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蛋价格雪崩,零售商夹缝求生

收录于 商业消费 持续更新中
通常而言,夏季本应是消费相对活跃的时期。然而今年国内市场上,猪肉与鸡蛋价格却呈现出截然不同的景象,一路走低,令整个产业链忧心忡忡。
猪市 “跌跌不休”,蛋价 &ldqu
通常而言,夏季本应是消费相对活跃的时期。然而今年国内市场上,猪肉与鸡蛋价格却呈现出截然不同的景象,一路走低,令整个产业链忧心忡忡。


猪市 “跌跌不休”,蛋价 “一蹶不振”

在这场价格风暴中,猪市率先陷入困境。近期,全国生鲜猪肉价格大面积跌破 6 元 / 斤。如此低价,已然击穿多数养殖户的成本底线。辽宁一位养殖户无奈透露:“今年从年头到现在,一直都在赔钱。归根结底,还是猪的存栏量太多了,市场根本消化不了这么多。” 这句话,无疑道出了整个行业的无奈与困境。
据监测数据显示,截至 8 月 21 日,全国外三元生猪均价仅为 13.82 元 / 公斤。与去年同期相比,跌幅竟高达 33%。农业农村部统计的白条猪肉出厂价,在 8 月中旬同比降幅也达到了 34.8%,价格下行趋势明显且幅度巨大。
上游市场的价格寒意,迅速沿着供应链传导至下游。在北京大兴的一家便民超市中,五花肉的零售价已降至 14.8 元 - 16.8 元 / 斤,腔骨类价格更是低至 10 元左右。
与此同时,蛋市的情况同样不容乐观。自今年春节过后,鸡蛋价格便开启了漫长的下跌通道。到了 6 月份,产区蛋价正式跌破成本线,创下近五年来的新低。一位生鲜采购负责人表示,市场原本期待 8 月传统消费旺季能带动价格反弹,可现实却令人失望,部分地区散户出货价一度跌破 3 元 / 斤。
猪肉和鸡蛋价格的持续低迷,并非偶然现象,也不是孤立事件。从根本原因来看,二者皆是产能过剩的受害者,只不过在具体形成过程上略有差异。但无论细节如何不同,最终都导致了价格的崩盘。
能繁母猪存栏量,作为影响猪肉供应的关键指标,目前为 4043 万头,相较于约 4000 万头的正常水平,高出近 4%。这意味着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生猪的出栏供应量依然充足。
在供过于求的大背景下,两个短期因素成为压垮价格的 “最后两根稻草”。一方面,大型养殖企业为完成月度出栏计划,选择集中出栏,使得短期内市场供应量大幅增加;另一方面,部分地区由于疫病风险上升,中小养殖户为避免损失,纷纷提前出栏生猪,进一步加剧了市场供应的压力。
与猪肉市场不同,鸡蛋价格下行更多是长期盈利后养殖户形成的路径依赖所致。在连续多年盈利的诱惑下,养殖户普遍选择延迟淘汰产蛋鸡,甚至不断扩大产能。截至 7 月底,全国产蛋鸡存栏量高达 13.56 亿只,创下近三年来的新高。
然而,养殖户翘首以盼的 “旺季需求”,却被两大因素无情稀释。一方面,食品加工企业早在前期就已完成原料备货,目前正处于消耗库存阶段,对新鲜鸡蛋的采购需求大幅减少;另一方面,冷库中储存的鸡蛋也在此时集中投放市场,与鲜鸡蛋形成激烈竞争,进一步冲击了本就脆弱的市场价格体系。
当持续膨胀的供给,撞上不及预期的需求,价格 “崩盘” 便成为必然结果。无论是猪肉价格受 “猪周期” 影响的大幅波动,还是鸡蛋价格 “旺季落空” 的尴尬局面,背后都是市场供需关系在发挥着决定性作用。一旦产能扩张过程中缺乏对市场需求的有效评估,价格回落几乎不可避免。而上游市场的价格调整,不仅是供需失衡的直观体现,也将对中下游的零售和消费市场产生深远影响。



