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贝 120 小时危机实录

收录于 商业消费 持续更新中
2024 年 9 月,一场围绕西贝 "是否使用预制菜" 的舆论风暴骤然爆发。从罗永浩一条不满微博,到贾国龙高调宣战,再到 1.8 万员工卷入 "大战罗永浩" 作战大会,这场持续 120 小时的风
2024 年 9 月,一场围绕西贝 "是否使用预制菜" 的舆论风暴骤然爆发。从罗永浩一条不满微博,到贾国龙高调宣战,再到 1.8 万员工卷入 "大战罗永浩" 作战大会,这场持续 120 小时的风波,不仅让西贝陷入创立以来最大 "外部危机",更暴露了连锁餐饮巨头在标准化与公众认知、危机应对与品牌信任间的深层矛盾。


导火索:一条微博引爆千亿餐饮巨头

9 月 10 日下午 4 点 55 分,拥有 135 万粉丝的 "网红企业家" 罗永浩,在微博上公开表达对西贝用餐体验的不满。他直指西贝 "几乎全都是预制菜,还那么贵,实在是太恶心了",并呼吁国家推动立法,强制饭馆注明是否使用预制菜。
此时,西贝创始人贾国龙正与家人在新疆旅行。十几分钟后,同事的紧急来电打破了假期宁静。据接近贾国龙的人士透露,他接到消息后的第一反应是 "紧张",立刻中断旅行联系团队复盘,随后火速赶回北京。
而西贝官方最初的回应,却为风波升级埋下隐患。面对舆论质疑,西贝客服仅简单否认 "不存在预制",这一回复被罗永浩视为敷衍。9 月 11 日 13 点 18 分,罗永浩转发客服回应并调侃 "塑料袋现剪,微波炉现打",甚至公开寻求专业检测设备,宣称 "多昂贵都没关系,把用了预制菜后不肯说实话的餐馆横扫一遍",矛头直指西贝。


宣战:贾国龙的 "自杀式反击"

9 月 11 日下午,北京祥云小镇西贝门店成为舆论焦点。大批记者赶到现场时,贾国龙手持罗永浩当日消费小票,对着镜头情绪激动地宣布:"我们一定一定会起诉罗永浩!"" 他对我们的伤害是很大的。""西贝门店里没有一道是预制菜!"
这场高调宣战并非一时冲动。次日复盘时,贾国龙明确表示 "肯定要起诉",同时推出两项激进举措:一是立即开放全国所有门店后厨,消费者和媒体登记信息即可参观拍摄;二是在全国 370 家门店上线 "罗永浩套餐",邀请公众体验。
然而,这份强硬背后,是西贝早已承压的经营现状。2024 年餐饮行业尚未从疫情冲击中完全恢复,西贝面临巨大增长压力。为扭转颓势,贾国龙在 2023 年 9 月重新出任 CEO,推动品牌改革:12 月末将 "西贝莜面村"Logo 改为 "西贝 XIBEI",品牌定位从西北菜转向 "家庭欢乐餐厅"。但改革满一年之际,这场预制菜风波,让西贝遭遇成立以来最严峻的信任危机。
当晚 7 点 15 分,罗永浩在社交平台应战:"来吧,如果不是预制菜,那就太牛逼了。" 双方的公开对抗,将这场消费纠纷推向全民热议的高潮。


