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航 38 岁安全员体测猝死:3000 米考核中倒下,公司成立工作组善后

收录于 金融财经 持续更新中
10月30日上午,南方航空湖北分公司一场看似常规的航空安全员体能考核,最终以悲剧收场。一名38岁的男性安全员在3000米跑步测试中突发疾病,虽经现场航医、机场急救中心及医院全力
10月30日上午,南方航空湖北分公司一场看似常规的航空安全员体能考核,最终以悲剧收场。一名38岁的男性安全员在3000米跑步测试中突发疾病,虽经现场航医、机场急救中心及医院全力抢救,仍于次日不幸离世。这起猝死事件犹如一块巨石,投入社交媒体的舆论场,不仅引发公众对年轻生命逝去的哀悼,更将航空从业者的职业健康保障问题推向聚光灯下。


事件发酵:体能考核标准引争议

事件发生三天后,南航湖北分公司于11月2日通过官方微博发布情况说明,确认了事件经过,并表示已成立专项工作组协助家属处理后续事宜。然而,这份迟来的说明并未平息舆论争议。作为保障飞行安全的关键岗位,航空安全员肩负客舱安全检查、突发事件处置等重要职责,其体能素质确实关乎航班安全——根据2017年施行的《公共航空旅客运输飞行中安全保卫工作规则》,航企需确保安全员具备良好体能与心理素质。0
但公众的质疑点在于,现行考核标准是否存在"一刀切"的僵化问题?38岁正值壮年,为何会在常规体测中突发意外?不少网友在社交平台提出追问:"体测的初衷是保障安全,但不能以牺牲员工生命为代价""是否存在日常训练强度过载,或健康隐患未被及时排查的情况?"更有业内人士匿名指出,航空安全员长期面临高强度执勤、跨时区飞行导致的生物钟紊乱,再叠加频繁且严苛的体能考核,容易形成"隐形过劳",为健康埋下隐患。


业绩反差:复苏曙光下的品牌阴霾

这起悲剧的发生时机,恰好与南航业绩的"回暖信号"形成强烈反差。在经历长达四年的亏损泥潭后,南航今年三季度终于交出亮眼成绩单:单季营收514亿元,同比增长3%;归母净利润38.4亿元,同比激增20%,创下2020年以来最佳季度表现。前三季度累计归母净利润达23亿元,同比增长17.4%,营收规模也突破1376亿元。这份业绩报告本应成为航企走出行业寒冬的标志性事件,却因安全员猝死事件蒙上阴影。
值得注意的是,这并非南航今年首次因员工问题陷入舆论漩涡。9月,旗下明星飞行员、网红博主"燃烧的陀螺仪"被传遭公司要求删除全部视频作品,虽最终以"问题解决"收尾,但已引发公众对航企内部管理的关注。而此次猝死事件,直接将"业绩增长与员工权益平衡"的命题摆到台面上。


深层挑战:偿债压力下的可持续发展考题

表面光鲜的业绩背后,南航仍面临不小的经营压力。截至今年三季度末,公司有息负债高达1279.11亿元,有息资产负债率维持在37.74%的高位,货币资金与流动负债之比仅为16.14%,短期偿债能力偏弱。国金证券报告也指出,三季度暑运期间公商务需求疲软导致票价同比下降,单位座公里营收下滑2.6%,盈利复苏基础仍需巩固。
在"保业绩"与"保安全"的双重压力下,南航如何破局?业内专家认为,航企不能将员工健康视为"成本项",而应看作"核心资产"——安全员的体能与状态直接关系飞行安全,忽视职业健康保障不仅会引发舆论危机,更可能对运营安全造成潜在威胁。当前,南航亟需在三方面发力:一是重新审视并优化安全员体能考核体系,建立个性化健康监测机制;二是合理调配执勤强度,缓解员工"隐形过劳"问题;三是在成本控制与权益保障间找到平衡点,避免因短期业绩压力牺牲长期可持续发展。
截至发稿,《BUG》栏目以投资者身份致电南航证券部,相关工作人员仍表示"需向其他部门了解情况"。对于这家正处业绩复苏关键期的航空巨头而言,如何尽快给出负责任的调查结果与改进方案,不仅关乎一个逝去生命的尊严,更关乎其在公众心中的品牌信任度。

推荐金融财经

苏公网安备 11011xxxxx号 苏ICP备202519261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