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闲鱼代订!出境游假期 “翻车” 频发,谁在为风险买单?

收录于 商业消费 持续更新中
前段时间,在某境外旅游局工作的老朋友 A 小姐发来一条微信,语气里满是无奈:“熙少,你有没有关注过闲鱼上的海外门票代订?很多其实是境外信用卡盗刷来的,我们这边的海外供应商
前段时间,在某境外旅游局工作的老朋友 A 小姐发来一条微信,语气里满是无奈:“熙少,你有没有关注过闲鱼上的海外门票代订?很多其实是境外信用卡盗刷来的,我们这边的海外供应商都快被搞疯了……”
我当即回应:“当然注意过 —— 年初带孩子在纽约游玩时,我曾顺手在闲鱼搜过当地知名景点门票,不少报价只有官网、携程的一半。那些卖家头像还挂着‘出境自由行’‘票务小助手’的标识,看起来十分专业。”
和 A 小姐聊完,我再次打开闲鱼,随机找了一位售卖纽约 MOMA 博物馆门票的卖家试探。几句对话下来,熟悉的 “灰产味道” 扑面而来:见我有意购票,卖家特意提醒 “票要到景点再出,且必须在 10 分钟内使用”;我追问 “是不是信用卡盗刷的票”,对方立刻回避核心,只含糊回应 “去哪买都一样,都是这个出票渠道,能不能进全看工作人员查不查”,还补了句 “不能进包退、包售后,我们后台能看到你是否成功入园”。
我没拆穿,但心里的警报早已拉响 —— 此前社交媒体上,闲鱼低价门票的 “翻车现场” 早已屡见不鲜。


一、三起真实翻车案例:从 “低价捡漏” 到 “景区社死”

闲鱼上的 “盗刷门票” 看似划算,实则藏着让游客追悔莫及的风险,以下三起真实案例,正是无数受害者的缩影:

案例 1:邮轮登船前被拉黑,只因 “盗刷船票”

今年 6 月,网友 “王哪跑啊宝贝” 计划乘坐皇家加勒比邮轮,为省成本在闲鱼买了低价船票。下单后他察觉异常,第一时间联系邮轮公司主动取消订单,却没想到临近出发时,系统直接将他拉入 “黑名单”,禁止登船 —— 原来他买的船票,是卖家通过境外信用卡盗刷下单的,即便主动取消,盗刷记录仍关联了他的身份信息。


案例 2:巴黎迪士尼检票翻车,两人差点被留案底

今年 4 月,网友 “干豆腐 the pink” 和朋友在闲鱼找代订买了巴黎迪士尼门票,卖家承诺 “到园区再出票”。结果到了检票口,朋友的票顺利刷进,她的票却提示 “已使用”;卖家补发的第二张票依旧无效,工作人员察觉不对劲,连朋友的 “已入园票” 也查出是盗刷假票。最终四五个工作人员围上来核实,两人差点被列入景区黑名单,无奈只能在官方 App 重新购票,才勉强入园。


案例 3:日本滑雪场闸机卡壳,惊动当地刑警

更夸张的是今年 2 月,几位中国游客在日本神居滑雪场遭遇 “惊魂两小时”:他们提前在闲鱼买了 “打折雪票”,出票机顺利出卡,闸机却始终刷不开。正当他们联系卖家时,雪场工作人员直接通知了日本刑警 —— 警方当场调取聊天记录、付款截图,拍摄护照备案,折腾整整两小时才放行。事后有网友在评论区嘲讽:“盗刷这事儿又不是一天两天了,还敢赌运气?”
一张门票省了一两百块,换来的却是 “被拉黑、查身份、见警察” 的麻烦,甚至可能留下境外不良记录 —— 这样的 “便宜”,显然得不偿失。


二、灰产为何能在闲鱼猖獗?三大核心原因拆解

闲鱼上的海外门票灰产并非个例,而是 “平台漏洞 + 支付盲区 + 消费心理” 共同催生的产物。

1. 闲鱼:二手平台的 “虚拟商品盲区”