失控:开放后厨与 1.8 万人大会的连锁反应

9 月 12 日,事件走向彻底超出西贝掌控。上午 10 点 30 分门店开门后,全国媒体和消费者涌入西贝后厨,开启拍摄与直播。社交平台上,西贝后厨食材视频迅速发酵:保质期 9 个月的袋装焖饭、12 个月的鸡汤料包、24 个月的冷冻蔬菜,尤其是儿童套餐中使用的冷冻西兰花,引发公众强烈不满。"给一岁的宝宝吃两岁的西兰花",类似评论在网络上刷屏。
西贝所使用的冷冻西兰花
面对质疑,西贝员工试图解释:"没有预制菜,只有预制工艺。肉经中央厨房预加工切好运到店里,蔬菜用冷冻锁鲜技艺,料包需再加入食材制作。" 但这些说法与大众对 "预制菜" 的认知存在巨大偏差,不仅未能平息争议,反而让舆论进一步升级。
此时的贾国龙,仍陷在自证清白的闭环中。他指导团队将 "罗永浩套餐" 每道菜品拍照,记录制作工艺并发布上网;下午 3 点,西贝各社交平台账号发出《致顾客的一封信》,详细展示原料信息。但眼尖的公众很快发现破绽 —— 信中牛肉土豆条的 "回热" 步骤图示里,包装袋直接进入蒸汽设备。
当晚 8 点 30 分,罗永浩开启专场直播,不卖货只剖析西贝 "预制工艺"。他播放后厨探访视频,展示生产于一年前的冻羊腿、儿童玉米羹料包,精准击中舆论核心:预制菜的不透明与价格昂贵。网友调侃:"罗永浩对西贝的伤害是 10%,贾国龙对西贝的伤害是 100%。" 罗永浩也直言:"我就骂了你一次,剩下都是你自杀。"
同一时间,西贝内部正召开一场特殊会议。晚上 9 点,上海门店员工徐明(化名)与 1.8 万名同事共同加入 "大战罗永浩" 作战大会。据徐明回忆,上一次全员大会还是疫情期间西贝陷入经营危机时。会议持续到晚上 11 点多,贾国龙在会上给员工打气,强调对西贝的信心,还宣布给每位一线员工发放 500 元补贴,"激励后厨和前厅小伙伴,不要受影响"。
但员工的担忧远超品牌危机。一位西贝员工在社交平台透露,所在门店业绩已下滑 10%,"行业本就在下滑,一线压力很大。我要养小孩,一旦受影响,整个家庭都会受牵连,何况西贝还有 1.8 万员工"。


根源:标准化执念与认知鸿沟

这场风波的背后,是贾国龙对餐饮标准化的长期执念。早在 2016 年,他在正大集团工厂吃到存放一个月仍鲜美的包子,看到液氮冷冻后 "复活" 的鲤鱼,便开始琢磨用技术手段实现餐饮标准化。他将做菜拆解为原料选择、温度、调料比例、炒制时间等步骤,认为通过绝对把控,既能保证口味标准,又能实现规模化扩张。
在贾国龙眼中,餐饮标准化的复杂度 "赛过小米 SU7"。"造车有图纸,能生产 10 万甚至 100 万辆,但餐饮非标产品多,没有 ' 图纸 ',科技含量低,人的能动性变量多。" 他曾在采访中这样比喻。
基于这份执念,贾国龙推出过多款快餐与预制菜零售品牌,其中 "贾国龙功夫菜"(后改名 "西贝功夫菜")最为知名,不仅做零售,还开线下门店加热中央厨房生产的盒装预制菜。疫情期间,他曾寄望这类模式为西贝带来增量,目标是 2030 年以功夫菜为主业务的西贝营收破 1000 亿。但现实是,2023 年西贝营收仅 62 亿元,功夫菜线下门店逐渐关停,官方公众号更新停留在 2023 年 3 月。
即便如此,西贝仍保留着庞大的标准化供应链:华北、华东、华南、泰安四大央厨,呼和浩特两大工厂,武川有机莜面基地、正蓝旗奶食基地,为全国 300 多家门店供应食材。按照贾国龙的说法,"严格的标准化工艺本质是 ' 预制 ',但根据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规定,自营中央厨房生产的成品与半成品不算 ' 预制菜 ',且瞬时冷冻锁鲜技术能保留营养,保质期可达一两年"。这也是他坚称 "西贝没有预制菜" 的核心依据。
但贾国龙忽略了关键问题:他与大众对 "预制菜" 的认知存在巨大鸿沟。北京尚诚同力品牌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胡若歆评价:"西贝开放 300 多家门店厨房,把员工推出去一起打仗,是非常愚蠢的自杀式决策。信息公开应可控,这种 ' 所有人回答所有人 ' 的粗放做法,为舆论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新槽点,让事态彻底失控。"


