于前者 —— 他们的财富增长,本质上是对 “AI + 算力” 这一时代主旋律的精准把握,是先进生产力的直接体现。
我的这位朋友,甚至将这种价值观的推广纳入了未来规划:“如果能通过真正伟大的事情赚到足够多的钱,就可以认真考虑推广正确的价值观。” 尽管我目前还未考虑到这一层,但他的想法让我更加确信:与优秀的人同行,本身就是一种成长。他们不会沉溺于短期利益的计较,而是能看到更长远的价值,能从人类的共同进步中获得成就感。


拥抱进步:告别存在主义危机

此次杭州之行,原本是为了探索电商与 MCN 领域的新鲜事,但甲骨文财报引发的连锁反应,让我彻底明白:当下的时代主旋律,早已是 AI 应用的深入推进。就像 1960 年代的太空竞赛、1990 年代的个人电脑与早期互联网一样,AI 算力正在重塑每一个行业,甚至每一个人的生活。
过去两年,存在主义危机曾一度困扰着我,但当我意识到 “人类正处于加速进步的阶段”,且自己至少还能见证未来五六十年的变革时,所有的焦虑都烟消云散了。研究英伟达、台积电、微软、谷歌、甲骨文的财报,不再是单纯的商业分析,而是对先进生产力的追踪 —— 这种追踪带来的不仅是精神上的愉悦,更有对未来的笃定。相比之下,研究边缘化的公司或行业,很难获得这种与时代同频的满足感。
如今,若还有人认为生成式 AI 是泡沫,认为 CUDA、台积电的地位能被轻易颠覆,那他或许已落后于时代两年半,且这种差距还会不断扩大。人类进步的宏大叙事,或许无法解决所有具体问题,但它能给予我们直面挑战的勇气 —— 因为无论进步快慢,我们都在朝着更好的方向前行。
当夕阳透过西溪湿地的芦苇,洒在咖啡杯上时,我忽然理解了朋友的喜悦:赚钱只是表象,真正让人兴奋的,是参与并见证一个伟大时代的到来。而这份兴奋,属于每一个愿意拥抱进步、理解进步的人。

推荐金融财经

苏公网安备 11011xxxxx号 苏ICP备202519261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