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银发族:追着星,把晚年过成了热爱的模样

收录于 商业消费 持续更新中
在日本街头,随处可见举着应援牌的银发族,或是在迪士尼乐园里漫步的老年游客。这一幕颠覆了很多人对 “老年人” 的固有认知,也揭开了日本深度老龄化社会的独特生存图
在日本街头,随处可见举着应援牌的银发族,或是在迪士尼乐园里漫步的老年游客。这一幕颠覆了很多人对 “老年人” 的固有认知,也揭开了日本深度老龄化社会的独特生存图景。作为全球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国家,日本 65 岁以上人口占比已达 30%,而这一数字背后,是一个规模庞大、消费力惊人的银发市场 —— 它不仅重塑了日本的商业逻辑,更为即将步入深度老龄化的中国,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参考样本。


一、老龄化速度:中国 15 年将追上日本

中国与日本的老龄化差距,远比想象中更小。
  • 当前中国 65 岁以上人口占比约 15%,仅为日本的一半,但人口结构的 “时间炸弹” 已悄然倒计时。1962-1975 年的 “婴儿潮” 期间,中国诞生了近 3 亿人口,这部分群体将在未来 10 年陆续迈入 65 岁。
  • 按照这一速度,中国最多只需 15 年,就能达到日本当前的深度老龄化水平。而在上海等一线城市,当地老龄化程度已与日本相差无几,提前进入了 “银发社会” 的实战阶段。



二、银发群体:日本最有钱的 “消费主力”

在日本,老年人不是社会的 “负担”,而是掌握经济命脉的 “金主”。
  • 数据显示,日本国民 80% 的金融资产集中在 50 岁以上群体手中,其中 50 岁以上家庭平均每户持有 3000 万日元(约合人民币 150 万元)金融资产,这一数值为全国平均值,足见银发群体的财富厚度。
  • 有钱之外,老年人更有 “闲”。退休后的他们无需承担工作压力,可自由支配时间与金钱,由此催生了以 “快乐” 和 “健康” 为核心的消费需求 —— 这两大需求,成为日本企业争抢的 “香饽饽”。


三、快乐消费:银发族的 “逆龄” 生活

日本老年人的快乐消费,早已跳出 “广场舞”“保健品” 的传统框架,呈现出年轻化、多元化的特征。

1. 追星:35% 老年人每年花 1 万人民币追偶像

在日本,追星不是年轻人的专利。
  • 调研数据显示,65 岁以上人口中 35% 有追星习惯,年均追星花费达 15 万日元(约合人民币 1 万元)。对他们而言,追星不是 “幼稚” 的行为,而是对抗衰老的方式 —— 通过关注偶像,能让自己感觉更年轻,缓解焦虑,甚至改善睡眠、预防老年痴呆。
  • 这种需求还催生了 “银发网红”。日本社会有个专属名词 “Instagramma”,特指活跃在 Instagram 上的老年网红。她们分享时尚穿搭与生活日常,不仅收获同龄粉丝,还成为年轻网红的学习榜样,打破了 “老年人与社交媒体脱节” 的偏见。

2. 迪士尼:老年人才是 “核心客户”

东京迪士尼的运营逻辑,彻底颠覆了 “游乐园只为孩子服务” 的认知。
  • 数据显示,东京迪士尼 20 岁以下游客仅占 26%,老年人反而成为消费主力。原因在于,东京迪士尼 1983 年开业时的年轻游客,如今已步入银发阶段,他们对迪士尼的情感持续了数十年,甚至会办理无限次年卡,在园区内散步、回忆青春,一天轻松走 2 万步,兼顾娱乐与锻炼。
  • 为适配老年群体,东京迪士尼取消了多数刺激项目,改造为温和的体验项目。更关键的是,这一策略还解决了游乐园 “淡旺季失衡” 的痛点 —— 一般游乐园淡旺季游客量相差 100 倍,而东京迪士尼仅相差 2.5 倍。淡季时,老年人能以平价门票享受少排队的体验,游乐园也能维持稳定客流,实现双赢。

3. 游轮旅游:200 万日元套餐瞄准 “有钱有闲族”

迪士尼的下一步布局,同样聚焦银发群体 —— 游轮旅游。
  • 游轮无需频繁移动,休闲舒适的模式契合老年人需求,且上班族难以抽出二三十天的海上行程,老年人成为核心目标客群。迪士尼计划推出夫妻 200 万日元(约合人民币 10 万元)的高端游轮套餐,精准对接高消费能力的银发族。


四、老年旅游:不止看风景,更要 “涨知识”

日本最大的老年旅行社 Club Tourism(已上市),用一套独特的运营逻辑,抓住了老年人的旅游需求。
  • 与年轻人 “打卡式旅游” 不同,日本老年人旅游更注重 “文化深度”。他们不满足于看景点,更想了解背后的历史与风土人情。为此,Club Tourism 不仅组织旅游团,还出版专属旅游杂志,详细介绍景点文化,游客回家后可继续阅读、分享给朋友,形成 “口口相传” 的裂变效应,低成本获取新用户。
  • Club Tourism 曾尝试拓展年轻人生意,但很快发现难度远大于老年市场 —— 年轻人资金有限、旅游频次低(一年最多 1-2 次),而老年人每月可出游 1-2 次,消费稳定性更高。


五、老龄化社会的另一面:用工荒背后的就业机遇

提到老龄化,很多人会联想到 “经济衰退”“就业岗位减少”,但日本的现状给出了不同答案。
  • 日本当前处于 “全面缺人” 状态,尤其是服务老年人的行业,用工荒问题突出。原因在于,服务老年人需要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互动,比如陪护、旅游讲解、娱乐引导等,这些工作难以被机器替代,由此催生了大量银发服务岗位。
  • 这一现象为中国提供了新思路:老龄化并非只有挑战,还暗藏就业机遇。未来随着中国银发市场的扩大,护理、旅游、娱乐等相关岗位需求将大幅增长,为劳动力市场带来新的增长点。


六、对中国的启示:提前布局,抢占银发经济先机

日本的银发经济实践,本质上是 “用商业力量适配老龄化社会需求”。对中国而言,15 年的窗口期并不长,可从三方面提前准备:
  1. 转变认知:摒弃 “老年人 = 低消费” 的偏见,看到银发群体的财富与消费潜力;
  2. 产品创新:围绕 “快乐”“健康” 需求,开发适配老年人的旅游、娱乐、社交产品,避免同质化;
  3. 服务升级:注重情感互动,通过精细化服务提升老年人消费体验,打造长期粘性。

推荐商业消费

苏公网安备 11011xxxxx号 苏ICP备2025192616号-1