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深陷混乱漩涡,马斯克真的 “放弃” 汽车业务了?

收录于 前沿科技 持续更新中
一、汽车业务陷 “双重绞杀”:销量连跌与产品荒叠加​特斯拉正遭遇成立以来最严峻的销售寒冬。2025 年第二季度,其全球汽车销量同比暴跌 13.5%,而第一季度这一数字已
一、汽车业务陷 “双重绞杀”:销量连跌与产品荒叠加​
特斯拉正遭遇成立以来最严峻的销售寒冬。2025 年第二季度,其全球汽车销量同比暴跌 13.5%,而第一季度这一数字已达 13%,连续两个季度的双位数下滑,彻底打破了过去数年的增长惯性。更棘手的是,销量压力背后是严重的 “产品荒”——Cybertruck 作为过去五年唯一的新车型,市场表现未达预期;原本被寄予 “走量” 厚望、售价 25000 美元的 Model 2,在去年被马斯克紧急叫停开发,当投资者追问重启时间表时,得到的回应却是 “重心转向无方向盘 / 踏板的 Cybercab”。​
在新品缺位的情况下,特斯拉只能选择 “以价换量”。车辆工程副总裁 Lars Moravy 直言 “月供是我们汽车最大的差异化因素”,但这一策略却遇上了整体市场的降温:据 Cox Automotive 统计,美国第二季度电动汽车整体销量下降约 7%,福特、现代、起亚等竞品同期电动车销量均大幅下滑,即便通用汽车凭借新车型实现增长,也未能扭转行业颓势。多重压力下,市场对特斯拉即将于 7 月 23 日发布的第二季度财报预期悲观 —— 分析师预测营收将下降 10%,利润跌幅更逼近 20%。​


二、内忧外患加剧动荡:高管离职与政治争议拖累品牌​
销量困境之外,特斯拉内部正经历一场 “管理层地震”。上周,负责北美和欧洲销售与制造业务的核心副手 Omead Afshar 宣布离职,而他自去年秋季上任以来,一直被视为马斯克在关键市场的 “左膀右臂”;更早之前,Optimus 人形机器人项目负责人 Milan Kovac 也突然离任。华尔街日报指出,短期内核心岗位的密集变动,不仅反映出公司内部战略执行的混乱,更可能导致自动驾驶、机器人等关键业务的推进节奏断裂。​
外部层面,马斯克的政治活动正持续反噬特斯拉品牌。这位世界首富此前为帮助特朗普当选花费近 3 亿美元,但近期却在社交媒体上与特朗普爆发两次公开争执,从 “盟友” 沦为 “互撕对象”;更早些时候,马斯克公开炮轰美国 “大漂亮法案”,进一步将企业置于政治争议的中心。对于依赖消费者信任的汽车品牌而言,创始人的争议性言论正逐渐侵蚀用户好感,成为销量之外的另一重隐忧。​

三、马斯克的 “城堡愿景”:押注自动驾驶与机器人,估值鸿沟凸显​
面对汽车业务的 “一地鸡毛”,马斯克却表现出反常的淡定。他在 4 月的投资者会议上抛出 “登山论”:“我鼓励人们不要只顾眼前道路上的颠簸和坑洼,而要仰望山上那座闪闪发光的城堡。” 在他的战略蓝图中,这座 “城堡” 并非传统汽车业务,而是自动驾驶出租车(Robotaxi)和 Optimus 人形机器人。​
马斯克的规划极具野心:他正全力推进德克萨斯州奥斯汀的自动驾驶出租车服务落地,宣称该项目未来可能为特斯拉新增 5 万亿至 10 万亿美元市值,甚至预计到 2026 年底,美国道路上将出现数十万辆完全自动驾驶的特斯拉汽车。尽管当前特斯拉近 1000 亿美元年收入中,四分之三仍来自汽车销售,但他已明确告知投资者,自己的重心已彻底转向自动驾驶与机器人业务。​
这种战略转移直接催生了特斯拉市值的 “割裂”:其当前近 1 万亿美元的估值,被华尔街分析师普遍认为是 “愿景支撑型”—— 摩根士丹利分析师 Adam Jonas 在 5 月报告中指出,多数投资者对特斯拉核心汽车业务的估值仅为每股 50 至 100 美元,而当前股价约 300 美元,意味着三分之二的市值依赖于马斯克对自动驾驶和机器人的 “承诺”,而非现实业务表现。这种估值鸿沟,既是市场对马斯克未来想象力的押注,也暴露了 “现实困境” 与 “未来期望” 之间的巨大落差。​

四、未来悬念:愿景能否填补现实缺口?​
对于特斯拉而言,当前的核心矛盾已不再是 “如何卖更多车”,而是 “马斯克的未来愿景能否及时落地,以填补汽车业务的下滑缺口”。若自动驾驶出租车未能如期实现规模化运营,或 Optimus 机器人商业化进展缓慢,支撑其高估值的 “信任基础” 可能随时崩塌;但一旦愿景落地,特斯拉或将完成从 “汽车公司” 到 “科技平台型企业” 的跃迁。这场关于 “当下生存” 与 “未来想象” 的博弈,不仅决定着特斯拉的命运,也将改写全球电动车与智能科技行业的竞争格局。

推荐前沿科技

苏公网安备 11011xxxxx号 苏ICP备202519261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