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迎 “铜牛” 新机遇:这次能否抓住发展红利?

收录于 金融财经 持续更新中
在全球科技浪潮与产业变革的双重驱动下,金属铜正以前所未有的姿态站上风口。2024 年以来,铜概念板块一路高歌猛进,A 股市场上,国内有色金属行业龙头江西铜业总市值突破千亿元大
在全球科技浪潮与产业变革的双重驱动下,金属铜正以前所未有的姿态站上风口。2024 年以来,铜概念板块一路高歌猛进,A 股市场上,国内有色金属行业龙头江西铜业总市值突破千亿元大关,其背后依托的江西鹰潭、上饶两大 “铜都” 也随之走进大众视野。这场 “铜牛” 行情的爆发,不仅折射出全球产业链对铜资源的迫切需求,更让手握丰富矿产资源的江西,迎来了打破 “阿卡林省” 困境、实现经济突围的关键契机。


一、“铜博士” 的新使命:从经济晴雨表到科技刚需品

纵观人类科技发展历程,铜矿始终扮演着关键角色。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蒸汽机部件,到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电力传输,再到第三次工业革命的电子设备制造,铜的应用场景不断拓展。因其在电力、建筑、家电、交通等领域的广泛使用,铜的需求与价格变动始终与经济周期紧密相连,被业界赋予 “铜博士” 的称号 —— 经济繁荣时,铜需求激增、价格上涨;经济衰退时,铜需求萎缩、价格下跌,成为反映全球经济活力的重要晴雨表。
如今,随着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第四次科技革命到来,“铜博士” 被赋予了新的使命。2023 年,英伟达在 GTC 大会上推出的 Blackwell 芯片与超级计算平台,首次将铜互连技术推向台前,其创始人黄仁勋明确表示,铜连接方案在降低成本、提升性能方面优势显著。尽管 “光退铜进” 的讨论一度引发行业热议,但业界共识已逐步形成:铜虽难以完全取代光互连,但在与电力传输紧密相关的新兴科技领域,其重要性已不可替代。
在智算需求爆发的当下,数据中心建设正迎来高峰,而配电设备、接地互联系统、管道暖通空调等核心环节,均离不开铜材的支撑;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纯电动车的锂电池、电磁扁线、高压线束等关键部件,对铜的需求量更是传统燃油车的 4 倍。从全球产业竞争视角来看,铜材供应已成为影响科技产业布局的关键因素,这也解释了为何美国会将多款进口铜产品纳入 “对等关税” 名单 —— 在科技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铜资源已成为各国争夺的战略资源。
从国内布局来看,我国铜产业版图呈现出明显的 “资源驱动型” 特征。江西铜业依托的上饶德兴铜矿,是国内最大的在产铜矿,年产铜金属超 15 万吨;紫金矿业的核心铜矿位于福建龙岩紫金山;铜陵有色的冬瓜山铜矿扎根安徽铜陵;云南铜业则依靠迪庆普朗铜矿、玉溪大红山铜矿支撑产能。这些 “铜都” 共同构成了我国铜产业的核心骨架。
《中国矿产资源报告 2023》数据显示,2023 年我国铜矿储量前三的省份分别是西藏、江西和云南,其中西藏占比超 40%,江西占比逾 10%。

图片来源:《中国矿产资源报告2023年》
而从 2024 年铜材产量来看,江西以 636.2 万吨的产量高居全国首位,几乎是第二名浙江的 2 倍,安徽、河南、湖北等资源大省紧随其后。这一数据不仅印证了江西在国内铜产业中的核心地位,更凸显出其在全球铜产业链中的战略价值。


二、江西:不止于 “铜都” 的资源 “全科生”

在国内铜产业版图中,江西的地位绝非 “铜矿大省” 可以概括。从资源分布到产业布局,江西已形成了 “开采在上饶、制造在鹰潭” 的铜产业双极格局,成为国内铜产业链最完整、规模最大的省份之一。
上饶是江西铜资源的核心聚集地,其铜金属储量超过 1000 万吨,巅峰时期占全国储量的 1/3 以上。早在 1979 年,国家在江西布局铜基地、设立 “六矿两厂” 时,就有 3 个矿选址上饶。依托丰富的铜矿资源,有色金属产业已成为上饶的第一大主导产业,2023 年该产业规上产值占全市工业比重超 40%,营收突破 2100 亿元,成为拉动当地经济增长的核心引擎。
与上饶的 “资源优势” 不同,鹰潭的核心竞争力体现在铜加工制造领域。作为江西铜业集团的总部所在地,鹰潭的炼铜产业起步于 1979 年 —— 当年,作为国家 “六五” 计划重点工程的贵溪冶炼厂正式投建,并从日本引进了国内第一台闪速炉,这一举措直接将我国炼铜技术推向世界先进水平,也为江西铜业集团的成立奠定了基础。
经过四十余年发展,鹰潭已成为全球重要的铜加工基地。2023 年,鹰潭铜产业营收达 4600 亿元,占全国铜工业总营收的 15%,相当于全市 GDP 的 3.3 倍;铜材产量达 646.7 万吨,位居全国第一,产品覆盖全球 90% 以上的铜及铜合金牌号,其中银铜合金、磷铜球等产品的国内外市场占有率均排名第一。值得一提的是,鹰潭的城市发展与铜产业深度绑定,1983 年江西铜业集团成立同年,鹰潭从县级镇升级为县级市,成为名副其实的 “因铜设市、因铜兴市” 的城市样本。
2023 年,鹰潭、上饶、抚州、南昌四市联合申报的鹰饶抚昌铜基新材料集群,成功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名单,这也是全国铜行业唯一的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标志着江西铜产业已从 “规模扩张” 转向 “高质量发展” 的新阶段。
事实上,铜产业的崛起只是江西资源优势的一个缩影。在有色金属领域,江西堪称名副其实的 “全科生”:宜春凭借约占全国 40% 的锂云母储量,成为国内 “锂都”,2021 年碳酸锂产量超 8.1 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 1/4 以上,吸引了宁德时代、比亚迪、赣锋锂业等行业龙头纷纷布局;赣州大余县的钨矿储量占全球 60%,是公认的 “钨都”;同时,赣州也是国内重要的 “稀土之都”,稀土产业规上营收占全国 1/3。
根据 2018 年的数据,江西已查明资源量的矿产达 153 种,其中 80 种矿产的保有资源量排名全国前十。在由钨、稀土、金、银、钽、铀、铜组成的有色金属 “七朵金花” 中,江西唯一缺失的矿产资源仅有石油。这种全面且稀缺的矿产资源结构,让江西具备了其他省份难以复制的优势 —— 与化石能源不同,稀土、铀、铜等资源均与未来科技产业高度契合,为江西在新能源、人工智能、高端制造等领域的布局提供了坚实基础。


