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创新的不足,正使苹果面临严峻的销量挑战。今年 1 月,Canalys 数据显示,去年第 4 季度 iPhone 在中国的出货量下降了 25%,而华为的出货量却增长了 24%。库克也曾在公开场合明确表示,中国市场缺乏 Apple Intelligence 是 iPhone 销量下滑的部分原因。与此同时,各大科技巨头围绕手机这一最大移动端 AI 入口的争夺战已经打响。若未来国行 iPhone 持续缺少 Apple Intelligence,其吸引力无疑将继续下降。
资本市场也对苹果此次发布会做出了明确反应。截至美东时间 9 月 9 日收盘,谷歌涨超 2%,Meta、奈飞、英伟达、亚马逊涨超 1%,而苹果则收跌 1.48%,较前日收盘市值跌去 500 亿美元。
硬件诚意满满,“高刷” 不再是 Pro 专属
以往,秋季发布会后,“挤牙膏” 一词常与苹果新品一同登上热搜。但今年情况截然不同,无论是 iPhone 系列、Apple Watch 系列还是 Airpod 系列,都展现出了十足的诚意。此次 iPhone 17 系列共推出 4 款机型,价格从 5999 元到 9999 元起。最令人惊喜的是,iPhone 全系屏幕都实现了 120Hz 高刷,告别了此前只有 Pro 机型才有高刷的历史。要知道,120Hz 高刷在安卓阵营早已普及到中端机型,苹果对高刷的吝啬曾备受诟病。如今这一改变,让不少用户感到惊喜,B 站百大科技博主极客湾 Geekerwan 在观看直播时就感叹:“这是近几年以来最好的标准版了。”
iPhone 系列芯片也从 A18 系列升级为 A19 系列,采用 3nm 工艺打造,拥有 6 核 CPU + 5 核 GPU,16 核神经引擎,为端侧 AI 模型配备了更大的内存带宽,性能较 A18 系列提升 20%。苹果官方表示,A19 系列的升级将为 Apple Intelligence 的运行提供更强动力。
在外观方面,iPhone 17 Pro 系列有了重大革新,苹果放弃了钛金属材质。摄像方面,iPhone 搭载了首款方形前置摄像头传感器,照片分辨率高达 1800 万像素,用户在垂直握持设备时,可选择纵向或横向模式拍摄照片和视频。合影拍摄时,新增的 “人物居中” 功能可通过 AI 自动扩展视野。此外,iPhone 还引入了 “双摄录制” 功能,允许同时使用前后摄像头进行录制。

iPhone 17 Air 还有一项重大变革,即全球范围内均采用无卡槽设计,用户不能再使用 SIM 卡,而是使用 eSIM。不过,目前国行仅联通支持该项服务,且用户需线下到运营商处开通。
除了 iPhone 系列的大幅更新,苹果在其他硬件产品上也展现出了诚意。AirPods Pro 3 加入了有机器学习算法加持的心率传感功能,以及基于 Apple Intelligence 的实时翻译功能。Apple Watch 系列不仅全系支持 5G 通信,Series 11 还上线了高血压通知功能。

