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少年的孤注一掷:Aschenbrenner 对抗 AI 的 48 小时

收录于 前沿科技 持续更新中
当通用人工智能(AGI)的临界点被预言在 2027 年到来,资本市场正上演一场关于技术爆炸的豪赌。23 岁的 Leopold Aschenbrenner 用 15 亿美元的 AI 主题对冲基金 Situational Awar
当通用人工智能(AGI)的临界点被预言在 2027 年到来,资本市场正上演一场关于技术爆炸的豪赌。23 岁的 Leopold Aschenbrenner 用 15 亿美元的 AI 主题对冲基金 Situational Awareness LP(SALP),在半年内交出 47% 净收益的成绩单,成为这场赌局中最耀眼的名字。



技术爆炸:AGI 倒计时的产业逻辑

过去五年,人工智能的进化曲线陡峭得令人惊叹 —— 从 GPT-2 只能生成语法正确却空洞的句子,到 GPT-4 已能解答复杂数学题、通过律师资格考试、撰写商业计划书,智能的边界被不断突破。
业内研究者形成共识:当算力再提升 2 至 3 个数量级(即 100 到 1000 倍),AGI 就将出现。这意味着,再训练几个类似 GPT-5 的模型,人类就将面对一个具备自学、推理和执行综合任务能力的智能体。
Aschenbrenner 在 2024 年发表的 165 页长文《Situational Awareness》中,将这一时刻精准锁定在 2027 年,并称超级智能或将在 2030 年浮现。"人类只需要建造出第一台 AGI,之后 AI 便能自主迭代升级,一年内就能压缩人类百年的科技发展历程。"

这场智能革命绝非单纯的科研突破,而是产业、能源与资本的协同动员:
  • 芯片壁垒:训练一个接近 AGI 能力的大型模型,需要数十万张 NVIDIA H100 芯片,每张市价 3 万美元,单一模型的硬件投入轻松突破百亿美元。
  • 能源巨兽:AGI 堪称吞噬国家级电力的智能怪兽。一个拥有 10 万张高端 GPU 的训练集群,年耗电量相当于一座中型城市。微软已在美国部署水电直连的数据中心,OpenAI 则在洽谈核能合作以确保 2030 年前能源自给 ——AI 正成为工业文明中单位耗电量最大的技术。
  • 供应链重构:AGI 训练不仅依赖 GPU 和电力,液冷系统、光纤交换、数据中心建设、模型微调、法律审计、安全审查、人工反馈训练等环节,都在催生独立的工业支柱。Equinix、Digital Realty 等公司全球抢占土地建设数据中心,CoreWeave 等 AI 云基础设施公司估值已达数十亿美元。

高盛预测,到 2027 年,AI 相关基础设施的总投资将突破 1.5 万亿美元,超过 5G 和新能源领域的投资总和。正如 Aschenbrenner 所写:"超级智能的诞生不再是科研突破问题,而是一项国家级工业部署工程。"


争议天才:从学术理想主义到资本操盘手

Aschenbrenner 的人生轨迹本身就充满戏剧性。15 岁考入哥伦比亚大学,主修数学与经济学,深度参与有效利他主义(EA)社群,专注 "人类生存风险" 与 AGI 伦理研究。毕业后加入牛津大学 Global Priorities Institute,继续相关议题探索。
命运的转折出现在大西洋彼岸 ——FTX 创始人 Sam Bankman-Fried 2021 年设立的 FTX Future Fund,以支持 "有效利他主义" 理想,尤其关注 AGI 发展风险,部分研究命题奖金高达 150 万美元。牛津毕业后,Aschenbrenner 顺理成章加入该基金,却在 9 个月后遭遇 FTX 破产、SBF 被控欺诈的行业寒冬。

这场风波让他近距离目睹资本疯狂与监管缺失的后果。"FTX 的崩盘暴露了加密货币行业深层次的治理问题,不止是 SBF 个人行为。" 这一教训深刻影响了他的理念,使其在《Situational Awareness》中反复强调 AGI 监管的紧迫性,并在管理 SALP 时采用更稳健的 delta-neutral 投资框架。
2023 年,Aschenbrenner 加入 OpenAI 的 "Superalignment"(超对齐)团队,研究 AGI 与人类价值观的对齐问题。但 2024 年 4 月,他因 "向外部研究人员分享 AGI 相关备忘录" 被解雇,而他坚称内容属公开理论,仅是为寻求反馈。"我向董事会指出公司在保护模型权重和算法机密方面的安全措施不足,这引发了领导层与董事会的紧张关系。"

他的离职成为连锁反应的开端:2024 年 5 月,OpenAI 联合创始人兼首席科学家 Ilya Sutskever 辞职,Superalignment 团队另一位联合负责人 Jan Leike 随后离职,公司宣布解散该团队。外界揣测,OpenAI 正将 AGI 研发进程从公众视线转移,专注模型升级与商业化,对伦理与对齐议题保持沉默。
离职一个月后,Aschenbrenner 公开发布《Situational Awareness》,全文致敬辞职的 Ilya Sutskever。文章开篇写道:"不久之后,世界就会醒来。但现在只有几百人拥有对(AI 发展)的事态感知,而他们大多数都在旧金山的 AI 实验室里。" 这篇长文在硅谷引发轰动,获得 OpenAI 投资人 Vinod Khosla、Dell 创始人 Micheal Dell 和 Ivanka Trump 等转发支持。
这一次,Aschenbrenner 没有延续学术理想,而是转身将这份 "技术地图" 变成了 "投资战图"。