闲鱼的本质是二手实物交易平台,对 “旧 iPad、二手书籍” 这类实物,平台有成熟的真假识别、纠纷处理机制;但海外门票属于 “高度数字化的服务型商品”,大多打着 “员工内购”“年卡代订”“票务代刷” 的旗号,既没有明确的供货源头,也无法像实物一样验证真伪。
更关键的是,这类交易的 “风控盲区” 被灰产精准利用:若游客成功刷票入园,大概率不会给差评;若失败被拦,游客往往只能取消交易,连投诉证据都难以留存 —— 平台审核宽松 + 纠纷难以追溯,让灰产有了 “安全土壤”。


2. 海外支付:信用卡系统的 “信任漏洞”

国内信用卡支付需要 “动态短信 + 密码验证”,但很多国家的支付体系仍以 “签字验证” 为核心,只要拿到信用卡号 + 有效期 + CVV 码,就能完成支付,无需额外验证;更有不少海外景区官网、电商平台不绑定 “持卡人 IP 或消费轨迹”,导致盗刷出票的成功率极高。
对灰产来说,盗刷一张电子票几乎 “零成本”,转手卖给游客就能赚 100% 净利润 —— 这种 “低成本、高周转、无库存” 的生意,自然成了他们的 “首选”。


3. 消费者:“薅羊毛” 心理的推波助澜

并非所有游客都是 “不知情被骗”,不少人是明知可能有问题,仍抱着 “赌运气” 的心态下单。今年五一期间,就有调查发现闲鱼上的 “景区黑科技” 层出不穷:P 图伪造导游证、冒充医护人员免票、甚至撬围栏逃票…… 有卖家还承诺 “到景区门口发你电话,工作人员直接带你进”。
更有网友直言 “人类对闲鱼的开发不足 1%”,将这些灰产操作当成 “省钱妙招”。但正是这种 “有需求就有市场” 的心理,让灰产有恃无恐 —— 没有消费者的 “侥幸”,就不会有灰产的 “猖獗”。


三、避坑指南:这 4 类门票绝对不能买,3 个风险要警惕

闲鱼能淘到二手好货,但 “海外景区门票” 绝对是 “雷区”,尤其是以下情况,一定要果断避开:

1. 认准 “盗刷票” 4 大典型特征

  • 强调 “到景区再出票”:延迟交付,避免提前被查出盗刷;
  • 要求 “10 分钟内使用”:缩短验证窗口,降低被拦截概率;
  • 报价比官网低 50% 以上:价格异常,远超正常折扣范围;
  • 承诺 “不能进包退”:只兜底结果,不解释 “为什么不能进”,规避盗刷本质。




2. 警惕 3 类高风险票务

  • 强实名类:邮轮舱位、海外雪场票等,一旦关联盗刷记录,极易被拉黑;
  • “内部资格” 类:所谓 “员工价”“年卡代订”,大多是盗刷或伪造,海外很多地区已算违法;
  • “截图使用” 类:让你用他人截图核销的门票,不仅会失效,还可能被认定为 “协同诈骗”。


3. 记住 1 条核心原则

如果预算有限,宁愿砍掉 “非刚需景点”,也不要赌 “低价门票”—— 官方渠道(景区官网、品牌授权平台如携程、飞猪)或许贵一点,但能避免 “被拦在景区门口、面对警方盘问、留下境外不良记录” 的风险。


四、行业反思:灰产跑得快,规则要跟上

如今,不少海外景区已开始 “补漏洞”:上线智能风控系统、推行 “实名绑定核销”、限制非官方渠道出票…… 但灰产总能 “钻新空子”,真正的解决之道,还需要平台和消费者共同努力。
对闲鱼来说,不能再让 “虚拟票务” 处于 “审核真空” 状态 —— 或许可以建立 “海外票务商家资质备案”“提前核验出票渠道” 等机制,从源头减少灰产空间;对消费者来说,要放下 “薅羊毛” 的侥幸:“低价” 背后往往是 “高风险”,一旦踩雷,付出的代价远不止 “省下来的钱”。
就像那位在日本滑雪场被查的游客所说:“早知道会惊动警察,再便宜我也不买。” 毕竟,一张假票骗的是钱,而 “被景区拉黑、被警方备案” 的后果,可能会影响未来的出境行程 —— 这样的 “便宜”,真的不值得。
最后想说:规则的意义,是保护守规矩的人。如果平台不堵漏洞、消费者不避风险,最终被保护的,只会是钻空子的骗子。

推荐商业消费

苏公网安备 11011xxxxx号 苏ICP备202519261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