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廊坊,更是河北诸多城市中格外特殊的一个。它虽隶属于河北,却因地处京津走廊中点,顺理成章地承接了北京、天津相当一部分行业的人流与物流转移。
若说河北城市想 “赚大钱”,多半要在自身传统产业之外,设法吸引京津的经济外溢。但实际上,扣除京津强大的虹吸效应后,真正能落到河北城市手里的外溢红利,其实并不算多。
我们会发现,河北多数城市都在深耕制造业特色:唐山是钢铁之城,保定是汽车之城,发展路径颇像 “迟到版” 的苏南模式。
但廊坊却走出了截然不同的路子。即便京津外溢红利有限,可夹在两大直辖市中间的区位,让它成为京津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承接产业转移与配套服务方面,取得了罕见的成功。
与其他主打制造业的河北城市不同,廊坊有一个鲜为人知的特长 —— 算力。
一、这么近,才能那么快
一个关键原因是,数据中心个个都是 “电老虎”:一个 100 兆瓦的数据中心,耗电量就相当于 10 万户家庭的总用量。2021 年,全国数据中心耗电量高达 2166 亿千瓦时,是同期三峡大坝发电量的 2 倍。
随着人工智能、云计算技术的发展,数据中心早已成为用电大户▼

这也正是数据中心难以在一线大城市大规模部署的原因:一线城市本身用电紧张,还得靠 “西电东送” 工程补足缺口。
因此,许多数据中心选择建在贵州、宁夏、内蒙古等中西部省份,核心原因就是这些地方电价更低。
不过,数据中心也并非越偏远越好。距离用户和数据源越远,算力服务的时延就越大。而车联网、AR/VR、智慧城市、实时渲染等领域,对算力时延的要求极为苛刻。
为此,中国围绕粤港澳、长三角、京津冀三大城市群布局的数据中心集群,分别选址韶关、芜湖、张家口、廊坊等地 —— 正是为了兼顾用电需求与算力时延,做到两手抓、两手硬。
类似地,美国得克萨斯州的达拉斯、休斯顿、奥斯汀等中心城市,数据中心也多建在周边卫星城,近距离服务核心城市。比如特斯拉正在建设的数据中心,就位于奥斯汀市郊,距离其总部不远。
与之相似,以廊坊为代表的河北城市,很早就开始布局数据中心。
相较于内蒙古和林格尔、乌兰察布,以及宁夏中卫的数据中心,廊坊的数据中心网络时延更低:从廊坊到北京的时延仅 2~3 毫秒,从内蒙古过来需 5 毫秒左右,宁夏则可能要 8 毫秒。
“近”,正是廊坊数据中心最大的优势▼

虽说 1 秒等于 1000 毫秒,人眨一下眼睛都要 120~200 毫秒,但对于金融等对时延要求极致的行业,几毫秒的延迟就可能让盈利交易变成亏本,还会造成海量资金结算滞后。
这便是廊坊紧邻京津的核心优势。
二、廊坊,中国小得州?
截至 2024 年,廊坊已拥有 30 个正在运营的数据中心,运行标准机柜 31.6 万架,总算力规模达 8559P(P 为算力单位,即每秒千万亿次浮点运算)。
在去年公布的《中国综合算力指数》报告中,河北省综合算力高居全国第一,而廊坊市在全国拥有算力中心的 302 个地级行政区中,同样位列第一。
城市算力评价前两名都在河北▼

廊坊在算力赛道上,可谓起跑早、跑得又快。
数据中心纷纷选址廊坊,归根结底还是区位优势:它距离京津极近,通信与电力基建水平高,网络时延低;同时,廊坊并非大城市,有能力承载数据中心这个 “耗电巨兽”。
与张家口相比,廊坊综合算力更强(张家口排全国第二),但张家口也有自身优势:气温更凉爽,绿电资源丰富,距离北京同样很近,还是我国 “东数西算” 工程 8 个枢纽节点之一、10 个国家数据中心集群之一。
对照地球另一端,得州的数据中心规模在全美也数一数二。规模高达 1000 亿美元的 “星门计划” 首个数据中心,就选址在距离达拉斯不远的小城阿比林,建成后预计将部署多达 40 万块英伟达 GPU 集群。

得州之所以能吸引大量数据中心,核心在于电费低廉。作为能源大州,得州石油产量占全美 1/3,天然气占 1/4,大量油气资源被用于发电,能源充沛,自然有 “底气” 支撑高耗能产业。
如此看来,廊坊颇有点 “中国小得州” 的味道:数据中心密集,紧挨着用户与数据源,电力充足且价格相对低廉,绿电占比也不低。
廊坊能把算力生意做大,根本上还是其位置决定了它能承接京津两大 “甲方” 的算力外溢需求。
三、廊坊的全方面卡位
这几年,若你在北京网购,包裹很可能会先在廊坊中转,再送到北京。2024 年全年,廊坊快递单量突破 17.18 亿件,平均每天约有 1800 万单快递在廊坊中转,其中约 825 万件会进出北京。
廊坊物流实力强劲,同样得益于区位优势 —— 它距离大兴机场仅 26 公里,还有众多铁路、高速公路、国省道过境,路网密度高,且能直达天津港、唐山港,海陆空交通一应俱全。
廊坊相当于连接京津冀的 “桥”▼

目前,廊坊已汇集 31 家主流快递企业,平时听过的、没听过的基本都能找到。此外,邮政、顺丰、京东、三通一达、极兔等头部快递企业的北方总部,也均落户廊坊。
这些快递公司选择布局廊坊,一个重要原因是廊坊承接了北京疏解的不少产业,比如物流业的分拣中心。而廊坊自身也高度重视,将物流业列为未来重点发展的产业。
《廊坊市现代商贸物流产业发展规划 (2023—2030 年)》节选(图:廊坊市人民政府)▼

除了物流公司,早年间北京动物园、大红门批发市场的几千家商户,撤离北京后也纷纷入驻廊坊,依托廊坊发达的物流业,持续服务京津冀乃至全国市场。
在河北这盘 “掏心窝子” 的发展棋局中,廊坊硬是走出了一条 “闷声发大财” 的路子。当兄弟城市还在工业发展的 “硬核剧本” 里拼搏时,廊坊已悄然切换到了 “赛博频道”。
它左手抓算力,让内蒙古、宁夏的 “云兄弟们” 望尘莫及;右手化身北方 “物流心脏”,每天吞吐千万级包裹洪流。无论是物理世界还是数字世界的 “二传手”,廊坊都当得风生水起。
廊坊的成功,像一面镜子,映照出河北城市发展的另一种可能:并非每个地方都要争当主角,当好 “最强辅助”,把 “近水楼台” 的优势榨干吃尽,将 “配套服务” 做到极致,同样能在 “散装河北” 的拼图中,成为无可替代的一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