消灭 SIM 卡槽,苹果早有 “预谋”
iPhone 17 Air 的无 SIM 卡槽设计,成为发布会的一大亮点,这也意味着苹果将成为国内首发 eSIM 的手机厂商。目前,国内绝大部分用户使用的是尺寸最小的 Nano SIM 卡。而 eSIM 是将一颗 SON - 8 封装格式的小芯片嵌入到手机等终端设备的电路板上。用户无需前往营业厅,通过 “空中写卡” 技术即可对 eSIM 进行远程配置。
事实上,苹果对消灭 SIM 卡槽 “蓄谋已久”。最早提出 eSIM 概念的正是苹果公司。2011 年,苹果向美国专利和商标局申请了一项虚拟 SIM 卡专利。2014 年,苹果发布自研 SIM 卡 Apple SIM,并将其嵌入到在美国和英国发售的 iPad Air 2 和 iPad Mini 3 中。
2016 年 6 月,GSMA 宣布正式发布 eSIM 规范,获得了全球超过 30 家运营商、芯片商及苹果、三星、谷歌、华为等智能手机厂家的支持。一时间,国内外科技行业纷纷布局 eSIM。2017 年,谷歌发布手机 Pixel 2 与 Pixel 2 XL,成为首款兼容 eSIM 的智能手机。同年,中国移动推出了全球尺寸最小的 eSIM NB - IoT 通信模组 M5310;上海联通联合出门问问,共同推出了国内首款支持 eSIM 的智能手表 ——Ticwatch2。
但在 eSIM 推出早期,一些不法分子利用 OTA 漏洞,通过虚假身份信息批量注册 eSIM 号码,用于电信诈骗等违法活动,导致 eSIM 在国内的发展在 2023 年进入停滞状态。
此次苹果重启 eSIM 并非毫无征兆。2025 年 6 月 18 日,新浪科技报道称,三大运营商将在今年下半年全面放开 eSIM 业务。同一天,MWCS(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海站)开幕,中国联通联合中兴、联想发布了支持 eSIM 的 Pad 产品。
无论是移动终端还是可穿戴终端等,都对 eSIM 的回归有着迫切需求。而主打 “史上最轻薄机型” 的 iPhone 17 Air,无疑为推动 eSIM 的普及提供了最佳契机。

AI 底牌仍未揭晓
此次苹果发布会在硬件层面进行了 “泄洪” 式发布,然而 AI 更新方面却乏善可陈,两者形成了鲜明对比。尽管发布会前有外媒透露,苹果 Apple Intelligence 在中国的发布计划预计在 2025 年底前上线,iPhone 17 首发无缘。但业界仍期待 Apple Intelligence 功能能成为新款 iPhone 的 “关键卖点”。然而,在此次发布会上,Apple Intelligence 几乎毫无存在感。
不过,苹果近期在 AI 方面也取得了一些进展。今年 9 月初,苹果在 Hugging Face 上全面开源了视觉语言模型 FastVLM 和 MobileCLIP2。FastVLM 是苹果自研多模态模型,在部分任务上生成一个 token 的响应速度比同类模型快 85 倍,并且能在 iPhone 上流畅运行。
但总体而言,苹果的 AI 研发进展仍不稳定。2024 年苹果全球开发者大会上,Apple Intelligence 套件重磅推出,该套件能够优先置顶推送、总结摘要、生成图片以及搜索照片视频等。同时,苹果升级了 Siri,打通了日历、地图、邮件等数百种 APP。就在人们以为苹果将在 AI 领域大展拳脚时,苹果却又宣布与 OpenAI 合作,并将 ChatGPT 整合到新一代苹果操作系统中。这一系列操作,让外界对苹果的 AI 战略感到困惑,有人坚信苹果在酝酿 “大招”,也有人认为苹果难以拿出有竞争力的模型产品,无法独立完成 AI 系统与 iPhone 的垂直整合。
今年 7 月,苹果遭遇了严重的人才流失,外媒报道称,有超过 10 名 AI 核心研究成员转投竞争对手 Meta、OpenAI 和 Anthropic。
面对重重压力,今年下半年苹果开始发力,积极加入 AI 军备竞赛。8 月 1 日,库克召开全员大会,称苹果已在 AI 上投入 “巨额资金”,并承诺将推出一系列 “令人兴奋的” AI 计划。随后,有消息称苹果已在内部组建了一个名为 AKI 的团队,目标直指业界标杆 ChatGPT。
2025 年 6 月,苹果宣布将向第三方开发者开放 Apple Intelligence 核心大语言模型,并表示未来开发者可将苹果的端侧模型直接集成到应用中,而非云端部署,这样能开发出隐私性更强、成本更低的 AI 应用。可见苹果在云端通用模型与端侧两条路线上同时发力的决心。9 月 8 日,外媒 9to5Mac 报道,尽管面临研发、监管等挑战,苹果仍将努力在 2025 年底前在中国市场推出 Apple Intelligence。
此次苹果发布会,在硬件上确实给用户带来了不少惊喜,但在 AI 这一关键领域,苹果仍未亮出底牌。在竞争激烈的科技市场中,苹果能否在 AI 方面后来居上,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