SALP 的投资战图:押注 AGI 的底层逻辑

SALP 成立伊始便募资 15 亿美元,速度之快堪称硅谷对其预言的集体下注。Stripe 创始人 Patrick 与 John Collison、前 GitHub CEO Nat Friedman、Meta 的 Daniel Gross 等硅谷核心人物不仅注资,还同意较长的资金锁定期,显露出对 SALP 的十足信心。
与多数追逐 AI 应用层的基金不同,SALP 几乎完全避开消费级 AI 赛道,将组合锁定在 AGI 的底盘产业链。截至 2025 年中,其向 SEC 披露的 13F 报告显示,主要持仓包括:
  • Broadcom、Intel(期权形式)
  • Vistra(美国电力供应商)、Constellation Energy、EQT 能源公司
  • Core Scientific(加密 GPU 矿场)、Applied Digital 等

总仓位中,半导体占比约 56%,能源占比约 28%,数据中心及冷却系统占比约 16%,这种集中布局与其长文中的理论高度吻合。
市场争议点在于,其 2025 年 Q1 业绩中,超半数收益来自 Intel 看涨期权。当时市场流传 Broadcom 或 TSMC 收购 Intel 的传闻,推动其股价飙升 40%,高杠杆期权带来倍数增长。这究竟是技术预判的成功,还是内幕消息的红利,外界众说纷纭。
值得注意的是,SALP 最重仓的并非英伟达,而是 Broadcom 和 Intel—— 这意味着其押注的不仅是 AI 热度,更是供应链结构的变化。Broadcom 是核心通信芯片、AI 互联模块的提供者,而 Intel 则在低谷期悄然推进 AI 加速器、封装工艺和代工能力,力图重掌核心技术话语权。
此外,SALP 还持有大量半导体 ETF(SMH)的 Put 期权,并做空其他可能被 AI 取代的传统行业。这种组合既体现对行业内部结构的精准认知,也展现出对市场过热潜在反噬的警觉。
沿着 Aschenbrenner 在论文中强调的 "AGI 能源化" 逻辑,SALP 同时布局了核能、电力调度与液冷基础设施提供商。2025 年上半年 47% 的收益率,远超同期标普 500 的 6% 及大部分 AI 主题基金,这既得益于对资源端企业的超前布局,也归功于复杂期权对冲结构在科技股波动周期中成功降低回撤。
除股票与期权投资外,SALP 还直接参与 AI 一级市场中早期项目的战略投资。Aschenbrenner 公开表示,更愿将 SALP 定位为 "产业投行 + 对冲基金 + 技术智库的混合体"。他拒绝对 AI 进行抽象博弈,而是押注那些最接近训练超级智能的实物资源节点 —— 从 GPU 矿场、核电合约到特殊定制数据中心公司。


与华尔街的分野:资本逻辑的重构

SALP 的投资节奏与传统金融巨头形成鲜明对比:在纽约,投行并购谈判动辄拖上几个季度,IPO 排期常达一年半,基金新策略需层层过会,最终换来中低段的两位数回报;而 SALP 三个月内完成募资,持仓集中在十只以内标的,仓位调整只针对关键技术升级。
这种集中的速度和规模,在宏观层面构成了新的壁垒。美国资本正将 AI 基建锁入本土框架:能源批文提前锁定十年期,先进封装的产能合约带有地域限制,云算力租赁签订排他性条款。其他经济体想要追赶,不仅要面对芯片出口管制,还要接受能源、模型云服务成本被先行推高的现实。这种结构如同无形的护城河,将地缘政治嵌入金融报表。
Aschenbrenner 不避讳这种力量转换,在论文和访谈中反复强调 AI 风险、国家安全与资本效率的交集 ——"如果不先占领瓶颈,未来就无法参与规则的制定。" 在这种意义上,SALP 并非普通对冲基金,更像是 "技术 - 金融 - 地缘政治" 交织的新型工具。其超额回报背后,折射的不仅是对趋势的精准判断,更是一种贴近技术和现实的宏观思维。


吹哨人还是操盘手:理想与利益的博弈

从 FTX 的教训到 OpenAI 的离职风波,Aschenbrenner 既经历过资本疯狂,也见证过增长代价。从 AGI 的 "吹哨人" 转型为资本市场的 "操盘手",他关心的核心问题始终未变,只是身份已然不同。
如今,他仍活跃在 EA 社区论坛,不时对 AGI 对齐论文发表评论,但更多时间投入基金运营与投资决策。内部传闻称,他正考虑设立长期 AI 安全研究资助项目,规模未公布,资金可能直接来自基金年度分红。
这一切让人不禁追问:在理想与利益的裂隙之间,他最终会走向何方?会像索罗斯那样,将金融作为介入全球棋局的工具,推动能源与技术的再分配?还是在资本积累到临界点后,回到实验室,继续做 AGI 安全的布道者?
在 AI 泡沫的喧嚣里,SALP 或许不是最热闹的基金,却可能是最深远的下注。它代表了罕见的冷静 —— 以及一个年轻人如何将对未来的预言,转化为资本市场里具体的赌注。
AGI 的临界点是否真会在 2027 年到来,尚未可知。但可以确定的是,在风暴真正来临之前,Aschenbrenner 已经在风暴中心埋下了筹码。未来已来,不久之后,我们将见证他押注的究竟是生产力的变革,还是又一场泡沫的序章。

推荐前沿科技

苏公网安备 11011xxxxx号 苏ICP备202519261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