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身智能融资潮:热潮背后的 “急” 与 “动”​

收录于 金融财经 持续更新中
一场 “创造历史” 的直播与疯狂的股价7 月 9 日上午 10 点,换上防尘服走进富临精工位于绵阳南郊的工厂车间,这片占地约 150 亩的产业园,作为全国最大的汽车零部件生
一场 “创造历史” 的直播与疯狂的股价
7 月 9 日上午 10 点,换上防尘服走进富临精工位于绵阳南郊的工厂车间,这片占地约 150 亩的产业园,作为全国最大的汽车零部件生产基地之一,每年能为比亚迪、上汽、蔚来等 60 多家主机客户,生产大量汽车零部件。2024 年,产线拓展至具身智能领域,开始生产机器人关节。​
而这里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其被具身智能视为完美的商业落地场景。因需保证工人健康,车间恒温通风、配发隔音耳塞且有安全负责制,机器人员工则无需顾虑这些 “不适”。​
当天下午,四台智元机器人自研的 A2-W 轮式机器人完成持续作业,帮助搬运 800 多个物料箱。这被称为 “全球首次” 有 “通用具身机器人” 在工业现场、有 “直播见证” 的情况下完成 “常态化作业”。智元机器人通用业务部总裁王闯参与其中,还负责测试 “人员避障”。​
王闯对该场景充满信心,认为若能做好,市场容量足够大。但直播间观众更关注前一天的消息:科创板上市公司上纬新材公告,智元机器人将收购公司约 67% 股份,控股股东变更,智元创始人邓泰华成为实际控制人。​
尽管智元强调并非借壳上市,但 150 亿估值的超级独角兽、热门赛道及并购红利窗口期,让市场充满想象。上纬新材股价从 7.85 元,17 个交易日冲高至 110.48 元,涨幅 1400%。​

7 月融资潮:密集且 “特殊” 的轮次​
这只是具身智能产业 7 月 “平常的一天”。智元直播前后两天,6 家具身智能初创公司官宣 “亿元” 级别以上融资:星动纪元近 5 亿元,云深处和跨维智能数亿元,小雨制造 “亿元级”,星海图超 1 亿美元,它石智航 1.22 亿美元。​
这些融资事件的轮次引人关注:它石智航 7 月的 “天使 + 轮”,不带加号的 “天使轮” 在 2025 年 3 月,以 1.2 亿美元创中国具身智能行业天使轮最大融资额纪录;星海图完成 “A 轮系列融资” 中的 “A4 轮及 A5 轮战略融资”,最新轮次估值较年初增长超 3 倍;众擎机器人 7 月下旬官宣 “Pre-A++” 和 “A1” 轮,其 Pre-A 在 2025 年 4 月完成。​
投中嘉川 CVSource 数据显示,2025 年前 7 个月具身智能赛道融资事件 123 起,上亿规模 46 起,形成 “融资潮”。这些轮次中的 “+”“Pre-”“数字编号” 等,体现出行业的 “急”。​


融资轮次 “特殊” 的背后​
通常,创投双方按财务数据、估值金额定义轮次,财务和估值数据至少翻倍才是 “标准的新一轮”。而 “+”“Pre-”“字母 + 数字编号” 的大量出现,指向三种可能:​
  • 企业资金需求大,在核心财务数据和估值模型变化不大时启动新融资;​
  • 同一轮次引进多位投资方,因资金属性不同合规流程不同,分批公布;​
  • 企业为提升品牌辨识度,通过特殊轮次吸引市场注意力。​

这三种情况常见于买家多、共识强、政策利好的赛道,与低空经济、自动驾驶等融资潮有相似之处,但本轮融资潮有两个鲜明特点:​
  • 此前 “特殊轮次” 多集中在后期轮次,本轮则在 A 轮及更早轮次,类似 2022 年前后的生物医药赛道;​
  • 此前融资事件多 “一次一件” 官宣,本轮部分企业同时官宣两轮或多轮,一些投资方也同一天官宣多笔同赛道融资。​

此外,一些不缺资金和落地场景的具身智能企业也在此时融资,如追觅创投孵化的魔法原子,距上次融资不到半年又获数亿元;投资方多元化,产业资本、高校基金、VC/PE、政府引导基金等均有参与,且不同属性投资方常出现在同一融资事件中,星海图的融资就是典型例子,连徐新都参与其中。​

融资潮的 “热” 源与推动者​
这轮融资潮的兴起,“热点” 是影响因素之一。2024 年下半年具身智能曾降温,后因春晚人形机器人表演等事件再次升温。但 “热点” 并非主导,它实际是 “大模型投资潮” 的延续。​
SEE Fund 在大模型创业潮时就关注具身智能,只是当时市场注意力被大模型吸引。2024 年下半年大模型市场稳定后,投资人需寻找新前沿方向。Deepseek 的爆火展现中国科技行业 “工程思维” 优势,具身智能同样能放大该优势,成为资本市场新主题。​
联想创投 2023 年就看好具身智能,认为 Transformer 框架能改善模型在物理世界的泛化能力,下半年连续投资多家。华兴资本也认为,2025 年模型能力大幅提升,机器人是其最佳应用体现,且提升速度超预期,虽缺乏量化估值指标,但有可预见的确定性,值得提前布局。​
洪泰基金提到,具身智能 “人才密集型” 底色浓,模型训练成本低,让更多机构有机会参与,吸引跨界投资人。​
华兴资本调查显示,33% 的投资人关注 “AI 科技及应用”,19% 关注 “具身智能 / 人形机器人”,相关产业链也受关注,且 2025 年上半年出手超过 5 次的人民币及双币基金比例上升。这表明本轮融资潮由资本端主导,投资人认为具身智能市场格局会更分散多元,将诞生不同类型和商业模式的公司。​

(图源:华兴资本)


投资人们的疑虑与分歧​
朱啸虎曾表示对具身智能商业化前景看不清,认为其 “共识高度集中、估值上涨太快”,选择退出。但这一观点受质疑,松延动力在其退出后估值大幅上涨。​
世航智能的融资也显示,不少投资者认为机器人赛道重点是场景。创业者对朱啸虎的观点多不置可否,一位创业者表示 “不如直接去问问朱啸虎”。​
SEE Fund 今年出手减少,希望看到更有新意的东西,但不认为具身智能仍在讲故事,亦庄机器人马拉松推动行业 “批量走出实验室”。真正影响投资人 “出手” 的是企业需展示完成任务、实现现金流收入的能力。​
具身智能企业会务实规划现金流,目前投入水平和效率下,部分公司现金流储备能支撑多年,这轮融资潮是 “防御性的融资潮”,因软硬结合有不确定性,需足够资金应对。​
投资人对具身智能存在分歧,但长期愿景一致,分歧在于技术路径、落地应用方式等。王秋更偏好产业背景团队,认为其判断更强。绿洲资本也表示,大家认同具身智能是必然方向,只是在路径等方面有讨论。​
李子越对现状乐观,认为投资人基于自身认知选择,目前未出现技术和模式快速收敛的迹象,具身智能成为符合 “技术迭代” 主题且适应 “市场经济” 规则的合格投资主题。

推荐金融财经

苏公网安备 11011xxxxx号 苏ICP备202519261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