三、破局之路:从 “资源依赖” 到 “产业突围”

尽管江西在铜产业领域已形成显著优势,但要实现从 “资源大省” 到 “产业强省” 的跨越,仍需突破两大核心瓶颈:一是资源供给的 “对外依赖”,二是产业价值的 “低端锁定”。
从资源供给来看,江西铜业虽坐拥德兴铜矿这一国内最大在产铜矿,但与国际矿业巨头相比,资源储备仍存在明显差距。2023 年,紫金矿业通过 “全球揽矿” 战略,在全球范围内掌控的铜矿资源量达 1.1 亿吨,其中刚果(金)卡莫阿铜矿、塞尔维亚丘卡卢铜金矿等海外矿区,单个矿区资源量均达千万吨级别;而同期江西铜业保有的铜金属资源量仅为 889.91 万吨,且主要依赖德兴铜矿。
这种资源储备的差距,背后反映的是我国铜产业的整体困境。美国资源调查局 2021 年数据显示,全球铜储量约为 8.8 亿吨,主要分布在北美、拉丁美洲和中非地区,我国铜储量仅排名第九。尽管 2021 年以来,我国实施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4 年间新增铜资源储量超 3000 万吨,但作为全球最大的铜消费国和净进口国,我国年均铜消费量占全球 50% 以上,外采度已连续十年超过 85%。这意味着,仅依靠 “自家有矿”,已难以满足国内铜产业的长期发展需求,“走出去” 参与全球资源竞争,成为江西铜业等国内企业的必然选择。
从产业价值来看,江西铜产业目前仍处于 “大而不强” 的阶段。以盈利能力为例,2024 年上半年,紫金矿业归母净利润达 232.9 亿元,是江西铜业的 5.6 倍。这种盈利差距的核心原因,在于江西铜产业仍以冶炼、初级加工为主,高附加值的下游产业布局相对滞后。对于江西而言,资源只是产业发展的 “上半场”,如何从 “卖原材料” 转向 “造高端产品”,延伸产业链、提升附加值,才是决定未来发展高度的关键。
在这一领域,江西的 “锂都” 宜春已提供了成功样本。2021 年,宁德时代宣布在宜春投资 135 亿元建设新型锂电池生产制造基地,规划产能 50GWh,这一举措直接推动宜春锂电产业链从 “采矿选矿” 向 “电池制造” 升级,极大提升了当地的产业附加值。此后,比亚迪、赣锋锂业、国轩高科等企业纷纷跟进,形成了覆盖 “锂矿开采 — 碳酸锂生产 — 锂电池制造” 的完整产业链,推动宜春锂电新能源产业营收迅速突破千亿元大关。
类似的案例在江西并非个例。上饶的光伏产业崛起,同样得益于龙头企业的带动。2006 年,晶科能源看中上饶丰富的硅矿资源,选择在此落地生根。此后,越来越多的光伏企业在上饶集聚,形成了从硅料、硅片到电池、组件的完整产业链,2023 年上饶光伏新能源产业营收突破 1500 亿元,成为仅次于有色金属的第二大支柱产业。
对于鹰潭、上饶这两座 “铜都” 而言,宜春和上饶光伏产业的发展路径,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当前,随着 AI、新能源汽车等产业对高端铜材需求的激增,江西铜产业正迎来向高附加值领域突破的窗口期 —— 无论是数据中心所需的高精度铜互连材料,还是新能源汽车用的电磁扁线、高压线束,都具备广阔的市场空间。如果能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吸引更多下游高端制造企业落地,江西铜产业有望实现从 “规模领先” 到 “价值领先” 的跨越。
从更宏观的视角来看,江西的资源突围战,不仅关乎一个省份的经济发展,更关乎我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竞争力。在科技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下,稀土、铜、锂等战略资源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江西作为国内重要的战略资源储备基地,其产业升级的每一步,都将对我国在新能源、人工智能、高端制造等领域的布局产生深远影响。
对于曾被调侃为 “阿卡林省” 的江西而言,铜价的狂飙或许只是一个开始。如何抓住这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机遇,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竞争优势,打破 “环江西万亿 GDP 城市带” 的困境,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仍是江西需要持续探索的命题。但可以肯定的是,随着铜、锂、稀土等战略资源在全球产业链中地位的不断提升,手握 “金饭碗” 的江西,已站在了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新起点上。

推荐金融财经

苏公网安备 11011xxxxx号 苏ICP备202519261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