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菜大洗牌!90% 企业将出局,谁能活下来?

收录于 商业消费 持续更新中
“当前6.8万家预制菜企业中,5年后仅约5000家存活。”经济学家宋清辉的预判,如同一记重锤砸在预制菜行业的水面上。当“五年倒闭九成”的冷酷预言与消费者
“当前6.8万家预制菜企业中,5年后仅约5000家存活。”经济学家宋清辉的预判,如同一记重锤砸在预制菜行业的水面上。当“五年倒闭九成”的冷酷预言与消费者“拒绝预制菜餐厅”的白名单相互交织,这个曾被视为“万亿蓝海”的赛道,正站在冰火两重天的十字路口。预制菜行业真的要凉了吗?答案或许是:行业不会消失,但一场惨烈的价值重构已不可避免。


一、凛冬已至:需求萎缩与供给混乱的双重绞杀

预制菜行业的寒意,早已从财报数据中渗透出来。今年上半年,头部企业集体承压:“预制菜第一股”味知香净利润同比下降24.46%,扣非净利润降幅更是高达38.74%;惠发食品亏损额进一步扩大至2999万元;海欣食品速冻菜肴营收同比下滑23.17%。安井食品、千味央厨等企业的预制菜业务也未能达到预期。巨头尚且如此,腰部及以下企业的生存状态可想而知,而这绝非短期阵痛,而是行业深层矛盾的集中爆发。

1. 需求端:B端收缩与C端信任危机的双重挤压

预制菜市场长期依赖B端餐饮(占比约8:2),其中纯外卖店和“幽灵外卖”是核心需求方。这类20-30平米的档口,凭借电磁炉加热预制菜就能快速出餐,完美契合“轻资产”模式。但如今,这个需求基础正在坍塌。一方面,美团“品牌卫星店”、京东“七鲜小厨”等新模式崛起,前者联合供应链龙头降低商家采购成本,后者主打“现炒现做”首店销量突破10万单,低质外卖的生存空间被严重挤压;另一方面,市场监管总局《外卖平台服务管理基本要求》征求意见稿出台,三大平台专项整治“幽灵外卖”,无实体店、假资质等乱象将无处遁形,预制菜料理包的传统需求场景持续收缩。
线下餐厅的需求也在转向。面对消费者“谈预色变”的心态,“现炒”成为餐厅的金字招牌,十余万商户在美团开通“明厨亮灶直播”,部分平台还新增“现制现炒”信息栏。更关键的是,《预制菜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草案已通过专家审查,即将公开征求意见,餐饮门店使用预制菜将纳入强制信息披露范畴。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商家必须如实告知菜品是否为预制,“暗箱操作”的时代即将结束。

△图片来源:美团截图
 

C端市场则陷入信任泥潭。今年以来,预制菜的食品安全、营养流失等问题被集中曝光,消费者负面印象短期内难以扭转。尽管有部分消费者认可其便利性,但整体抵触情绪仍在发酵,市场扩容陷入停滞。

2. 供给端:野蛮生长后的行业乱象

需求萎缩的同时,供给端的混乱进一步加剧了行业困境。近三年预制菜企业数量爆发式增长,截至2024年末已达6.8万家,但企业水平参差不齐。据“凤凰网财经”报道,部分企业生产环境简陋、设备落后,且存在复杂的代工关系,消费者购买的品牌产品可能源自小厂代工。更严峻的是,B端餐饮对“降本增效”的迫切需求导致价格内卷,广东阳江某海鲜预制菜供应商透露,类似企业的毛利率仅0.6%-0.8%,无数企业挣扎在亏损边缘。需求收缩与供给过剩的矛盾碰撞,必然引发行业出清。


二、破局之道:需求重构下的行业新生机

尽管洗牌在即,但预制菜行业并非没有未来。宋清辉“5000家存活”的预判或许略显极端,因为支撑行业长期发展的底层逻辑并未消失,反而在悄然重构。

1. 消费趋势:不可逆转的需求基础

预制菜的兴起并非偶然,而是经济发展与社会结构变化的必然结果。美国、日本等国家预制菜渗透率超60%,其背后是快节奏生活、家庭小型化、单身人口增加及女性就业率提升等因素。而中国正沿着相似路径演变:老龄化加剧、少子化明显、家庭户均人口降至2.62人,这些都为预制菜提供了广阔的需求土壤。
当前消费者对预制菜的态度并非“一棍子打死”。社交平台上,网友分享自制预制菜的内容屡见不鲜,不少消费者表示“价格合理、品质有保证就会购买”。这意味着,只要解决信任问题,C端市场仍有巨大渗透空间。

△图片来源:小红书截图


2. 产业升级:连锁化与出海带来的新机遇

B端市场的需求并未消失,而是向更高质量转型。中国餐饮连锁化率从2020年的15%提升至2024年的23%,预计2025年将达25%,但与美日超50%的连锁化率相比仍有差距。对于连锁餐企而言,中央厨房或第三方工厂的预制菜是实现标准化出品、提升扩张效率的关键。萨莉亚就是典型案例,其中国门店近600家,菜单绝大多数为预制菜,2025财年前三季度净利润仍同比增长37%,证明优质预制菜在B端的生命力。
中餐出海热潮更成为预制菜的新风口。海外中餐品牌常面临厨师短缺、标准化难度大等问题,预制菜和速冻食品恰好能解决这些痛点。随着中餐在全球的普及,预制菜出海有望成为行业增长的新引擎。


三、结语:大浪淘沙,剩者为王

预制菜行业的冬天,淘汰的不是“预制菜”这个品类,而是不合时宜的发展模式。正如北京百厨梦想联合创始人张圣雄所言:“预制菜分三六九等,有高品质、高还原度的产品,也有低质量、有安全风险的产品。”未来五年,行业将经历“大浪淘沙”,那些坚守产品本质、拥抱透明化、平衡效率与品质的企业,不仅能存活下来,更能重塑行业的价值底色。
对于预制菜行业而言,不必为短期的阵痛焦虑。该死的必然被市场淘汰,该活的终将在变革中突围。这场洗牌不是终点,而是行业走向成熟的必经之路。

推荐商业消费

苏公网安备 11011xxxxx号 苏ICP备202519261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