上下游价格传导中的博弈

上游产能过剩引发的价格下降,正以不可阻挡之势向下游传导。这一轮价格回调,绝非普通的市场波动,它在宏观数据与市场实际感受之间形成了鲜明反差,也对零售业带来了严峻考验。
从宏观层面来看,7 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环比上涨 0.4%,表面上似乎释放出经济回暖的信号。然而,今年 1-7 月累计同比,CPI 仍下降了 0.1%。在 “3000 亿国补” 以及 “电商 618” 等大规模补贴刺激下,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却长期在零增长附近徘徊,距离年度 2% 的目标仍有较大差距。
造成这一现象的关键原因之一,是食品价格在 CPI 构成中占据较大权重,而其持续下行严重拖累了整体指数表现。其中,猪肉作为对中国 CPI 影响最为显著的单一商品,其价格的深度下跌,成为 CPI 疲软的主要推手。数据显示,近期畜肉类价格同比下降近 12%,直接拉低 CPI 约 0.4 个百分点。与此同时,鸡蛋价格的持续低迷,也进一步加剧了食品价格的下行压力,为食品分项整体带来通缩风险。
正如一位零售行业专家所指出:“尽管政府补贴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家电等高客单价商品的销售,但在民生必需品价格方面,并未形成有效的上涨动力。食品价格的持续走弱,抵消了其他品类增长对 CPI 的贡献。”
这种宏观层面的价格抑制,正逐渐转化为零售商的经营难题。上述超市生鲜采购负责人直言:“猪肉和鸡蛋,一直是超市吸引顾客的重要引流商品。一旦这两类商品降价,消费者就会下意识认为整个超市的商品价格都很便宜。即便其他商品价格并未变动,消费者的这种心理预期也会迫使超市整体定价向下调整,从而严重挤压了毛利空间。”
这就引出了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在高额补贴的市场环境下,为何消费者对价格依然如此敏感?根源在于社会财富分配的结构性失衡。对于收入水平一般的消费者而言,他们有消费意愿,但可支配资金有限,因此对价格差异格外关注;而高收入群体在购买日常用品时,并不会因为价格便宜就大幅增加购买量,他们更倾向于将资金投入到存款、理财和投资领域。
这种消费行为的分化,对零售市场产生了深远影响。当猪肉和鸡蛋价格下降时,不同收入群体的反应截然不同。收入预期不稳定的家庭,会将降价后的猪、蛋视为性价比最高的选择,增加购买量,这实际上是一种 “消费降级” 的表现;而中高收入群体,则可能将节省下来的预算,用于购买更高品质的品牌猪肉、土猪肉,或者转向牛肉、海鲜等更高端的食材,实现一次 “消费升级”。
消费行为的分化,也对零售渠道格局带来了冲击。当猪肉和鸡蛋成为消费者比价的核心指标时,他们会毫不犹豫地选择价格更低的购物渠道。于是,生鲜超市、电商平台、菜市场等不同业态之间,不得不展开激烈的价格竞争,通过压低价格来吸引顾客。而要想在这场竞争中脱颖而出,除了价格优势外,还需在品质保证、产地溯源、购物体验等方面下功夫,才能真正留住顾客。
此次猪肉和鸡蛋价格的双双下跌,不仅暴露了上游产能过剩的问题,更像一面镜子,映照出经济刺激政策效果的局限性,以及财富分配不均导致的消费价格敏感性增强。同时,也让零售业长期以来在薄利边缘挣扎的现状无所遁形。谁能率先洞察从上游价格波动,到消费者行为变化,再到渠道洗牌这一完整链条背后的逻辑,谁就能在这场市场变革中抢占先机,提前谋划应对之策。



价格战失灵,零售商谋变求生

近期,猪肉和鸡蛋价格一路走低。在许多城市的农贸市场和大型超市里,猪肉价格牌更新频率越来越快,鸡蛋价格更是跌至近年来的谷底。对于消费者来说,价格下降意味着实惠;但对于零售商而言,这场价格波动已远超农产品季节性调整的范畴,成为对其经营韧性的严峻考验。
“过去,通过打价格战吸引顾客,再从其他商品销售中弥补利润的策略,如今已越来越难奏效。” 一位华东地区连锁超市的采购经理无奈地表示,“消费者对价格的敏感度,被这些引流商品带得越来越高,导致超市整体毛利空间被严重压缩。”
在传统零售理念中,猪肉和鸡蛋属于典型的 “吸客” 标品。只要价格足够低,消费者就会觉得整个卖场的商品都物美价廉,从而增加购物时间和购买量,带动超市整体销售额的提升。但这一策略有一个重要前提,即这些引流商品的亏损在可承受范围内。一旦价格下探至亏损严重的程度,就会直接损害卖场的整体盈利能力。
面对市场变化,不少商超开始重新审视经营策略。一家大型连锁超市运营总监介绍,现在不再单纯关注猪肉单品的盈利情况,而是更加注重购买猪肉的顾客,其整篮商品购物所带来的整体毛利。在这种思路下,猪肉和鸡蛋被视为获取顾客流量的成本,而真正的利润,则要依靠调味品、零食、饮料等高毛利商品来实现。许多超市会特意在生鲜区域附近,摆放与生鲜商品搭配销售的相关产品,以提高顾客的连带购买率。
与此同时,毛利率的降低,让成本控制成为决定企业生死存亡的关键因素。“每一个可能存在浪费的环节,都必须坚决砍掉。” 上述采购经理强调,“这包括供应链优化、门店布局调整、人力配置精细化等各个方面,每一个细节都要精打细算。”
消费分化的趋势,也促使零售商重新思考市场定位。如今的消费市场,一端是收入稳定、对品质和品牌有较高要求的中产及高收入群体;另一端则是对价格极度敏感的大众消费者。试图用一套商品组合和营销策略,同时满足这两类截然不同的顾客需求,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针对追求品质的消费群体,不少商超加大了高附加值产品的引进力度。例如,生态养殖的品牌猪、传统品种的土猪,以及进口牛肉、海鲜等高端食材,不仅能提升卖场的商品档次,还能带来更高的利润空间,帮助超市树立差异化竞争优势。
而在应对价格敏感型顾客群体时,单纯的价格战已难以取得理想效果。上述采购经理表示,超市推出了自有品牌鸡蛋,在品质与大牌相当的前提下,价格却更为亲民,毛利率比全国性品牌高出一倍。这种策略既能满足价格敏感型顾客的需求,又能避免因长期低价竞争导致的亏损。
在渠道拓展方面,零售商也在积极探索新的路径。通过即时零售业务,深入分析顾客购买数据,并根据不同顾客的消费习惯,有针对性地进行关联商品推荐,提升顾客的客单价。例如,为购买特价猪肉的顾客推送调味品优惠券,向购买高端牛肉的顾客推荐配套的进口红酒等。
归根结底,猪肉和鸡蛋价格下跌,只是一个导火索,它将零售业长期存在的结构性问题集中暴露出来。在这场市场变革中,零售商唯有积极调整经营策略,精准把握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不断优化成本结构和渠道布局,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与发展。

推荐商业消费

苏公网安备 11011xxxxx号 苏ICP备202519261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