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广东 “电荒” 背后:为何要跨省寻找 “超级充电宝”?
作为中国经济、工业、人口三料第一大省,广东的用电需求早已突破 “省级体量”,走向 “国家级规模”。
- 用电缺口达千亿度:2024 年广东全年用电量达 9121 亿度,与日本全国用电量基本持平。即便自身核电、风电、火电齐发力,年发电量超 7000 亿度,仍有超 2000 亿度的巨大缺口。
- AI 时代提前 “储电”:作为人工智能产业第一省,广东未来将面临 AI 算力带来的爆发式用电需求。仅靠现有电力供应,难以支撑数字经济的长期发展,必须提前布局外电引入。
- “西电东送” 升级需求:此前广东外电主要依赖云南、贵州、广西等水电大省,但随着自身需求增长,急需新的能源供应地。而水能潜力超万亿度的西藏,成为最佳 “新搭档”。
二、西藏 “破局” 关键:从 “能源沉睡” 到 “电力输出” 的逆袭
长期以来,西藏因开发难度大,年发电量不足 200 亿度,如今却能扛起 “西电东送” 新角色,核心在于两大优势的释放。
- 清洁能源储量 “冠绝全国”:西藏水能潜在蕴藏量达 210GW,理论年发电潜力超万亿度,且全部为清洁能源,完美契合 “双碳” 战略。即便仅开发三分之一,也能形成数千亿度的年发电规模。
- 超级工程密集落地:从总投资超 1 万亿、年发电量约 3000 亿度的雅江下游水电工程,到此次藏粤直流对接的玉曲河、察隅曲等 “水风光一体化” 基地,西藏能源开发已从 “规划” 进入 “实操” 阶段,未来电力输出能力将持续爆发。
三、藏粤直流:一条 “电力天路” 的多重突破与价值
藏粤直流工程绝非简单的 “输电线路”,而是集技术突破、经济拉动、区域协同于一体的超级项目。
1. 技术上:攻克世界级难题
工程跨越青藏高原、横断山脉、十万大山三大地理阶梯,需解决高海拔施工、电网薄弱地区并网、远距离电力消纳等难题,建成后将成为世界输电能力最强、技术水平最先进、投资规模最大的直流输电工程。2. 效率上:实现 “电力闪送”
尽管线路全长 2600 多公里(超北京到深圳的距离),但依托特高压技术,西藏电力最快仅需 9 毫秒(0.009 秒)就能抵达大湾区,比日常说话的语速还快。3. 经济上:2000 亿投资激活双重价值
- 对西藏:项目直接投资 532 亿元,配套电源投资超 1500 亿元,合计总投资达 2000 亿元,高峰期可带动 10 万余人直接就业,为西藏经济注入长期增长动力。
- 对广东:2029 年项目建成后,西藏每年将输送 430 亿度电,相当于 3 个多三峡工程对粤的年送电量(三峡每年向粤送电约 100 亿度),直接填补用电缺口。

四、格局重塑:从 “单向帮扶” 到 “双向共赢” 的新起点
过去,广东作为西藏最大的对口帮扶省份,双方更多是 “单向支持”;如今,能源联动让这种关系变成 “双向奔赴”,彻底改写区域发展逻辑。
- 西藏:摆脱 “最弱省” 标签的契机:除了藏粤直流,川藏铁路(3000 亿级)、新藏铁路(4000 亿级)、滇藏铁路(规划中)、中尼铁路(推进中)等超级工程密集落地。短期看,大基建直接拉动投资;中长期看,能源输出、交通改善将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助力西藏 GDP 增速持续领跑,逐步摆脱经济垫底局面。
- 广东:锚定 “创新驱动” 的能源保障:对于早已告别 “投资驱动” 的广东而言,稳定的清洁能源供应,是其抢抓第四次科技革命、实现 “再造一个新广东” 目标的关键支撑,让创新发展没有 “电力后顾之忧”。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国民经略 (ID:guominjingl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