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房能找 “专业公司”?揭秘楼市灰色产业链,买房人真能吃到 “后悔药”?

收录于 金融财经 持续更新中
在楼市告别单边上行时代后,购房者、退房公司与开发商之间围绕 “退出权” 的博弈逐渐白热化。房价下跌、资金短缺、房屋烂尾等问题,让退房需求激增,催生出以 “
在楼市告别单边上行时代后,购房者、退房公司与开发商之间围绕 “退出权” 的博弈逐渐白热化。房价下跌、资金短缺、房屋烂尾等问题,让退房需求激增,催生出以 “不成功不收费” 为噱头的退房产业,但该行业游走于灰色地带,暗藏多重风险,也折射出楼市调整期的制度漏洞。


购房者困境:退房无门,寄望第三方

楼市下行期,众多购房者陷入退房难的困境,从自行维权到委托专业机构,每一步都充满阻碍。
  • 重庆的吴琦为置换学区房交了 15 万元定金和首付,后因老房难卖、新房学区宣传不符想退房。自行向住建委投诉需举证,而她买房时未留存证据;委托律师先交 3000 元前期费用,最终却因 “证据不足” 无果,费用也无法退还。
  • 西安的王珂买房后,房价数月内下跌十多万元,想拿回 26 万元定金和首付遭拒。广西一位消费者仅 1 万元定金,抱着 “退不回就当买教训” 的心态尝试退房。
  • 多数购房者在自行维权失败后,才将退房公司视为 “最后一根稻草”,即便需支付高额服务费,也愿 “死马当活马医”。



退房产业:需求催生,运作方式暗藏风险

市场需求推动下,退房公司快速发展,通过社交媒体获客,却以信息不对称盈利,运作模式存在诸多问题。

产业现状与获客

  • 退房公司主要分两类:一类是提供咨询服务的公司,经营范围含房地产经纪、咨询等;另一类是明确律师或律所身份的机构,多在小红书等平台运营账号,以 “成功案例” 吸引客户。
  • 四川精伦律师事务所的胡川山两年处理近百起退房案,他表示,楼市下行期退房需求集中,行业才得以发展,而楼市景气时几乎无生存空间。

运作方式与收费

  • 退房方法有四种:发律师函指出开发商违规点(如宣传不符、定金未入监管账户),70% 案件可在此阶段解决;指导客户投诉(部分从业者认为投诉可能反拖进度);提起诉讼(因成本高不被推荐);“找关系”(多针对地方小型房企,过程神秘且涉嫌违规)。
  • 收费标准差异大:咨询加律师函 1000-2000 元;计时指导每小时 200-1000 元;诉讼代理按案件或风险收费,风险收费不超回款 18%;而 “找关系” 或复杂案件收费可达回款 45%,为市场最高水平。

行业隐患

  • 信息不对称:部分公司仅靠线上投诉操作,不实地勘察,却包装成 “专业渠道”,接单后若没把握便敷衍客户。
  • 合同陷阱:合同中常模糊 “退房成功” 定义,对解约、续约无明确规定,部分公司甚至在客户提前解约时索要费用,或因 “客户不配合” 威胁起诉。
  • 法律与安全风险:非律所类公司可能无诉讼代理资质,将案件转包抬高成本;更有甚者可能泄露客户信息,或因 “找关系” 涉及行贿,让客户卷入违法事件。


三方博弈:购房者、退房公司与开发商的拉扯

退房过程中,购房者与退房公司难以建立信任,开发商也设下防御,三方矛盾不断。
  • 购房者与退房公司的博弈:湖北的张宇委托退房公司后,发现对方仅靠投诉且回复敷衍,后开发商提出退 15 万元,他想解约却被要求付劳务费,期间名下还出现大量无效投诉,反而拖延退房进度。
  • 开发商的应对:上海头部房企在签约时明确告知定金不退,将项目不利因素书面化并让客户签字录像;三四线城市小开发商因制度不完善,更易被退房公司找到违规点。
  • 律师观点: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郜松江指出,退房公司利用购房者信息差盈利,正规法律服务合法,但部分公司超范围经营,增加购房者成本。


制度探索:“无理由退房” 难落地,政策多为噱头

面对购房者对 “退出权” 的需求,部分城市尝试推出 “购房冷静期”,但实际效果有限,未从根本解决问题。

地方尝试与局限

  • 2023 年北京房山区 38 个楼盘承诺,签正式合同前退房 30 天内退定金;2025 年初长沙县、宜昌推出 “七天无理由退订”,仅十几个楼盘响应。
  • 上海易居研究院副院长严跃进认为,此类政策能缓解购房者资金安全担忧,但上海头部房企高管直言,短期 “无理由退房” 多为促销噱头,且易扰乱市场。

法律与概念混淆

  • 法律层面无 “无理由退房” 规定,仅开发商违约(如房屋质量问题、擅自改规划)或存在欺诈时,购房者可合法退房。
  • “退订” 与 “退定” 不同:政策承诺退的多是 “订金”(可协商退还),而非具备担保效力的 “定金”(贸然退房不退),实际操作中常被混淆,引发纠纷。
 

(应采访对象要求,文中王珂、李敏、吴琦、张宇、王楠为化名。实习生叶静怡对此文亦有帮助)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财经杂志

推荐金融财经

苏公网安备 11011xxxxx号 苏ICP备202519261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