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更令人唏嘘的是,这场财富崩塌本可避免。只要继承人做一件最普通的事:把遗产投入多元化美国公司股票组合,每年只花 2%。按照这个方案,如今每一位在世继承人,都该手握超 50 亿美元的财富。
范德比尔特家族的故事,不是个例,而是贯穿历史的 “财富魔咒”。我国古语 “富不过三代”,网上流传的 “靠运气赚的钱,凭实力亏掉”,都在为这个魔咒作注。在这个财富神话频现又速朽的时代,我们更该追问:为什么创造财富容易,守住财富却难如登天?
数据揭底:1900 年的百万富翁后代,去哪了?
《经济学人》年度最佳图书的中文版《消失的亿万富翁:更好的投资、财务决策指南》,用一组扎心的数据,撕开了 “财富传承” 的真相。

但 2022 年《福布斯》的统计显示,美国亿万富翁总数仅 700 多名。更关键的是,这 700 多人里,几乎没人能把财富源头追溯到 1900 年的百万富翁祖先。即便把时间拉近到 1982 年首届《福布斯》400 富翁榜,如今美国亿万富翁中,也只有不到 10% 是当时上榜者的后代。
这些 “本该存在” 的亿万财富,到底去哪了?难道是投资环境太差?答案恰恰相反 ——1900 年到 2022 年,美国股市年回报率高达 10%,这是堪称 “黄金” 的投资周期。
真正的问题,出在财富拥有者自身。作者尖锐指出:这些最富有的家庭,始终没做出明智的投资和消费决策。他们常犯的错,总结起来就四类:
- 风险把控失衡,要么承担过多风险赌一把,要么过于保守错失机会;
- 支出无度,消耗速度远超财富增值速度;
- 财富波动时不会调整支出策略,赚时挥霍、亏时恐慌;
- 最致命的,是没有一套连贯、理性的财务决策框架。
持富革命:从 “买什么” 到 “买多少” 的思维翻转
提到投资,我们最先想到的问题永远是 “买什么”—— 买股票还是债券?买黄金还是房产?追科技风口还是投价值洼地?但《消失的亿万富翁》的作者,用自己的血泪教训告诉我们:这是从一开始就搞错了重点。本书两位作者,都曾是华尔街 “栽过大跟头” 的人。
- 维克多・哈加尼,是对冲基金 “长期资本管理公司”(LTCM)创始合伙人。LTCM 由顶尖交易员和两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组建,最初几年年化回报率超 40%,堪称 “印钞机”。但 1998 年金融危机中,公司轰然倒塌,维克多个人损失达九位数。
- 詹姆斯・怀特,在 2008 年金融危机中,因投资自己工作的对冲基金,赔光了大部分个人财富。
由此,书中提出了最核心的革命性观点:投资中,“买多少” 远比 “买什么” 重要。
- 选了不好的投资,只要控制好规模,损失有限,还有东山再起的机会;
- 选了绝佳的投资,但投入过多资金,市场正常波动就能让你血本无归,直接出局。
- 面对好投资,该投入多少资金?
- 当下和未来,该支出多少财富?
- 该花多少钱,为 “黑天鹅” 事件买保险?
决策罗盘:用 “期望效用框架” 对抗人性弱点
为什么普通人面对 “多少” 的问题时,总容易犯错?书中一个 “抛硬币实验”,把人性弱点暴露得淋漓尽致。实验规则很简单:给你 25 美元,抛一枚 60% 概率正面朝上的硬币,30 分钟内可任意下注,赌正反面,最终账户余额就是报酬,上限 250 美元。这是个明摆着 “能赚钱” 的游戏,参与者还是金融专业大学生和资产管理公司分析师。
但结果却让人瞠目结舌:
- 超过 30% 的人亏掉本金;
- 超过 25% 的人彻底破产,输光所有钱;
- 只有 20% 的人达到 250 美元收益上限,而理论上,用合理策略的人,90% 以上都该达标。
而《消失的亿万富翁》给出的解决方案,是近 300 年哲学家、经济学家和数学家共同构建的 “期望效用最大化决策框架”。
这个框架的核心思想很简单,源于丹尼尔・伯努利的洞察:财富增加带来的幸福感(即 “效用”)是边际递减的。比如,从 0 赚到 100 万的幸福感,远大于从 1 亿赚到 1 亿零 100 万。
所以,做财务决策时,我们追求的不该是 “货币收益最大化”,而是 “期望效用最大化”。具体来说,就是要:
- 评估决策可能带来的所有结果;
- 判断这些结果发生的概率;
- 把货币结果转换成对应的 “效用”;
- 选择总期望效用最高的方案。
当然,它不是 “预测未来的神器”,只是简化复杂现实的工具。但就像 “到期收益率” 能帮我们比较债券,它能让我们更清晰、一致地评估不确定的决策。

落地实践:4 个策略,构筑穿越周期的财富城堡
理解理论只是第一步,《消失的亿万富翁》最珍贵的,是把理论拆成了可落地的实践策略,帮你搭建全方位的财富管理体系。
1. 找到你的 “默顿比例”
书中反复强调 “默顿比例公式”,它能根据投资的预期回报、风险,以及你的个人风险承受能力,算出最优投资规模。就像给投资组合找 “黄金分割点”,避免 “投太少赚不到” 或 “投太多亏不起” 的陷阱。2. 规划终身支出与代际传承
它不只谈 “短期投资”,更聚焦 “长期财富规划”:- 退休后如何平衡支出与投资?
- 怎么制定策略,让财富能传给下一代?
- 如何应对 “长寿风险”,确保活到 100 岁也有钱花?
3. 应对真实世界的复杂问题
书中还解决了很多 “接地气” 的实际问题:- 如何评估 “人力资本”(你自己赚钱的能力),并纳入财富版图?
- 没有绝对 “安全资产” 的时代,该怎么投资?
- 税收、期权策略该如何搭配使用?
4. 拥抱风险,而非对抗风险
全书贯穿一个核心理念:风险是生活的一部分,无法消灭。好的决策框架,不是 “躲着风险走”,而是 “科学管理风险”—— 在承认不确定性的前提下,做符合长期利益的选择。
终极答案:投资认知,才是永不亏损的 “资产”
为什么亿万财富会消失?为什么 “富不过三代” 成了魔咒?本质上,是财富增长速度,远超个人认知的成长速度。当你无法理解、驾驭自己拥有的财富时,财富就会变成诅咒。那些消失的亿万富翁,不是输给了市场,而是输给了自己 —— 未经审视的直觉、摇摆的决策、对风险的误判。而《消失的亿万富翁》,就是打破这个魔咒的 “持富圣经”。它帮我们完成思维升级:从痴迷 “买什么”,转向思考 “买多少” 这个更根本的问题。
作者说,希望年轻时的自己能读到这本书,这样就能避免那些代价高昂的错误。而现在,我们能站在他们的肩膀上,汲取用真金白银换来的教训。
最后想强调:赚钱可能需要运气,但守富和传富,必须靠智慧。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最可靠的投资,就是投资自己的大脑,升级决策系统。就像本杰明・富兰克林说的:“对知识的投资,具有最佳的回报。”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不懂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