转折:道歉、妥协与未解决的核心争议

9 月 13 日,罗永浩一天内发布 27 条关于西贝的微博,晚上 11 点 52 分却突然宣布 "事情可以告一段落"。但次日,贾国龙在餐饮行业群中的发言,再次点燃战火。他写道:"我应对方式有错,改。做饭的围绕吃饭的转,你说咋好就咋办。顾客虐我千百遍,我待顾客如初恋。" 随后又补充:"罗永浩是网络黑嘴,是网络黑社会,太坏了,但他打醒了我,算变相帮西贝进步。"
这番言论彻底激怒罗永浩,他在 14 日晚上 10 点 39 分放话:"这事儿没法揭过去了。" 直到 9 月 15 日,事件才出现转机。凌晨,罗永浩两次邀请贾国龙当面对话,均未获回应;上午 11 点 52 分,罗永浩称华与华老板已向他道歉,表示 "事情可以过去"。
作为西贝合作 10 年、收取 6000 多万元咨询费的营销公司,华与华此前曾力挺西贝,董事长华杉连发微博称 "没有危机,是贾国龙怒杠网络黑嘴",还称赞其 "勇往直前"。但罗永浩在直播间炮轰华与华 "怂恿对抗"" 纯扯淡 ",直言" 雇佣华与华的公司脑子有问题 ",最终促使华与华道歉。
9 月 15 日下午 1 点 30 分,西贝终于发布致歉信,宣布 10 月 1 日前完成三项调整:使用非转基因大豆油;儿童餐焖饭牛肉酱、牛肉饼、鳕鱼条改为门店现制;烤羊肉串在门店现切、现串、现烤。有趣的是,西贝最初发布的致歉信被迅速删除,重新上传版本中,贾国
龙那句 "顾客虐我千百遍" 的 "虐" 字,被加上了双引号。
但公众最关心的 "价格贵" 问题,始终未得到回应。罗永浩透露,他一行 5 人在西贝点 15 个菜仍 "吃不饱",消费 830 元,人均 166 元,在一线城市商场连锁餐饮中属中高端水平。而贾国龙此前在采访中自信强调,西贝走 "优质平价" 路线,今年上半年平均利润率不超过 5%,原料和人工成本各占三成左右,还称 "外界说西贝价高,是餐饮业最大的冤案"。


终局:120 小时后的反思与未知

9 月 15 日晚 6 点 38 分,罗永浩发布长文宣布 "收兵",决定放弃追究西贝。他在文中感慨:"五十岁后看到无数中年人,尤其是取得事业成就的,会为了所谓 ' 面子 ' 做出愚蠢、糟糕、不顾后果的事 —— 就像这一次的贾国龙。"
截至 9 月 16 日晚,贾国龙始终未再发声。这场持续 5 天的风波,给西贝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营冲击。贾国龙透露,事发前两日西贝所有门店日营业额各掉 100 万元,9 月 12 日舆论最集中时,日营业额估计下滑 200 万至 300 万元。界面新闻探访北京龙湖星悦荟西贝门店时,店内客人寥寥,有路人感叹:"听说这就是那个卖预制菜还很贵的餐厅。"
对于贾国龙而言,这 120 小时或许正在改写他 37 年餐饮创业的认知。这位天性好强、行事强硬的企业家,曾因不满投资人指手画脚而收回西贝全部股权(天眼查显示,北京西贝餐饮管理有限公司股权由贾国龙夫妇持有,贾国龙持股 85%),公司关键决策多出自他的 "一言堂"。一位曾服务过西贝的品牌营销从业者评价:"西贝不是现代化企业,各部门在贾总眼里更像服务员。开会时不管对方多专业,他想到问题就打断,只要逻辑自洽就坚持执行。"
如今,风波暂歇,但西贝面临的挑战远未结束。如何弥合标准化工艺与公众认知的差距?如何重建消费者信任?如何平衡品牌形象与经营成本?这些问题,考验着贾国龙与西贝的未来。而这场由预制菜引发的危机,也为整个连锁餐饮行业敲响警钟:在追求规模化与标准化的同时,永远不能忽视消费者的知情权与情感需求。

推荐商业消费

苏公网安备 11011xxxxx号 苏ICP备202519261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